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君 張翠芳
[摘要]唐玄奘在充滿艱險的西行之旅中,所彰顯出的堅強的意志、明確的信念、不屈的人格、精深的知識、優(yōu)秀的團隊意識和不求名利的品格,正是他取得圓滿人生的關鍵。我們從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的背景插曲中可以感悟到的玄奘精神,主要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關鍵詞]《西游記》插曲;唐玄奘;精神;啟示
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是一部想象瑰麗、神采飛揚而又堂奧深邃,充滿“幻、趣、怪、玄”色彩的影視巨作,自1986年登上熒幕以來,風靡影壇,故事流傳廣及民間,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其中的插曲更是非凡脫俗、雅俗共賞。我們說,音樂,是一種最富激情和想象力的藝術,它雖然不能像攝影藝術那樣提供具體真實的形象,但它通過聲音的組合,卻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思和內(nèi)心的激蕩,在強化攝影畫面的表現(xiàn)力和攝影意境的開拓方面有著非凡的作用。音樂的表現(xiàn)形式是不同樂音的高低、快慢、長短、強弱的組合,不同的組合則表達出喜、怒、哀、樂、憂、悶、懼等情感內(nèi)容。一部成功的影片正是通過清晰具體、動靜有度的畫面和起伏激蕩、變化無窮的音樂,才能阱述出一個個情節(jié)生動、曲折感人的故事。這兩者融合得越好,其感人程度就越高。其審美價值也就越大。一個影視導演不僅要根據(jù)劇情需要,和攝影師一起捕捉準確生動、美輪美奐的畫面,而且要參與音樂語態(tài)的分析,把握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抓住攝影和音樂的特性,由情入手,從鏡頭畫面結構到音樂想象空間,從人物內(nèi)心情感到畫面的色彩表現(xiàn),從鏡頭的運動節(jié)奏到音樂進行節(jié)奏的自然融合,多層次、多角度進行梳理分析、比較綜合,制定出影視創(chuàng)作的總體設想。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正是恰到好處地運用了不同的背景音樂,才把影片人物的特定情緒類型、情緒轉換、情感的高潮和低谷,人物內(nèi)心的記憶閃回與幻覺等表現(xiàn)出來。這些音樂可以從人物的情感世界中集中刻畫與概括人物形象,使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從而融入觀眾心里。
以前觀看《西游記》,總被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取得真經(jīng)的孫悟空所吸引,孫悟空破石而出,“不服麒麟轄,不服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約束”,闖龍官,鬧冥司,花果山上稱王。可以說已經(jīng)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tài)。
但今日今時,再次欣賞《西游記》,卻有了新的領悟,作品著力賦予了孫悟空一雙洞察秋毫的“火眼金睛”以及作者腦力所能及的一切科學幻想的神通威力。經(jīng)過吳承恩如此精心架構安排,于是我們在全劇的正面舞臺上看到的都是英雄人物孫悟空在迢遙的西方途中斬妖除怪,戰(zhàn)窮山惡水冒險斗爭的歷程,而唐三藏此時卻成了孫悟空威武壯闊的科幻表演的活道具,僅僅是一種必要的陪襯和鋪墊。他頑固執(zhí)著、軟弱、優(yōu)柔寡斷,是給觀眾的直接印象,但一曲曲輕柔、古樸的背景音樂使人禪心四起,恰到好處地把故事的暗藏點轉向了這位僧人,突出歌贊了唐僧誠心向佛、取經(jīng)唯誠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思想。
唐玄奘,中華民族歷史上極其光輝燦爛的偉大人物,四大名著《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他既是一個出生在1300多年前的柔弱僧人,也是一個婦孺皆知的神話人物。唐玄奘著名的西行之旅,歷經(jīng)千難萬險求取真經(jīng)、回歸故國的真實經(jīng)歷,讓千千萬萬的后人欽佩與驚嘆。為了探究佛經(jīng)教義,他以“寧死在半路,也決不東退一步”的堅忍頑強的毅力,毅然決然到天竺取經(jīng)。在當時交通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唐僧帶著少數(shù)隨從,“一意孤行”,越過千山萬水,歷經(jīng)艱難兇險,前后花了18年時間,來往行程108 000余里,游歷了101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足跡遍于西域和印度,終于取得657部梵文佛經(jīng),凱旋長安。
