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語書面恭維語篇中的性別因素研究

      2009-12-21 06:39段成鋼郭侃俊
      關鍵詞:禮貌

      段成鋼 郭侃俊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漢語書面恭維語篇的性別差異現象,語料來自干同學問的互評語篇,共計64篇。文章首先回顧恭維語的研究史,介紹了本研究的理論框架;然后對所研究的語篇中恭維形式、策略和功能分別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句內結構層面上,女性使用積極意義的評價詞、強化語和第三人稱指向形式的頻率高于男性,且差別顯著;在語篇層面上,女性使用恭維策略的頻率要高于男性。此外,女性之間的恭維行為作為一種特殊形式而存在。這說明,被恭維者的性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恭維語的形式、策略和功能。針對上述研究結果,文章從語言和文化的角度對其進行了解釋,并且就其中體現漢語特征的方面展開討論。最后,文章結合普遍論和相對論的觀點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并對討論結果在語言教學和相關研究工作中的應用作了幾點說明。

      [關鍵詞]恭維語;性別;話語策略;禮貌

      [中圖分類號]H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2689(2009)03—0109—07

      一、引言

      (一)文獻綜述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社會語言學從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發(fā)展成一門綜合性學科。隨后,學術界對各種言語行為的研究接踵而來,其中性別差異對各種言語行為的影響研究尤為突出。在諸多研究中,Robin Lakoff的著作可稱得上是經典之作。Lakoff認為,由于性別差異,男女在語言形式的選用方面存在著很大差別,其結論大致可概括為:女性使用禮貌語言的頻率和數量高于男性。Lakoff的研究雖然以個人體察為主,缺乏具體數據支持,但卻提供了衡量女性語言特色的標準。此后,計量方法被引入此類研究之中,許多社會語言學者紛紛采用定量分析法驗證各種言語行為中男女話語之間的差異,其中,恭維語使用的性別差異研究倍受關注。

      近年來,國內外語言學界對恭維語進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所用語料大多是隨機抽取日常生活中的恭維語素材及其應答部分。Herbert和Holmes 研究發(fā)現:恭維者的性別差異是影響恭維語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具體表現為女性使用恭維語的數量和頻率要高于男性,即女性言語行為比男性更有禮貌。同時,被恭維者的性別也是影響恭維語使用的又一重要因素。以上研究均針對口頭語進行的,對書面語所做的研究則相對較少。迄今為止,國內語言學界還很少有人在漢語語境下進行專門的書面恭維語的研究。唯鑒于此,本文嘗試對此領域進行研究,管窺之見,旨在拋磚引玉。

      (二)理論框架——普遍論和相對論之爭

      在語言與文化研究領域內,長期以來廣泛存在著普遍論(universality)和文化相對論(cultural relativity)兩種觀點的抗爭。普遍論認為在不同的文化和語言背后,隱藏著某些普遍規(guī)律,從而制約不同文化和語言中的言語行為,以生成語法學派和語言類型學派的觀點最具代表性。上述觀點表明,普遍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共性現象。與普遍論舛弛的相對論認為,人類的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之間,很少有相通的一面,其代表性的論述是古老而又著名的Sapir-Whorf假設。相對論的內涵說明,文化相對論是個性現象。具體涉及到社會語言學領域內的性別研究,普遍論認為,在不同文化中,男女群體共同擁有對某些共核語言形式的使用,這些形式背后所反映的也是共同的認知規(guī)律;而文化相對論則更多體現的是跨文化的差異現象,即男女群體在各自不同的文化中,對某些語言形式的使用,體現出各自的文化特征。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是考察男女群體在恭維語的使用方面是否存在顯著差別,即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使用這些形式,從而顯得更加禮貌;二是通過與英語語境下的研究進行對比,用普遍論和相對論的觀點分析對比研究結果,從而進一步說明研究結論對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啟示。

