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解放日報》文藝部主任姚文元

      2009-12-08 08:36:08
      青年記者 2009年18期
      關(guān)鍵詞:解放日報毛澤東

      元 三

      “干兒批干爹”,撰文批判胡風

      姚文元的父親是“五四”以來的著名作家姚蓬子。姚蓬子的作品曾被國民黨反動政府同郭沫若、魯迅、茅盾等進步作家的作品一起查禁。他開作家書屋,自任老板,家中藏書甚多。解放后,姚蓬子一直住在上海陜西路、延安路、威海路三路交叉形成的一小塊三角地帶的一座二層樓房子里。因有歷史問題,也一直深居簡出,隱姓埋名。

      所謂姚蓬子的歷史問題,是指兩件事。這里不得不說一下姚蓬子的簡歷。姚蓬子(1891年~1969年),原名方仁,字裸人,后改名杉尊,筆名蓬子、丁愛、小瑩、姚夢生、夢業(yè)、慕容梓。諸暨姚公埠人。曾就學(xué)于諸暨縣立中學(xué)、紹興越材中學(xué)、上海中國公學(xué)與北京大學(xué)。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任黨組宣傳部長。次年2月,任上海聯(lián)合書店出版的《文藝生活》月刊主編。1932年6月,與周起應(yīng)(即周揚)合編《文學(xué)月報》。1933年12月,在天津做共產(chǎn)黨的地下交通員時被逮捕,被押入國民黨的南京反省院。1934年5月,在《中央日報》發(fā)表《脫離共產(chǎn)黨宣言》,被釋放。任國民黨中央文化運動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圖書雜志審查委員會委員,并為曾養(yǎng)甫的《扶輪日報》編輯副刊。還到蕪湖辦過國民黨的一張小報。1938年3月,加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同年5月,與老舍合編該協(xié)會《抗戰(zhàn)文藝》三日刊。10月,武漢淪陷,赴重慶任職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后創(chuàng)辦作家書屋,又與老舍、趙銘彝等創(chuàng)刊《文壇小報》。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遷作家書屋至上海繼續(xù)營業(yè)。1955年,曾因胡風問題被牽連,遭逮捕,押到北京審查。后釋放,成為自由職業(yè)者,以譯著和寫作為生。1963年后,作為編外人員任教于上海師范學(xué)院中文系,月薪150元。1969年病卒。著有《蓬子詩鈔》、《剪影集》、《銀鈴》等。登報脫離共產(chǎn)黨和因胡風問題被逮捕審查,就成了姚蓬子的兩個歷史問題。姚蓬子和魯迅、胡風關(guān)系都很好,魯迅曾寫過一首戲謔式的詩《贈蓬子》;姚蓬子曾讓姚文元稱胡風為干爹。

      姚文元,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上世紀50年代初期在上海市盧灣區(qū)團委、宣傳部做宣傳工作。他家藏書甚多,有條件博覽群書。因給報刊寫評論性文字,主要是雜文和文藝評論,逐漸嶄露頭角。1955年反所謂“胡風反革命集團”時,他父親被捕,他卻在市委支持下,寫了一批批判胡風文藝思想的文章。有人說,干兒批干爹,有悖倫理。我以為此論大謬也。在那個“爹親娘親不如黨親”的年代,兒子反、批、斗親老子的事,不是比比皆是么?何況干老子哉?

      毛澤東:最近姚蓬子的兒子姚文元,寫了一篇文章,我看是不錯的

      1957年“反右派”時,姚文元發(fā)表了一些“反右派”的雜文。有兩篇引起毛澤東的注意。1957年2月6日,《文匯報》發(fā)表了姚文元的文章《教條和原則——與姚雪垠先生討論》。毛澤東在此前的1956年讀過姚雪垠的文章,還稱贊說:“姚雪垠很會寫文章。”此后,毛澤東的秘書們便經(jīng)常把新發(fā)表的姚雪垠的文章送給他看。這時,《文匯報》上突然冒出了一篇與姚雪垠“討論”的文章,自然也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毛澤東便問身邊工作人員,姚文元是誰?經(jīng)工作人員了解并把姚文元的簡況報告給毛澤東后,他對姚文元有了一些印象。

