侴萬禧,黃云峰 (安徽理工大學(xué)土木建筑學(xué)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李曉毅 (沈陽師范大學(xué)數(shù)學(xué)與系統(tǒng)科學(xué)學(xué)院,遼寧 沈陽 110034)
22面體平圖的頂點4著色研究
侴萬禧,黃云峰 (安徽理工大學(xué)土木建筑學(xué)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李曉毅 (沈陽師范大學(xué)數(shù)學(xué)與系統(tǒng)科學(xué)學(xué)院,遼寧 沈陽 110034)
闡明了對偶圖G(p,q,f)的4著色的基本思路,給出了對偶樹的定義,提出了依據(jù)對偶圖G(p,q,f)的2棵對偶樹TA及TB的分解,實現(xiàn)對偶圖G(p,q,f)的4著色的方法,最后介紹了22面體平圖的頂點4著色的全過程,并分析了對偶樹TA、TB的性質(zhì)。
對偶圖;對偶樹;4著色;連通分支
定義1[1,2]設(shè)任意平圖的對偶圖為含p個頂,q個邊和f個面的平圖,記為G(p,q,f),則對偶圖G(p,q,f)的p-2個邊所導(dǎo)出的2個不含圈的可2著色的連通分支TA和TB稱為對偶樹。
對偶樹TA的(p-3)/2或(p-5)/2個邊與G(p,q,f)中f個面相關(guān)聯(lián),對偶樹TB的(p-1)/2或(p+1)/2個邊與G(p,q,f)中f個面相關(guān)聯(lián)。
借助對偶圖G(p,q,f)的2棵對偶樹TA及TB的分解,可以實現(xiàn)對偶圖G(p,q,f)的4著色,這是因為對偶樹TA的2著色和對偶樹TB的2著色等價于對偶圖G(p,q,f)的4著色。
命題1[3,4]設(shè)平圖的對偶圖為G(p,q,f),而對偶圖G(p,q,f)的對偶圖為G′(f,q,p),則對偶圖G(p,q,f)的2棵對偶樹TA和TB與對偶圖為G′(f,q,p)的H路徑p是相互依存的(如圖1)。
圖1 對偶樹TA、TB與對偶圖G′(f,q,p)的H路徑p
由圖1可得,基于命題1的對偶樹的一個算法:依據(jù)H路徑求對偶樹TA及TB。反之,倘若對偶樹TA及TB依據(jù)它們自身的性質(zhì)被確定,則對偶樹TA及TB就自然的將G(p,q,f)的f個面分隔出一條通過f個相鄰面中心的暢通路——H路徑p,H路徑p成為對偶樹TA及TB正確與否的標(biāo)志。
設(shè)對偶圖G(p,q,f)為p=35,q=55,f=22的平圖,對偶圖G(p,q,f)的對偶圖G′(f,q,p)為f=21,q=55,p=35的平圖,則對偶圖G(p,q,f)的4著色的步驟如下:
1)將含f個頂,q個邊和p個面的對偶圖G′(f,q,p)分解出1條通過f個面中心的H路徑p(如圖2)。
圖2 對偶圖G′(f,q,p)的H路徑p的分解
2)讓G(p,q,f)中的與H路徑未交的p-2=33個邊構(gòu)成2棵對偶樹TA及TB,使得TA由(p-5)/2=15或(p-3)/2=16個邊構(gòu)成,而TB由(p-1)/2=17或(p+1)/2=18個邊構(gòu)成(如圖3)。
圖3 對偶圖G(p,q,f)的4著色
3)用y,g為對偶樹TA著色,用r,b為對偶樹TB著色,使得TA的2著色和TB的2著色等價于G(p,q,f)的4著色,即有:
?(TA)+?(TB)=?(G)
22面體平圖G(p,q,f)所分解出的2棵對偶樹TA及TB具有下列性質(zhì):
1)對偶樹TA的(p-3)/2=16或(p-5)/2=15個邊與G(p,q,f)的f=22個面相關(guān)聯(lián),對偶樹TB的(p-1)/2=17或(p+1)/2=18個邊也與G(p,q,f)的f=21個面相關(guān)聯(lián)。
2)對偶圖G(p,q,f)的每個面為對偶樹TA及TB的構(gòu)造貢獻(xiàn)出3個邊。
3)對偶樹TA的邊總是試圖包圍對偶樹TB的邊,而對偶樹TB的邊也總是試圖包圍對偶樹TA的邊。
4)對偶樹TA和對偶樹TB將對偶圖G(p,q,f)的f-1=21個面分隔成一條暢通道,亦即形成一條通過f-1=21個面中心的H路徑p。
5)對偶樹TA和對偶樹TB是G(p,q,f)中的與H路徑p未交的p-2=33個邊構(gòu)成的。
[1]Beineke L W, Wilson R J.Selected Topics in Graph Theory[M]. London: Academic Press,1978.
[2]Bollobas B.Extramal Graph Theory[M]. London:Academic Press,1978.
[3]Douglas B.West Introduction to Graph Theory[M].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04.
[4]徐俊明.圖論及其應(yīng)用[M].合肥: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出版社,2004.
[編輯] 洪云飛
O157.5
A
1673-1409(2009)02-N014-02
2009-03-10
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資助項目(10471096)。
侴萬禧(1930-),男,1956年大學(xué)畢業(yè),教授,現(xiàn)主要從事巖石力學(xué)及圖論方面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