我們從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的背景插曲中可以感悟到的玄奘精神,主要可以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一、玄奘精神的感召
玄奘精神已經(jīng)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而我們現(xiàn)在缺少的就是法師這種不畏艱辛、為法忘軀的精神。劇中唐玄奘為了探究佛經(jīng)教義,以堅忍頑強的毅力,毅然決定到西方取經(jīng)。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深刻體現(xiàn)了這一點?!耙环呵锒?,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只有有了堅忍頑強的毅力,才能克服一切困難繼續(xù)前行。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在為一些為公、為私、甚至為國家沒有多大益處的方面苦苦追尋,在忘記了自己的本職的同時浪費了可貴的生命資源,虛度此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yè)和事業(yè),職業(yè)為生存,事業(yè)為追求,有的人為生存放棄理想,有的人為理想朝不保夕,很少有人能像玄奘一樣將職業(yè)與事業(yè)結合得如此完美:他執(zhí)著,執(zhí)著到用一生來完成自己的信念與理想;他倔強,倔強到用自己的方式來追憶一些事、一些人,用職業(yè)成就事業(yè),玄奘用身體力行向后人生動詮釋了圓滿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奮斗精神的體現(xiàn)
《西游記》中,唐玄奘的奮斗精神,體現(xiàn)在他對真理不懈的追求中,既蘊涵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體現(xiàn)著鮮明的時代特征。插曲《風雨行路難》是由男女聲混合唱,首先以木魚聲開曲,再是大提琴以渾厚的音色奏出凄婉的旋律,突出展現(xiàn)取經(jīng)路上的艱難,進一步襯托出唐三藏的奮斗精神。面對艱難險阻,三藏法師以堅強的意志,為自己的佛教事業(yè)而奮斗。而我們面對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zhàn),努力弘揚不懈奮斗的精神,對于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將“倔”進行到底
“相見難,別亦難,怎訴這胸中語萬千。我柔情萬種,他去志更堅,只怨今生無緣。道不盡聲聲珍重,默默地祝福平安。人間事常難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幾回圓。遠去矣,從今后夢縈魂牽?!边@是女兒國國王送唐僧出行時的一首插曲,女王一再挽留,而唐僧卻意志堅定。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和無助,玄奘也是普通人,也有害怕和動搖的時候,但他沒有別的選擇;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每個人都會左右為難,只有信念和執(zhí)著才能讓你從困境中突圍而出;倔強有時并非壞事,面對逆境,將“倔”進行到底,才能讓人肅然起敬,甚至得到對手的尊重;一個真實的玄奘,才是最可愛的玄奘。
四、勇氣和信念是前進的自驅力
不為重重困難而氣餒,不為茫然無助而倦怠,這是《西游記》中給我們展現(xiàn)出的玄奘,插曲《無底船歌》唱得好,“莫看滔滔碧波,有船就能渡河;莫看船兒無底,有心就能渡河?!弊非笳胬碇吠陋毧膳?,勇氣、決心、信念,才是我們最好的朋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旦下定決心,就要把事情堅持到底;求知的緊迫感、命運的緊迫感、事業(yè)的使命感,會讓人充滿動力,—往無前!