      1957年2月16日,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談到了青年作家王蒙、青年文藝理論家李希凡,也談到了青年文藝評論家姚文元。毛澤東在談到這三個人時,對姚文元的評價最高。毛澤東是從要防止片面性談起的,他說:“我們的危險就在革命成功,革命成功了,四方無事,天下太平了。片面性的打擊不能鍛煉出真正好的文學(xué)藝術(shù),只允許香花不允許毒草,這種觀念是不對的。香花是從和毒草作斗爭中出來的,年年都有野草,野草一翻過來就是肥料,只準長糧食不準長野草是不對的,香花與毒草齊放,落霞與孤鶩齊飛。斯大林教條主義不是兩點論,而是一點論,我們的同志看事物應(yīng)該是兩點論,同時一點里面又有兩點。我們連隊指導(dǎo)員,講話時總是講兩點:優(yōu)點和缺點。最近姚蓬子的兒子姚文元,寫了一篇文章(指2月6日《文匯報》,題目是《教條與原則》),我看是不錯的。過去我們提倡一家獨鳴,那是歷史條件決定的,不如此不能打倒國民黨20年一家獨鳴的理論……”毛澤東表揚姚文元的話,使姚文元受到了中共上海市委的器重??聭c施親自找姚文元談話。姚文元也被確定為出席中共中央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海文藝界代表團成員之一,并于1957年3月到北京,3月10日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更使姚文元高興的是,毛澤東在3月10日接見上海文化界代表團時,當著眾多上海文化界名流的面,再一次提到姚文元,表揚了姚文元,而且把姚文元擺到當時在全國已經(jīng)很有名氣的作家王蒙和文藝理論家李希凡之上。

      姚文元的反右文章中,特別是其中一篇叫《錄以備考》的,發(fā)表在1957年6月10日《文匯報》上,被毛澤東讀到,引起毛的更大重視。這篇雜文的大意說,毛澤東主席接見共青團會議代表時發(fā)表講話,指出“一切離開社會主義的言論與行動都是錯誤的”?!度嗣袢請蟆?、《解放日報》都在版面上突出處理,“但《文匯報》卻把這條重要的新聞縮小到簡直使粗枝大葉的人找不到的地步”?!斑@至少駁倒了一種理論:‘新聞的編排是沒有政治性的”。過了8天,《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文匯報〉在一個時間內(nèi)的資產(chǎn)階級方向》。又過十多天后,1957年7月1日,毛澤東給《人民日報》撰寫的社論《〈文匯報〉的資產(chǎn)階級方向應(yīng)當批判》發(fā)表。其中有言:“《文匯報》至今不準備批判”、“大量采用過的當作向無產(chǎn)階級進攻工具的反動編排”。這說明姚文元的這篇雜文與毛澤東的這篇社論,在觀點與思路上完全溝通與銜接起來了。

      不久,姚文元被調(diào)入中共上海市委機關(guān)刊物《解放》雜志社。該雜志當時的主編是周原冰。姚文元離上頭精神更近了,文章也寫得更多了。

      “姚文元有什么了不起,穿破皮鞋的!”

      姚文元于1962年調(diào)入解放日報社,任編委兼文藝部主任。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fā),調(diào)到中央“文革”小組前,他的編制與職務(wù)都沒動過。名義上在解放日報社呆了五年,實際上呆的時間并不多。一因市委有指示,姚的主要任務(wù)是照中央精神給市委寫重點文章,文藝部實際上仍由副主任黎家健主持日常工作。二因他生了一場重病、長病。姚文元來報社一年多就得了傳染性肝炎,就去住傳染病醫(yī)院隔離治療,后又去青島療養(yǎng)。身體恢復(fù)后,1965年4月又向報社請全假,說市委要他寫文章,不看文藝部的稿子了?!拔逡弧惫?jié)后,即到宛平路11號華東局內(nèi)刊、后為市委寫作班所在地的三樓去寫評《海瑞罷官》的文章。從此一去未回報社文藝部辦過公。所以,姚實際在文藝部工作不過兩年而已。