      二、實驗部分

      (一)方法

      為方便對比,筆者采用Johnson&Rocn”的實驗方法,把研究范圍界定在同學間的互評語篇(peerreviews)中。自變量(factor)是評論者(writer)和被評論者(addressee)之間的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社會權力(oower)、行為難易程度(degrees 0fimposition)、年齡(age)和性別(cender),其中社會距離、社會權力、行為難易程度、年齡均可作為控制變量(control variable)叫。將性別作為自變量后,隨之而變化的依變量(dependant variable)則是漢語恭維語的結構和功能,所以研究焦點自然落在性別變化與書面恭維語的結構和功能之間的關系上。

      (二)被試、材料和步驟

      關于本實驗的受試選擇,盡可能與Johnson&Roen受試的背景相接近,為此,我們考慮了以下幾點:(1)受試為大學二年級學生;(2)受試的母語為漢語,所學專業(yè)為非外語專業(yè);(3)受試有相關的評論經驗。

      本文研究的評論材料來自西北地區(qū)某師范大學,評論的作者是師范專業(yè)中文系的學生,來自于同一班級。為了增加實驗的信度和效度(rehabihty&validity),本文以Johnson&Roen的研究方法為基礎,針對本實驗的特點,對該方法進行了修正。例如:增加受試人數到64人、縮短實驗周期等。實驗步驟如下:首先對選定的漢語語篇進行分析,然后對獲得的數據展開討論,最后對某些體現漢語特征的方面進行闡述。本次研究的書面語篇材料無論從性質還是內容上都與Johnson&Roen的研究對象具有較大的相似性。

      三、調查結果與討論分析

      (一)調查結果

      筆者采用Johnson&Roen分析語料的方法,即從恭維語的句內(intra-sentence)和語篇(inter-sentence)兩個層次進行定量分析研究。分析數據過程中使用了SPSS統(tǒng)計軟件。

      1句內結構

      此部分主要對恭維語的形式進行分析,分析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具有積極意義的評價詞(positiveevaluation)、強化語(intensifier)、人稱指向(personalreference),同時對上述三方面與恭維者和被恭維者性別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

      (1)積極意義的評價詞

      具有積極意義的評價形容詞是恭維行為中常出現的一種結構形式,其主要功能是稱贊表揚他人或他物。例1)、2)、3)中分別含有一個、二個、三個具有積極意義的評價詞(斜體部分為具有積極意義的評價詞)。統(tǒng)計后的具體結果見表1。

      1)本文是一篇出色的文章。

      2)文中的例子既有趣,又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文中用詞優(yōu)美、得體、全面。

      計算機運算表明:總體來看,女性使用積極意義

      評價詞的數量明顯多于男性,且差別顯著(MS=14,575,df=1,F=9,275,p=0.003<0—05)。另外,通過Gen-eral Lenear Model目錄下的Univariate Analysis計算機運算表明:在四個小組中,就第一組(女性之間的評論)而言,具有積極意義評價詞的使用頻率要高于其他三組,且差別顯著(MS=5.376,dr=3,F=3.358,p=0.025<0.05)。

      (2)強化語

      本研究中,強化語是指位于具有積極意義的評價詞前起修飾作用的相關副詞,如“特別有意義”、“很感人”中的“特別”和“很”為強化語。統(tǒng)計后的具體分布情形見表2。

      計算機運算表明:恭維行為中,女性使用強化語的數量要多于男性,且差別顯著(MS=9.087,df=1,F=10.034,p=0.002<0.05)。另外,強化語在第一組(女性被試之間的評論)中出現的頻率明顯高于其他三組(MS=5.100,df=3,F=0.632,p=0.001<0.05)。

      (3)人稱指向

      恭維語篇中出現的人稱代詞數量情況可稱之為人稱指向。為方便研究,筆者借鑒了Chafe&Danielwig關于人稱指向的調查方法進行研究。第一人稱指向包含第一人稱代詞“我”、“我們”;第二人稱指向包括第二人稱代詞“你”、“您”;第三人稱指向除包括第三人稱代詞本身外,還包括某些具有所有格屬性的代詞與名詞的組合形式,如“你們的文章”、“我們的意見”等。例4)中斜體部分提供了恭維語篇中人稱指向形式:

