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9期總第67期
“莫拉克”之后的兩岸真情互動傳愛到臺灣
“5·12”汶川大地震臺灣向大陸派出搜救隊,“八八水災”大陸第一時間將救災物資運抵臺灣,有聲和無聲的關愛,在兩岸之間傳遞。
此次救災過程中,媒體信息比政府官方的信息要來得更及時。媒體第一時間報出了小林村等多個村莊人員失蹤,新聞也最早播出了南部很多交通道路阻斷和很多災民的信息,以至于政府部門的救助決策還得依靠媒體的信息來進行。這使得政府的形象在這次救災中被批評得一塌糊涂。
事實上,臺灣媒體抨擊政府已經是一個傳統(tǒng),像陳文茜、李敖等知名的政治評論家,我在大陸都很熟悉了。因此,我這幾天在臺灣,晚上幾乎沒有出去。就守著幾大電視臺的新聞節(jié)目在看,不僅是感動和感慨,更是親自感受到了臺灣電視媒體的批評力量之強大。
北京職員維尼
西方如何對待黑客
黑客培訓還是網絡犯罪?
《中國報道》第9期86頁
2001年,美國政府頒布數則禁止黑客入侵行為的法律時,就有議員提出“打擊黑客的自由探索精神與美國的民主精神背道而馳,也不利于保持美國IT技術的領先地位”。美國雅虎公司更是多次舉行“黑客開放日”活動,甚至允許黑客任意修補雅虎在線系統(tǒng),包括全球流行的雅虎免費郵箱,并將其中的優(yōu)秀者攬入麾下。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黑客產業(yè)鏈不僅規(guī)模龐大,還出現(xiàn)了與傳統(tǒng)犯罪團伙勾結的新趨勢。西方國家大多采取技術、法律和互聯(lián)網安全經濟模式三管齊下的治理辦法。
上海編輯王小波
外宣應與經濟相匹配
記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成立60年
《中國報道》第9期96頁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令世界矚目,為了搶發(fā)新聞,國外各大媒體紛紛向中國派駐大量記者。反觀中國,對外傳播的聲音在多元化的世界新聞傳播格局中卻顯得有些微弱和不足。
實際上,中國的新聞媒體已開始嘗試新的報道形式,讓其更符合海外受眾的心理。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發(fā)生特大地震災害,國內各媒體記者用全方位的密集報道回應國際社會對災害情況的關注,讓那些一貫蓄意歪曲中國國家形象的西方媒體沒有可乘之機。中國的新聞媒體在如何處理正面和負面新聞上正逐步走向成熟。
北京副總編輯吳允和
官員財產申報必須見陽光
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我們做了不止一年兩年(本人就填寫過多次),每年表一發(fā),自己一填,然后交給組織,就再沒人過問。我還真沒有聽說有哪一級、哪一個官員因填報個人事項而發(fā)現(xiàn)貪污受賄被揪出來的,更沒聽說哪一個官員因填報不實丟官的。
填報事項沒有公開,沒有見諸陽光,沒有形成有效的監(jiān)督,這是問題的實質。以住房來說,據我所知。很多省市、很多官員在北京、上海購買有住房,報告了沒有?我們查過沒有?再比如投資,那更是一個貓膩。很難說得清。因此這個制度也好,那個制度也罷,要執(zhí)行好,必須得見陽光。這個陽光不是別的,就是群眾的知情監(jiān)督。
網友山右京客
住房福利,一個揪心的話題
中國還有沒有住房福利?廟堂之上的精英們也許對這個問題根本不感興趣,他們只對房價感興趣,過去研究出釘子戶、未婚女與房價的奇妙關系,最新的國家級的研究成果是,“丈母娘抬高了房價”,他們肯定不會住在類似“城中村”這類地方。甚至從未光臨過“城中村”。老百姓拿他們一點也沒有辦法;然而,中國的城市化仍在急速推進,各個群體的住房矛盾日積月累,于無聲處,依稀聽到有人質問:“中國還要不要住房福利?”
博主童大
“國酒”茅臺助推節(jié)日腐敗
茅臺酒廠家、商家推出國慶“國酒”珍藏品,一瓶高達5萬~6萬元。“茅臺”什么時候定為“國酒”,人們無從考究。但是茅臺現(xiàn)在卻越來越遠離一般老百姓。如今竟又推出幾萬元一瓶的,不知道是為誰準備的?
商家也對購買者承認,所謂的窖藏30年、50年、60年的酒,只是用珍藏那么多年的基酒配制的。真正酒的價格最多幾千元或上萬元。即使上萬元,如此豪華的包裝,怎么就被允許了呢?
一位為房地產老板做會計的人感嘆:這些老板做點生意也不容易,這花錢打點也實在太多了,他們可是用自己的錢啊。問題是,這些老板自己真的舍得買來喝嗎?
打著“國酒”旗號,助推國慶腐敗,實在是國字號的悲哀。即使無關腐敗,這過度包裝,于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來說,實在也是一種罪過。
評論員鄭華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