      姚文元一年四季大部分時日都是穿當時流行的藍咔嘰布中山裝,配藍色干部帽。中山裝有時已洗得泛白。長期戴帽子大概是因頭發(fā)稀少之故。腳上常穿一雙舊皮鞋。“文革”初期,姚的鄰居王維的小兒子曾說過:“姚文元有什么了不起,穿破皮鞋的!”姚文元在文藝部期間,我從未見他穿過新皮鞋。有時在春節(jié)期間穿一套深藏青粗呢中山裝制服,配套的黑粗呢帽子,都屬最一般的大眾粗呢料。姚文元平時的裝束意味如何?我揣度,當時當局提倡干部節(jié)儉、衣著樸素易接近群眾。當時的社會時尚也確實如此。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上半葉,衣著是一片“藍海洋”。根本原因是計劃經(jīng)濟下物質(zhì)匱乏。

      對姚來說,他因父親有歷史問題,故也為人低調(diào),服飾上也不想顯眼,惹人注意?!拔母铩笔?干部、紅衛(wèi)兵等,又轉(zhuǎn)為一片黃軍裝,折射出全民皆兵、政治軍事化的特色?!拔母铩敝形叶啻斡龅揭ξ脑?他平時大都是穿軍裝了。有時,他夜里穿著軍裝,戴上口罩,騎上自行車,從興國賓館住處騎到他父母住處,去看望他的父母及女兒。

      極少主動對別人開口,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

      姚文元初來報社時,被安排在漢口路274號二樓西南角的一間帶有衛(wèi)生間的房子里辦公。這間房子,據(jù)說原為《新聞報》的總經(jīng)理室。當時為《解放日報》文藝部的兩間辦公室之一。這是一間不大的房間,約十五六平方米,坐了5個人??看笆且粡堈叫蔚膬蛇厧С閷系碾p人臺,東西兩邊分別坐著副主任黎家健和組版編輯徐葆璟??课鲏πl(wèi)生間門前是一張單人寫字臺,坐著言論編輯武振平。進門一張雙人臺由姚文元和我合用。姚文元坐北朝南,我坐南朝北。姚文元有時來上班,有時不來上班。上班時經(jīng)常是從黑色塑料提包里拿出一摞書,悶聲不響地看書。一般沒有人主動對他講話,他也極少對別人開口,包括來往于文藝部的陌生人或熟人。

      前不久讀到原《上海海港報》主編金寶山先生的一則短文,是懷念文藝部已故編輯湯家駒的,其中有言,說姚文元明明與他認識,但不與他搭腔。這是事實,但姚文元不是對他一個人,對其他熟人也一樣。我坐在姚對面,對這一點是十分清楚的。

      我和文藝部同仁,工作上的問題大多向副主任黎家健請示。偶爾問及部主任姚文元時,他還是耐心回答的,但他從來是簡明、扼要作答,從不發(fā)長篇大論,包括在部務(wù)會議上的發(fā)言。他給我的印象是,雖然擅長寫作,但不擅長辭令。1967年1月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一個小會上遇到陳伯達,聽其發(fā)言,也是這種類型。這同喬冠華、胡喬木等那種既擅文又擅言的文人截然不同。“文革”前胡喬木曾在上海養(yǎng)病,在劇場里,我遇見過他。這兩類文化人還可舉出很多,健在的如我的學(xué)兄鄧偉志和余秋雨先生,“文革”中都曾在市委寫作班呆過,兩人都擅文。鄧寫自然辯證法文章,很有特色;余借《文匯報》一角寫人文方面的文章,被稱為“一匹黑馬”,皆奉命作文也,不過為吃飯爾。但鄧不善言辭,余則能言善辯,少人及也。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信哉!

