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巧得很,阿城,接到你的信,我的侄女剛剛結束三年苦讀的高中,順利通過高考,進了她理想中的高校。
更巧的是,她三年高中的境況幾乎與你一樣,也是在最好的高中就讀,而當年,她中考的分數(shù)也是差一些,而由父母想辦法讓她進去的。
我的侄女小時候嘰嘰喳喳像只小麻雀,到了高中階段卻突然沉默下來。令人欣慰的是她終于安然度過這一階段,知道嗎,今天給你的回信,就是她和我討論著寫的。
中國的父母往往喜歡為孩子代作決定,卻不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英國《泰晤士報》曾報道一個13歲女孩漢娜,5歲時患了一種罕見的白血病,8年治療導致心臟缺損。醫(yī)院決定為她安裝心臟起搏器,漢娜卻拒絕了。因為生病,她已經(jīng)受盡折磨,生命質量變得越來越差,她只想去迪斯尼樂園好好玩一玩,然后平靜地度過最后的日子。
漢娜的父母尊重了女兒的選擇,并將醫(yī)院告上法庭。最后法院裁定女孩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這樣的事情在中國父母聽來,一定像是天方夜譚吧?
我的侄女,當初父母倒是與她商量過,她自己也點了頭。但開學后的種種境遇,真的與你很相像!
回頭總結,她說:第一,要隨遇而安,既然給了你機會,還是要珍惜。畢竟,三年時間轉瞬即逝。第二,努力。學習不要跟同學比,否則只會越比越沮喪。承認差距,跟自己比,有一點進步就要告訴自己“我能”。
她講的第三點讓我刮目相看,這小女孩真的長大了。她說:對別人的看法,要聽,但不一定聽取。不要在意別人怎么看,關鍵是自己得想清楚,我要怎么樣,我可以怎么樣,我應該怎么樣。
至于快樂,什么才是一個高中生的快樂呢?她說,嘻嘻哈哈,有時間玩,那不叫快樂;樹立自信,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結果,才是真正的快樂。
阿城,說來真是很巧,要不是和侄女商量著,我的答復也許完全不一樣。而當一個活生生的孩子把她的感想說出來,我認為比什么都要有說服力。
我想,即使從前一直是你父母幫你作決定,那么從今天開始,你不妨試著做一回主,決定自己以什么態(tài)度面世、立世,因為,只有你最清楚自己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