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字幕組
自娛并娛樂著大眾
如今,字幕組的活躍,充分體現(xiàn)了web 2.0精神。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分享,一起交流,這是娛樂,也是和諧
mac
說到網(wǎng)絡字幕組(Fansub group,指將外國影視作品配上本國字幕的愛好者團體),用“網(wǎng)絡時代的活雷鋒”來形容,想必大家都沒有異議。字幕組這個群體,低調得多少讓人覺得近乎神秘。當年,連《紐約時報》都對中國的網(wǎng)絡字幕組做過一本正經(jīng)的介紹。實際上,這群“活雷鋒”是不是真像報道中說的,有著“打破文化屏蔽”的雄心壯志呢? 如果這么去問字幕組成員,得到的回應多半是大笑。其實字幕組精神和互聯(lián)網(wǎng)一樣,簡單得很——無非“分享”兩字。他們所做的只是一件很單純的事情。
很多人認識字幕組是從當年《越獄》的走紅開始的。應該說,是《越獄》趕上了字幕組蓬勃發(fā)展的好時光。在那之前,除了被說爛的《老友記》、《欲望都市》和《X檔案》,優(yōu)秀歐美劇集的數(shù)量并不比現(xiàn)在少,但是對絕大部分觀眾來說,他們最熟悉的仍然是這兩年的新劇,這可以說是字幕組迅猛發(fā)展的最好證明。
無論國內的英語教育普及到了何種程度,對大部分觀眾來說,看歐美劇集最大的障礙仍然是語言,所以英語優(yōu)秀又愿意花功夫翻字幕的字幕組確實就是必不可少的。字幕翻譯是很費功夫的一件事情,拿每集22分鐘的喜劇來說吧,一個熟練的翻譯也需要兩三個小時才能把字幕翻譯完,再加上需要全神貫注投入的時間軸制作以及后期的壓制發(fā)布,每一行字幕的背后都包含了很多人的辛勤工作——況且這份工作完全沒有實物報酬。
當然,字幕組的“活雷鋒”們除了被劇迷們交口稱贊外,精神上的收獲還是挺豐富的。翻譯字幕確實是很好的學習機會,還有什么英文能比劇集里的對話更正宗更原汁原味呢?而且,提到文化背景知識(譬如《廢柴聯(lián)盟》、《周六夜現(xiàn)場》等劇),恐怕每位“活雷鋒”每集都能寫一篇小論文出來,而這些知識是絕不可能在課堂上學到的。
不過,字幕組一群絕非完全流水線操作的工作狂人。他們還是一群非常懂得自娛自樂的人。在很多劇集的字幕里,我們都會發(fā)現(xiàn)一些翻譯人員自己的評論,因為翻譯和觀眾同為愛好者,所以觀眾對此可謂心有戚戚焉。甚至有的時候,翻譯同學還會“假公濟私”地摻入一些諸如表白啊道歉啊之類的個人信息,讓人看了不免會心竊笑。
此外,由于字幕翻譯的義務特性,字幕組翻譯的自由度也比較高。把“Oh my god”翻成“餓滴神呀”只能算是小兒科。在字幕組的娛樂精神下,任何英文的流行用語都能被精準地轉換成中文的流行用語。所以,大家看片兒時總能發(fā)現(xiàn)字幕中出現(xiàn)“爆菊”、“雷人”、“杯具”之類非?!氨就痢钡淖志?。
其實,劇集名稱最能體現(xiàn)字幕組的惡搞娛樂精神。當年,CCTV的一次金球獎轉播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將美劇House(豪斯醫(yī)生) 翻譯成“家族”這樣的笑話。而近幾年,這類獎項的轉播中,字幕組對劇名的翻譯被徹底接受,就連“冥偵探艾艾”這種和CCTV風格不搭的譯名也出現(xiàn)在了艾美獎的轉播中——如今大家所關注的,變成了究竟是哪家字幕組的譯名被采納。當然, CCTV請來的翻譯的水平自然不差;但要把概括整部劇集精華的劇名翻譯好,更重要的是對劇情的把握,于是,對劇集的了解程度和愛好程度在翻譯過程中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所謂的“民間字幕組”,更是充分體現(xiàn)了愛好這一力量。他們甚至沒有普通字幕組的資源,有的只是一腔熱情,只是因為有著對某部劇集的共同愛好而湊到一起來制作字幕。但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很多冷門的劇集才得以傳播開去,使得歐美劇集的世界更為繽紛。他們的作品,往往是最有個性、最富娛樂精神的。可以說,如今“民間字幕組”的活躍,也充分體現(xiàn)了web 2.0精神。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分享,一起交流,這是娛樂,也是和諧。
字幕組的本質很簡單:不過是一群愛好者享受分享樂趣的結果。自娛并娛樂大眾,這就是網(wǎng)絡字幕組最大的樂趣和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