      我在文藝部是后生——最年輕的編輯、記者。我編、寫的雜文直接交資深言論編輯武振平審閱,武認為可使用的,由他交部主任兼編委的姚文元審閱;我采寫的文藝報道、人物專訪之類稿件直接交副主任黎家健審閱。所以,我在工作上并不直接同姚文元打交道。我在業(yè)務(wù)上、寫作上,也沒有直接向姚文元請教過什么。姚文元在寫作方面也從不主動為人師。有時,文藝部幾位同仁,包括姚文元在內(nèi)一起外出開會,一起坐公共汽車,大家車上說說話,但姚一言不發(fā)。如一次集體去延安西路200號文藝會堂開會,在車上就是這樣?;貓笊鐣r,姚跳上一輛71路公共汽車先走,我趕上后一輛車擠上。我在延安東路下車后,沿著江西中路回報社。在一個雜貨店門口,見姚文元正在拿著一小瓶桔子水喝。他向我點點頭,也不講話,我稍等他喝完,一起步行回報社。幾百米的路程上,他基本無話,我也不便問他什么或隨便搭訕。

      據(jù)我觀察,在文藝部期間的姚文元,是一個十分內(nèi)向、不善言談的人。在那個因言獲罪的年代,也許有一種主觀上的自我制約性、保護性在調(diào)控著自我,孔老夫子“謹言慎行”的箴言在起作用。姚撰文批張三李四王二麻子,都是根據(jù)中央、市委組織的文件精神或直接口諭。批別人者,也怕被人批,故特別謹慎。他并不是一個傲慢自大、自命不凡、瞧不起別人或趾高氣揚的人。他也明白,他不過是依附在一個社會組織——共產(chǎn)黨機體上的一個發(fā)言人、一桿沖鋒槍、一門小鋼炮。若離開這個社會組織,他只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匹夫、白丁而已。

      “事情總歸是發(fā)展變化的”

      姚文元調(diào)到報社初期,報社內(nèi)部有些關(guān)于他的傳聞。如說他在盧灣區(qū)區(qū)委、區(qū)政府時,談戀愛,主動追求同事金英;但金英見他相貌平平,發(fā)稀齒松,并不回應(yīng)。當時區(qū)委一位頭頭,不知出于何種動機,也極力勸阻金英不要與姚好。但后來姚在寫作上嶄露頭角,金英還是嫁給了姚。后來在回憶時,金英“揭發(fā)”這位區(qū)委頭頭阻撓她與姚文元談戀愛。姚后來寫文章時,有時用“金文”的筆名。

      姚文元來報社后,報社通過市委機關(guān)行政管理局分給他一套住房,地處香山路孫中山故居邊上底層,樓上住的是第二總編輯王維。后來,孫中山故居要重新修葺,準備對外開放,市里又分別給王維、姚文元安排了新住處,將孫中山故居原住處收回。

      一天,文藝部行政干事老潘告訴我,說姚文元這兩天已從市傳染病醫(yī)院肝炎隔離病房出院回到家里,而家里又正在搬家,亂糟糟,但部里居然沒有一個人去過問過,不大合適吧。我聽出老潘的弦外之音,我還算個年輕力壯、可出點力的人。問了老潘姚家的舊地址,第二天下午我趕到香山路,見一間長方形三四十平方米的底層房間,有高級地板,四周全是書櫥。家什、器具都已搬光。書櫥是上下兩層壘放的,上面的一層,也已搬光,只剩下面一層,約半人高,還都沒動過。書也整齊地擺在其中。我俯身瀏覽了一下,見全部都是解放前出版的書,有布面精裝書,有些還是線裝書,有些是外面有布套的書。我思忖,這絕對不是姚自購的,十有八九是承襲其父親姚蓬子開作家書屋時留下的舊家底。

