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群
民國時期,在江南的一個小山村里,有張三和李四兩戶人家。一天,老實巴交的張三對李四說:“我想用我的一小片山嶺換你的一塊水田,成么?”李四想:他家有山有地,我家有水有田,優(yōu)勢互補,為啥不成?但他心里盤算著怎么才能多占點便宜,就答道:“成啊!這個主意好。怎么換呢?”“你魚塘邊的那塊田離我家近離你家遠,我拿牛路邊以西的山地跟你換。這樣吧,穿心十八足你自己量?!崩钏穆犃藵M心歡喜。“穿心十八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橫直十八步,也就是橫走十八步,直走十八步,丈量出一個正方形。
第二天,李四請了一個甲長做證人,一個老秀才執(zhí)筆,張、李雙方立下字據(jù)交換田土。誰知幾天后,張三、李四竟為此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執(zhí)。原來李四把張三的大半個山嶺占為己有,足足有四十畝地,還振振有詞地說:“字據(jù)上就是這樣寫的!”張三不識字,趕緊叫熟人讀一遍契約?!皬埲⒗钏挠押脜f(xié)商,交換田土。張三愿意拿出牛路邊以西穿心十八竹的山地,跟李四魚塘邊的整塊水田交換。立字為據(jù),永不反悔。”張三提著的心踏實下來,說:“對呀!就是‘穿心十八足嘛!為啥要我那么寬的嶺?難道你李四走一步會有竹竿那么長?”讀契約的熟人一下子明白了,同情地對張三說:“老兄啊,你上當了。這上面還真寫的是‘竹子的‘竹,不是‘腿足的‘足!”在南方人的口音中,“竹”與“足”聽起來差不多,張三聽了氣得昏死過去……
一字之差丟了半個山嶺!這是舊時候的事,現(xiàn)在還會發(fā)生類似的事嗎?
宋某與黃某常年合伙做生意。2006年底,黃某由于市場行情變化,資金周轉困難,只好向宋某求助。宋某于2007年3月借給黃某30萬元,黃某向宋某寫了一張30萬元的欠條。2007年10月,黃某在收回幾筆資金后,償還了宋某部分欠款,并在欠條上注明“還欠款25萬元”。
2008年初,黃某因疲勞駕駛,翻車身亡。宋某在5月初得知黃某去世,其家人繼承遺產(chǎn)的消息后,便向黃某的繼承人索要25萬元。但沒想到黃某的繼承人認為欠條上“還欠款25萬”,是“還(huan)欠款25萬”(已經(jīng)償還了25萬元債務),不是“還(hai)欠款25萬”。因此只同意再償還宋某5萬元。
宋某與黃某的繼承人協(xié)商不成,將繼承人告到法院,要求黃某的繼承人償還欠款25萬元。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由于對欠條中的多音字“還”的不同理解,產(chǎn)生了截然不同的債權債務關系。黃某出具的欠條注釋不明,產(chǎn)生了歧義,其繼承人又不能提供充分的已還款證據(jù)證明其主張。另外從立欠條的目的和交易習慣的角度理解。應該作出對其不利的判決。據(jù)此,法院判決被告黃某的繼承人仍需償還欠款25萬元。
瞧,一字之差差了20萬!同學們,要是你向對方還了25萬元,你會在欠條上怎么注明?寫“還欠款25萬”好,還是寫“已還款25萬”好?或者干脆收回前一張欠條,另寫一張?要是還有25萬元沒有還,又該如何注明呢?
如果你認為這種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事是隨便就能避免的,請再看兩個例子。
小李一直想開一家餐廳。2006年12月9日,他從報紙上看到一家餐廳要轉讓經(jīng)營權,趕緊與店主小郭取得聯(lián)系??催^店面后,小李支付小郭預付款5000元。小郭給小李寫了一張收條,上面書寫:“今收飯店轉讓費訂金5000元整?!笨珊髞黼p方對進一步事宜進行協(xié)商時卻沒能達成協(xié)議,小李提出退還已支付的5000元??尚」J為5000元是小李支付的“定金”,小李毀約,當然無權要回。
小李于是將小郭告上法庭,法院判決小郭返還小李5000元。
律師解釋說,“訂金”與“定金”在法律上的意義不同,后果也就不同。本案中小郭收取了小李的5000元,其書寫的款項性質為“訂金”,按相關法律規(guī)定,“訂金”是預付款的性質,由于雙方?jīng)]有最終達成協(xié)議,因此返還“訂金”是唯一的選擇。而按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shù)肿鲀r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由于不知道“訂金”和“定金”這一字之差有什么區(qū)別,小郭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才弄清了它們的含義。2002年2月,商人蔡保向徐華出具了一張欠條,上面寫著:“欠條,琉璃瓦款壹萬伍元整?!焙髞硇烊A單方在“伍”字后面加上“仟”字,并在下方加上小寫“15000元”。該款經(jīng)徐華催收,因欠條金額問題發(fā)生爭議,徐華遂向法院起訴,要求蔡保償還15000元及利息。蔡保辯稱,自己出具的欠條是“壹萬五元”,并非“壹萬五仟元”,原告徐某在“五”字后面加上“仟”字及小寫是其單方面行為,故其要求還款15000元不能成立,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被告蔡保出具的欠條金額不符合商業(yè)交易結算習慣,結算中很難出現(xiàn)“壹萬五元”的現(xiàn)象,被告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且被告又不能提供其他證據(jù)予以證實,原告的訴訟理由予以支持,被告蔡保應償還原告徐華貨款15000元,并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同學們懂得了數(shù)學上用字遣詞的重要性了么?生活中的數(shù)字運用如此,學習中解題時也應慎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