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楠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科學家在海南省發(fā)現了油楠。這種樹主要生長在海南島尖峰嶺、吊羅山、霸王嶺三大林區(qū),樹高約30米,樹干直徑有的達1米以上。
油楠能產出棕色的油狀液體,很像柴油,林區(qū)工人常用它來點燈照明。一般情況下,當油楠長到約12米高時,就能產“油”。若在樹干上鉆個洞,洞口即可流“油”。一棵大樹每采集一次,能得到“柴油”3—4千克。
麻風樹在我國南海沿岸的沙灘上生長著一種麻風樹,因樹干上長滿疙瘩而得名。麻風樹的果實如桐油子,含油率高達50%—80%。通過改造麻風樹基因中的“碳鏈”,就可利用它生產各類不同黏性的工業(yè)用油。一般每畝麻風樹的果實可提煉大約500千克柴油。
桉樹近年來,美國與日本合作,進行“燃油樹”的研究。他們發(fā)現桉樹是一種很好的“石油樹”。1公頃桉樹一年能產“石油”90.92升。世界上現有600多種桉樹,含油率高的有50種左右,其中以輻射桉的含油率最高,為4.2%。
日本的科學家用七份桉油、三份汽油合成新燃料,用于普通小汽車,可使小汽車每小時行程達40千米,而且排出的廢氣很少。這說明桉油不僅可以是石油的代用燃料,而且是一種優(yōu)質的“綠色石油”。
我國自1890年開始,就從意大利引進桉樹種植在廣州、香港、澳門等地?,F在,我國南方已有170萬公頃的桉樹,植樹達15億株,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
椰子樹盛產在熱帶地區(qū)的椰子樹,其椰油是一種很好的燃料,但由于椰油比其他燃油黏稠且含有雜質,所以要在發(fā)動機上裝一個小巧的過濾器,使椰油在進入發(fā)動機前黏性和雜質含量降低。
南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的一位叫托尼·狄墨的機械師,將汽車的柴油發(fā)動機稍加改裝,用椰油代替柴油,汽車行駛起來也非常順暢。目前,該島已有大約200輛小公共汽車使用椰油和柴油的混合燃油。
光棍樹光棍樹高約4米,但樹身上見不到一片葉子,滿樹盡是光溜溜的綠玉般的枝條。因此,有人叫它神仙棒或綠玉樹,日本人叫它青珊瑚。
光棍樹原產非洲的荒漠地區(qū),我國廣東、福建一帶也有分布。光棍樹屬大戟科植物,全株含有劇毒的白色乳汁。這種有毒的乳汁中含有類似石油的碳氫化合物,因此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日本和美國都對它進行過提取石油的實驗,發(fā)現這種乳汁碳氫化合物的含量很高。(李恒克薦自《第二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