      我正在看書,忽然從后面廚房間走出一個人來。我定睛一看,正是姚文元?;ハ嗪褞拙浜?他說:“很抱歉,凳子搬得一只也沒有了,只好站著說話了?!蔽覇査?“病情痊愈否?”他說:“基本穩(wěn)定下來?!?我再問他:“搬家需要幫忙嗎?”他說:“不用了,已搬得差不多了?!蔽易屑毧戳丝此拿嫒?白白胖胖,顯然醫(yī)療條件不錯,但似乎也略帶幾分浮腫濫胖之狀,并非正常的胖。

      姚文元問了我一些報社及文藝部的情況。我說,原分管理論、文藝的副總編輯徐惟誠已調(diào)團中央任候補書記,文藝部副主任黎家健調(diào)到市委宣傳部文藝處任處長。我有點帶感情色彩地感嘆說:故人多去也,若《紅樓夢》中的榮、寧二府,人氣不足了。他聽了說:“事情總歸是發(fā)展變化的?!?/p>

      我問他:“你還能回文藝部工作嗎?若能回,估計何時?”他說:“醫(yī)囑還需要療養(yǎng)一段時間,或許半年,也說不定?!焙髞砺犝f組織上批準他到青島去療養(yǎng)了。此后,有很長一段時間,姚文元沒有來過報社。

      這期間,我收到他一封信。雪白的信封帶有一些水墨淡青裝飾,信箋同一風格。內(nèi)容大意:“小趙:一個人的工作好比挑擔子,先擔五十斤,再擔七十斤,后挑一百斤,再后挑得更多……”這顯然是針對我對文藝部人去樓空的感嘆而寫給我的。我揣度,寓一種氣可鼓而不可泄之意,又寓一種要我這個后生小子逐漸挑起工作重擔之意。

      姚文元于1964年下半年名義上回到《解放日報》文藝部,但因市里有寫作任務(wù),所以也是斷斷續(xù)續(xù)來一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静蛔?只看一些重點稿子而已。我同他接觸也不多。到了1965年4月,他正式向總編輯請假,說市委有寫作任務(wù),報社稿子不看了。其實,是接受了寫批《海瑞罷官》的稿子的任務(wù),去了華東局內(nèi)刊,關(guān)門寫作去了。以后,直至“文革”爆發(fā),姚文元只在報社領(lǐng)工資,報社公務(wù)都不干了。調(diào)中央“文革”小組后,工資也不在報社拿了。那段時間,我很少見到姚文元。直到1968年春,我才在另一個層次上,又恢復(fù)了和姚文元因工作關(guān)系而不時見面的機會,容后另敘。

      (作者為解放日報資深記者)

      來源:青年記者2009年9月下

      猜你喜歡
      解放日報毛澤東
      抗美援朝,毛澤東立國之戰(zhàn)
      解放日報“特稿”:新傳播環(huán)境下的熱點選題深度報道
      傳媒評論(2019年8期)2019-11-11 12:22:38
      1949,毛澤東點將
      劉文西筆下的毛澤東
      錄毛澤東詞一首(草書)
      陽光(2017年7期)2017-07-18 18:58:59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紙媒組織架構(gòu)“柔性再造”——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欄目制為例
      傳媒評論(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
      議程設(shè)置框架下腫瘤防治議題淺析——以《解放日報》、《文匯報》2013-2014年相關(guān)報道為例
      新聞傳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延安時期博古黨報思想探究
      毛澤東唯一簽名的書
      舒群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前后
      临桂县| 阿拉善右旗| 兴安盟| 凌海市| 额尔古纳市| 桐乡市| 栾川县| 闽侯县| 北川| 嘉禾县| 屯门区| 新巴尔虎左旗| 前郭尔| 肇源县| 恩施市| 广汉市| 洛扎县| 乌鲁木齐市| 林西县| 海城市| 南汇区| 浦城县| 博爱县| 常德市| 平顶山市| 新丰县| 汤阴县| 海南省| 鹿邑县| 淳安县| 吴桥县| 柞水县| 都匀市| 炎陵县| 徐闻县| 长乐市| 淮滨县| 霍林郭勒市| 黔西| 南丹县|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