      4)你的論述迫使我重新考慮哉的原有觀點。對語料詳細統(tǒng)計結果見表3。

      計算機運算表明:在四組恭維行為中,第一組(女性之間的評論)的人稱代詞指向形式使用的頻率明顯高于其他三組(MS=43.233,df=3,F=12.574,p=0.000<0.05)。此外,總體上,女性在恭維行為中使用第三人稱指向的頻數要高于男性(3.31vs.2.23),且差別顯著(MS=20.062 df=1 F=3.034 p=0.03<0.05)。

      2語篇層面

      這部分主要探討恭維語篇的使用策略和功能。恭維語作為一種積極禮貌行為,必然要顧及被恭維者的正面子行為。所謂正面子,是指某人的交際行為得到他人的支持或認可。這種面子在交際中起到社會關系促進器(social accelerator)的作用,目的是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恭維行為有恢復威脅面子行為(FTA:Face-Threatening Acts)的作用。在本研究中,主要有兩種FTA存在:一是整體范圍內的威脅面子行為(global FTA),因為對他人的作品進行評論時,總要指出一些不足之處,這本身就構成一種威脅面子的行為;二是局部威脅面子行為(specific FTA),因為評論中不免要時常暴露自己的觀點和建議,在局部與被評論者產生抵牾。針對以上分析,本研究中大致有兩類相應的恢復策略:恢復整體面子策略(redressing global FFA)和恢復局部面子策略(redressingspecificcriticismandsuggestion)。

      (1)恢復整體面子策略

      該策略是從宏觀層面,即整個篇章方面對恭維語結構和功能的研究。它的基本構成形式是:文章的開端與結尾均要求用恭維的形式體現,如例5):

      5)我懷著濃厚的興趣讀了你的評論(opening strategy),……正文部分……總的說來,這是一篇具有特色觀點的評論。(closing strategy)

      語料中恢復整體面子策略的分布情況見表4。

      6)您的評論很有力度,但給我的印象是還存有一些不足。(CL+CK)

      7)這是篇不錯的評論。我的意見是:你應該多了解一些評論的主題,講一些自己的觀點。(CL+SG)

      8)貴作觀點詳明,但我感覺還是不夠透徹(CL+CR);正如在貴作中體現的那樣,這方面你了解甚多,但缺乏一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CL+SG)

      語料中恢復局部面子策略的具體分布情況見表5。

      計算機運算表明:女性使用此種策略的頻率雖高

      從表4可以看出:所有以恭維形式開篇的語篇,也同樣以恭維形式來結尾。計算機運算結果表明:女性對這種策略的使用頻數雖多于男性,但兩者差別不顯著(MS=0.346,F=2.028,df=1,p=0.159>0.05);另外,第一組(女性之間的評論)與其他三組有顯著差別(MS=1.654,dr=3,F=5.471,p=0.023<0.05)。

      (2)恢復局部面子策略

      該策略的基本構成為:a)恭維話語+具體評論(CL+CR);b)恭維話語+具體建議(CL+SG);c)a和b兩部分的合成,即(恭維話語+具體評論)+(恭維話語+具體建議),((CL+CR)+(CL+SG))O。如例6)、7)和8)。

      于男性,但差異不顯著(MS=0.235,F=0.758,df=1,p=0.387>0.05);另外,就第一組(女性被試之間的評論)而言,與其他三組差異顯著(MS=1.598,df=3,F=6.524,p=0.001<0.05)。

      (二)討論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在積極意義的評價詞、強化語和人稱指代的使用方面,本研究與Johnson&Roen的實驗結果相一致,男女群體在此三方面的使用均出現顯著差異;在語篇層面的相關策略使用上,女性雖然比男性更易于恭維對方,但差別不顯著??偟膩碚f,在同學間相互評論的書面語篇中,女陸更多使用恭維語來博得對方的好感,呈現出更多的禮貌行為。另外,在四組恭維行為中,第一組(女性,vs.女性)呈現出與其他三組不同的風格,且差別顯著。對于以上結果,筆者作出如下幾點解釋:

      從社會學與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可以從三方面對差異的原因作出解釋。其一,價值體系論(differing value system):一些學者認為,差異是由于各自成長的社會語言文化(sociolinguistic subculture)不同而導致的,男性和女性分別按照自己的文化模式來解釋他人的意圖。一般社會準則認為,男性話語應該直約有力(directness&toughness),表現男子氣概;女性話語應當幽雅婉約(elegancy&implicative),體現淑女風范,顯示禮貌。上述觀點為本研究中女性使用更多恭維行為的現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二,同等意識理論(the sense of solidarity):該理論與價值體系論有同工異曲之妙,以William Labovps9在馬薩斯葡萄園島(Marthas Vineyard)的社會語言學調查為依據,認為不同的社會群體,采用互異的話語形式(調查中的

      本島意識的反映)來強調群體內部的關系,由于不同的社會群體都會通過不同語言方式來確定各自的“同等意識”,因此男女雙方均有可能發(fā)展采用彼此不同的交流方式。此觀點為本實驗中出現的女性之間的特殊交際語體提供了理論支持。女性間交際時,一方對另一方期待要表達的內容非常敏感,一方進入另一方形成同化狀態(tài)(accommodation),所以表現出了與其他三組的顯著不同。其三,男性支配論(male dominance):一些學者認為,男性在社會交際中占潛在的支配權力,而社會權力(social power)差異反映出不同性別間語言使用的不同,但隨著社會向前發(fā)展,這種權力差異逐漸縮小,從而導致男女語言趨于平等。這可以解釋男女被試在語篇層次的恭維策略使用上無差別的現象。由于被試是大學生群體,他們間的社會權力、行為難易程度幾乎近于平等,這導致他們在恭維策略的使用方面無太大差別。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差異的原因可以歸納為:男女性別對同學互評體裁的認識解讀程度不同。在這種評論中,恭維行為主要表達概念和人際功能,概念功能主要判斷和識別恭維表達行為。而人際功能建立和諧人際關系。一般認為,男性在交際中趨向于概念功能,旨在完成任務(task-oriented),而女性趨近于人際功能,旨在建立平等關系(rapport establishment)。這可以解釋為什么女性被試使用第三人稱指向形式的頻數高于男性。女陸在交際過程中,人際功能占據主導地位,她們較少使用突出表現自己的第一人稱指代形式,而偏好使用體現建立平等關系的第三人稱指代形式。而Gordon認為,女性總是與傳統(tǒng)意義上猥褻的性行為相聯(lián)系,這是導致女性自身地位低微的根本原因,結果在交際中她們盡量避免使用與卑下地位相關的詞語,有意避免不禮貌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語言的使用是一個有意識的選擇過程。

      以上討論在解釋試驗結果的同時還表明:在社會語言學研究領域內,不存在一成不變的理論,更多體現的是多種理論的競爭(theories but no theory),因為自社會語言學這門學科誕生之日起,它就更多地體現出跨學科的印記。

      另外,在此項研究中,筆者發(fā)現以下漢語方面的特征:

      其一,在相同條件下使用恭維行為中人稱指向形式時,英語被試第一人稱詞的使用頻率高于漢語被試(英語vs.漢語=2.15 vs.0.36,2.15為Johnson和Roen的實驗平均值),且差別顯著(df=22.t=3.165,p=0.004<0.05),而第三人稱指向形式的使用恰恰相反(英語vs.漢語=2.52 vs.2.88,其中2.52為Johnson和Roen的實驗平均值),且差別顯著(df=22,t=3.345,p=0.003<0.05)。

      其二,漢語中的一些獨特的人稱現象,在英語中無直接對應,如“您”、“貴”等。雖然它們數量不多,卻很值得注意。這說明英語的稱呼系統(tǒng)簡單明了,而漢語則有一個比較復雜的稱謂系統(tǒng)。