五、維護正義、慈悲為懷
“烏云壓頂夜森森,塔鈴兒響聲聲。夜色昏暗燈不明,知是寶塔第幾層。一片禪心悲眾僧,師徒掃塔情殷殷。驅散妖霧乾坤凈,換來晴空月兒明?!边@是描寫唐僧師徒掃塔捉妖的插曲,情真意切,再配上演員出色的表演,更能表現(xiàn)三藏維護正義,善良的一面。在很多人眼里,沒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珍惜,可在玄奘看來,正義和
善良才是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為了維護正義,他愿意親自掃塔;為了正義,他可以坦然面對生死。當奇跡發(fā)生時,他選擇用寬容和博愛去感化別人……
六、堅忍的意志體現(xiàn)
玄奘能成功地克服一切遇到的風險困難,這是因為他有“堅忍”的性格特點。玄奘懷著崇高的理想完成了西行的歷程,是堅忍令他始終保持自己的理想,決不動搖?!白甙∽?,走啊走,依依離別家鄉(xiāng)柳;走啊走,走啊走,依依離別家鄉(xiāng)柳。披星戴月食風飲露,苦海無邊甘承受,人生貴在有追求,哪怕腳下路悠悠?!边@首插曲正說明玄奘的堅忍并不尋常,他能忍受住最艱難的自然環(huán)境和一路上許多敵人的攻擊;他能抵抗住美女的誘惑;他能拒絕各種國王獻給的禮物。面對著自己缺少資源、遭遇險情,他能堅持住自己的理想,把自己完全依托給了佛祖。面對著途中一些努力迫使他留下的國家,他沒有放棄自己的西行,而是用智慧和行動說服了一位位國王,克服所有的困難。在受到許多國王的賞賜和施舍時,他能保持自己的心靈的純潔寧靜,遠離這些事物,拒絕他們的獎賞。玄奘能達到謙虛謹慎、不追逐名利和清心寡欲的最高人生境界,因此他能夠成為受人敬仰的著名法師,成為最重要的宣揚佛法的人物,被眾人所熟知,以一個美好、重要的形象載入史冊。
七、愛國主義情操
“一年年含辛茹苦經(jīng)冬夏,幾萬里風霜雨雪處處家。取來了真經(jīng),回返我華夏。鬢添白發(fā),減損韶華,戰(zhàn)勝了八十一難心不老,贏得了世代傳頌是酬答。人生總有限,功業(yè)總無涯……自度度人,自覺覺他,要把這真理妙諦播天下,要讓我九州處處披錦霞。人生總有限,功業(yè)總無涯?!边@是玄奘取經(jīng)道路的真實寫照。《西游記》中,三藏在西行道上,眷戀祖國,在異邦宣傳祖國文化?;貒院蠼?0年中,翻譯講學,成績卓著,充實了祖國的文化寶庫。而其愛國愛人民的情懷,則見其所譯所寫論著中。
八、給予現(xiàn)代人的啟示
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中對玄奘只做了輔助的描寫,但是玄奘對世界文化的影響不只存在于過去的歷史當中,也存在于我們現(xiàn)實當下的之中。目前,我國正在集中精力搞經(jīng)濟建設,在國內(nèi)我們提出構建和諧社會,在國際上倡導建設和諧世界。作為中華民族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玄奘精神,也正是我們當今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用玄奘精神向國人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增強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的友誼,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玄奘身上體現(xiàn)的教人向善、助人為樂、和睦相處的佛教精神,對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也是一種有利的資源。玄奘追求真理、無私奉獻的價值取向,圓融豁達、胸襟開闊、融匯教內(nèi)外各派認同的寬容精神以及那種勇于開拓、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對當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更是借鑒的典范。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玄奘,我們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心和善、人際和順,更需要玄奘那種寬容與融合的精神?!段饔斡洝分械奶粕?,德行清高、不慕榮利;艱苦奮斗、少欲知足、不圖享受;悲愿宏深、為法為人、不惜身命;勤學實踐、不落空談。這正是超越世俗而又不舍眾生的菩薩大行,如高山大海,永遠為后代人所學習和敬仰。我們弘揚玄奘精神,就是弘揚民族精神,就是要立足現(xiàn)實,接納吸收玄奘文化的精髓,為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所用,進而使我們的社會更和諧,人民更幸福,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