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三兵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0-221-01
目前中學化學教學中存在一個普遍問題是對課堂提問重視不夠,表現(xiàn)為提問目的不夠明確,所提問題模糊不清,提問方式隨心所欲,提問效果不盡如人意。
筆者根據(jù)自己的化學教學實踐,提出化學課堂提問的十條標準,簡稱課堂提問十要。
一、提問要目的明確
課堂提問的目的教師要十分清楚,明確其意義,否則,提問也是徒勞的。備課時,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要研究提問的目的,使每一次提問都有意義。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可設計內在意圖明確的各種提問,如溫故知新的復習性提問,組織學生的定向性提問,理解知識的啟發(fā)性提問,總結規(guī)律的歸納式提問,學習方法的指導性提問等等。
二、提問要言簡意賅
提問的語言要明了、準確、簡練,并指明提問的對象,是要求集體回答還是個別回答。提問的問題答案要明確,使學生聽后能理解提問的意思,迅速投入思維活動,能夠做到準確回答。如下面的提問是不適宜的:“硫酸是一種怎樣的酸?”,這樣提問,學生不好回答,因為不知是從物理性質去回答還是從化學性質去答?是從其用途去答,還是從其制法去答等等。
三、提問要有針對性
結合教學內容,針對教材的重點、難點、學生的疑點、易錯點,精心設計幾個關鍵性的提問,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如講授“強電解質中弱電解質的區(qū)別,”可設計如下提問:
1.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在物質結構上的何區(qū)別?
2.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在電離程度上有何不同?
3.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在電離方程式有何不同?
4.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以怎樣的形式存在?
5.在相同條件下,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導電能力有何不同?
其次,要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靈活安排提問。
四、提問要有啟發(fā)性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得如何,取決于教師引導啟發(fā)作用發(fā)揮的程度。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具有啟發(fā)性,提問要使學生產生質疑、解疑的思維過程,達到激發(fā)思維、誘導思維的目的,問題提出后,要留給學生思索時間,以期達到調動全體學生裝積極思維的目的。要注意設計展現(xiàn)思維過程的提問,不應滿足學生根據(jù)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斷,而要強調學生說明怎樣理解?怎樣分析?如在講授“鹽類的水解”一節(jié)時,演示了硫酸鋁溶液和小蘇打溶液混合后進行泡沫滅火的實驗,學生對該實驗很感興趣,很想知道為什么會有泡沫噴出,我不作解釋,卻啟發(fā)學生回答:
1.硫酸鋁屬于哪種類型的鹽?其溶液中存在怎樣的平衡?
2.碳酸氫鈉屬于哪種類型的鹽?其溶液中存在怎樣的平衡?
3.兩種溶液混合后,原來的平衡是否受到影響?
4.原平衡相互影響的結果怎樣?
這種棄直就曲的啟發(fā)提問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五、提問要難易適度
對難點問題,經(jīng)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系列提問,使學生通過回答問題,逐步突破難點,提問時盡量避免那些:“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提問以及由此引起的簡單答復,這樣的問題常常沒有或很少有啟發(fā)性,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相反,問題過難非但不能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反而使學生感到高不可攀,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
六、提問要層次分明
提出的問題要由表及里,層層深入,使學生積極思考,逐步得出正確結論并理解和掌握結論,如學習:3NO2+H2O=2HNO3+NO反應時,可提出以下問題:
1.氣體顏色怎樣變化?
2.該反應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各是何物?其物質的量的關系如何?
3.NO2、NO混合氣體通過水后,體積減少25毫升,求原NO2氣體是多少毫升?
4.經(jīng)過上述反應,溶液增重多少克?
5.NO2和O2,按什么體積比混合才能恰好被水吸收?
這樣提問,不僅知識容量大了、意境也高了,把一個簡單的化學方程式從平面式的知識增加到立全權化,也就使學生小中見大、低中見高、入木三分,心明眼亮。
七、提問要新穎別致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以不奇特,而是“老調重彈”,那么學生就不可能被吸引;如果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使學生有新奇之感,那么學生就會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為調動學生學習“二氧化碳”的積極性,我這樣問:
1.用飛機向空中撒些“干冰”即固態(tài)CO2就可“人工降雨”,解除旱情,干冰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威力呢?
2.在廠房,倉庫各實驗室檣壁上都掛著紅色外殼的滅火器,一旦發(fā)生火災,滅火器會噴出CO2,把火熄滅,CO2為什么能滅火呢?
3.農民到地窖里取地瓜時,都要先點上一盞油燈用繩子放到窯底,若油燈熄滅了,則不能下窯取瓜,這是什么道理?
通過提問,把本節(jié)要學的化學知識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聯(lián)系起來,既新又奇,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八、提問要機動靈活
圍繞教學中心精心設計幾個問題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教師對教情、學情的了解不可能完全符合實際,加之客觀實際在不斷變化,因此,在進行提問設計時,肯定會有一些未及考慮的因素發(fā)生,這時就要靈活地根據(jù)教學活動的情況,當場設計一些提問,以調整和改善教與學的活動;對教師的提問,學生回答有錯誤是正常的,教師應能迅速準確地判斷出學生的回答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從而靈活地提出針對性強的新問題。
九、提問經(jīng)把握時機
何時提問最為有利呢?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認為,只有當學生“心求知而未知,口欲言而不散”時,提出問題進行啟發(fā),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選擇好適當?shù)闹R點、能力點設疑提問,使學生從有疑到無疑。若抓不住時機,即使提出問題,也會因提前或滯后而給教學帶來損失。
十、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有的教師的提問總是面向幾個優(yōu)生,對其他學生則無暇顧及,久而久之,優(yōu)生會盲目認為自己是班級的佼佼者,人而產生驕傲自滿情緒,另一種惡果是“中等生”的不服氣和所謂“差生”的怨恨、嫉妒、悲觀喪氣??梢姡幻嫦蛉w學生提問,就會使教學活動陷入困境。因此,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的總的原則指導下,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提問不同水平的學生,既給優(yōu)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給一般學生創(chuàng)造進取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并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