      對以上特征的解釋可追溯到東西方文化差異研究。在西方文化中,主導交際定式是以自我為中心(self-oriented)的模式,這直接導致了在英語恭維語篇中第一人稱指代形式的高頻率出現,因為第一人稱指代形式往往突出自我的觀念;而在東方文化中,以他人為中心(other-oriented)的模式是主導交際定式。這導致第三人稱指代形式在漢語恭維語篇中使用的高頻率,因為這種形式避免了以自我為中心的體現。對于第二個特征,其原因在于傳統(tǒng)的“禮”的概念起了核心作用。“禮”最初由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若不了解孔子對“禮”的定義,就很難對現代“禮”的概念有完全透徹的理解?!岸Y”原指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和行為法則,孔子主張恢復“禮”,就是恢復社會的等級制度和行為法則,在數千年后的今天,這種思想仍根深蒂固,深深地印在我們頭腦里。具體到本研究中,被試之間關系雖接近平等,但在一些詞匯結構形式的使用中仍可以看到這種思想的存在及其對人們言語行為的影響。“您”的使用為此提供了最好的例證。

      四、結語

      受篇幅所限,本文僅討論了漢語語境下的同學互評語篇,其他情形雖尚未涉及,但也同樣值得重視。綜上所述,此項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其一,英漢兩種書面恭維語篇中,廣泛存在性別差異現象,女性使用更多的恭維行為,換言之,女性比男性更禮貌。此外,被恭維者的性別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恭維語的研究。

      其二,恭維行為中人稱指向形式的使用具有文化傾向性,這是漢語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

      由此可見,第一個結論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普遍論的觀點,體現共性;而第二個結論卻為相對論提供了大量的佐證,凸顯個性。所以說,本研究中這兩種觀點不是頡頏對峙,而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這充分地反映了語言學研究中共性與個性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個性使我們詳細了解個體文化間的差異,它蘊涵于共性之中;反過來,個性又是共性在不同條件下的特殊體現;弄清個性可以成為弄清共性機制的契機,從而讓我們通過跨越個體文化弱域的研究,揭示出隱藏在形形色色的個性中的人類的相通之處。

      此外,充分考慮男女學生群體在使用恭維行為上的差異以及各自的認知規(guī)律,在教育語言學(educational linguistics)方面,可得到以下兩點啟示:

      其一,在母語教學中,當涉及恭維行為時,充分考慮男女學生群體使用上的差異以及各自的認知規(guī)律,可以有目的、有區(qū)別地對待男女學生,使之更快、更好地掌握這種言語行為,

      其二,在外語教學中,對于恭維行為中受到普遍論制約的方面,可作為無標記(unmarked)的方式進行教授,無須花費太多時間,學生們就會掌握其所學,因為母語與目的語間發(fā)生正遷移;對于東西方文化中特有的現象,應作為有標記(marked)的形式來傳授,需花較多時間教授或開辟專題。

      責任編輯何偉

      猜你喜歡
      禮貌
      看演出,有禮貌
      禮貌舉止大家學
      禮貌舉 止大 家學
      禮貌舉止大家學
      禮貌舉止大家學
      禮貌舉止大家學
      禮貌舉止大家學
      禮貌舉止大家學
      禮貌舉止大家學 !
      禮貌舉止大家學!
      青岛市| 府谷县| 闸北区| 建昌县| 平江县| 开化县| 乌恰县| 大庆市| 阜宁县| 鄂尔多斯市| 鄂州市| 彩票| 额济纳旗| 荆门市| 高邮市| 榆中县| 承德市| 泌阳县| 若羌县| 淮滨县| 曲沃县| 长岛县| 广安市| 博乐市| 潼南县| 炎陵县| 河间市| 贺州市| 四平市| 宝应县| 临桂县| 庆安县| 海晏县| 贺兰县| 大宁县| 武穴市| 澳门| 南开区| 太谷县| 巴里|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