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生
學生進入中年級,作文形式由看圖作文為主轉(zhuǎn)為以命題作文為主。
一提到作文,學生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我不會寫”。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正確看待這種現(xiàn)象,因為什么事物都要經(jīng)歷一個過程。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弄懂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有感而發(fā),把看到的、聽到的、對自己很有感觸的事或現(xiàn)象動筆寫一寫。我們學過的課文部是這樣寫出來的。就這樣幫助學生消除對作文的畏懼情緒,從而產(chǎn)生一種“我要練習寫”的精神狀態(tài)。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是知識意義的豐動建構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只有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學生們才能真正生成一些思想,有話可說,而且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如為了描寫秋天,我?guī)ьI孩子們來到田野里,看到她繽紛的色彩,聽見了她美妙的聲音,分享了她帶給我們的歡樂。激起了孩子們想進一步發(fā)現(xiàn)秋天的美麗,感受秋天的美好,用手中的筆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的愿望。
在學生進行了深刻的體驗之后,我又不失時機地展開師生之間的對話。通過互動交流,碰撞,實現(xiàn)了多種視界的溝通。匯聚、融合,從而建構、生成了一些新的認識。因為強調(diào)的是自我體驗,自我建構,所以學生作文中千篇一律的現(xiàn)象不見了,而且觀點不同,風格各異,內(nèi)容充實,說的都是心里話,
作文,其實容易得很。寫不出作文,不是肚子里沒“貨”,而是不懂得寫作的方法。誰肚子里沒“貨”?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他肚子里都有了那個年齡段的生活內(nèi)容。那個年齡段的“貨”。為什么“輸不出”?因為不懂得輸出的方法。
猶如電腦。電腦里已經(jīng)有了好多程序,為什么“敲”不出你需要的東西?因為你不懂得敲擊的方法。你能因為自己不會“敲”進電腦的路徑和方法,而斷定自己剛買回的電腦里什么東四也沒有嗎?切不可如此。
作文亦是。
中年級作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引導學生如何積累材料,選擇材料,組織材料。因此,教學中要把著力點放在訓練學生的思維上,使學生思維開闊、靈活、富有創(chuàng)造性。
一、規(guī)定范圍自命題。訓練學生思維的開闊性
1引導觀察,把握思路
觀察是獲取素材的重要手段,是進行思維的前奏。因此經(jīng)常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周圍的事物,在觀察中獲取寫作的材料。如雪天,我及時組織學生到操場上在雪中奔跑,用多種感官去接觸雪、感知雪。當學生通過觀察,對雪獲得感性認識后,再引導他們注意比較雪中、雪后的不同感受,讓學生在頭腦中進行加工,并說說雪的特點,自擬題目,按照雪中、雪后的順序?qū)?,形成一篇雪的小素描?/p>
2根據(jù)范圍,選擇思路
根據(jù)單元訓練要求,恰當提出一定的選材范圍和寫作目的,為學生指明思維方向。例如:
(1)根據(jù)自己所熟悉的人寫出特點。
(2)課余生活中抓豐富多彩的活動寫片斷。
從以上兩例看出,確定的范圍比較寬泛,不統(tǒng)一命題,學生便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寫出認為值得寫、想要寫的內(nèi)容,這就從選材的根本環(huán)節(jié)上為學生帶著積極的情緒進行思維活動創(chuàng)造了條件。
3合理引導,理出思路
寫作的范圍明確后,便可以從整體上引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如:寫一個熟悉的人,就要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個性,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寫清楚,要有頭有尾,有具體過程,重點是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詳細。而且要寫清他在做這件事時說了些什么,是怎樣做的,心里是怎樣想的。
二、編擬提綱,多種組臺,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1提綱啟發(fā),拓寬思維
如寫《我的老師》時,和學生討論了一個一般提綱:
開頭:簡介老師的體貌特征、年齡及特點。
中間:具體用一件事來突出老師的品格或特點。例如學生列出老師的事例有:月光下,老師去家訪的身影;老師桌上的作業(yè)本;老師憔悴的臉-…
結(jié)尾:贊美的語句
2變換角度,求異思維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在編制提綱時變換角度,克服雷同,達到提綱的多種組合。例如寫《一次課外活動》可有多種角度:
(1)按事情發(fā)展順序。
(2)按時間推移確定。
(3)按人物活動過程來擬定。
三、圍繞重點,組織材料,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1抓住題眼,豐富思維
教學中從題目人手,確定習作重點,并由此把作文記敘得細致具體。例如寫《有趣的捉迷藏》啟發(fā)學生把“有趣”的地方寫具體,怎么想就怎么寫,做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
2激發(fā)想象,發(fā)展思維
在作文中展開適當聯(lián)想,不僅可以使重點段寫得特別有情趣,而且使思路更為廣泛細致。例如,我在教《小攝影師》課文后安排了一個“小練筆”,要求學生接著寫這個故事,讓學生抓住“小攝影師”發(fā)現(xiàn)忘帶膠卷,急得哭了。他很快離開,高爾基在后面呼喊并對秘書說:“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币欢我l(fā)學生聯(lián)想:“后來,可能會怎樣呢?”于是他們想到小男孩可能再也沒有去見高爾基:小男孩很快取來膠卷給高爾基照了相,小男孩裝好膠卷后,站在高爾基住的旅館門外,猶豫不決--…·學生在我的啟發(fā)下浮想聯(lián)翩,從而為寫好結(jié)尾,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文教學只是語義教學中的一部分,但它擔負著教育的任務。作為教師,我會繼續(xù)探索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幫助每一個學生走上成功的道路。
作者單位:彰武縣東六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