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霞
孩子的喜好像變色龍
5歲的桐桐是個精力旺盛的小男孩,好像什么事都想做一做,但什么事都做不久。有一天,桐桐和媽媽路過一家商場,桐桐一下子被那個敲架子鼓的青年吸引住了:“我也要學那個什么鼓?!?/p>
“那個學起來很難的,你這么小,以后再說吧。”“不嘛,我就要學!”桐桐撅起小嘴巴,怎么也不肯走。媽媽終于按捺不住:“這也要,那也要,哪樣也沒看你學好,跟我回家?!薄巴邸蓖┩┧餍宰诘厣洗罂奁饋?“媽媽是個小氣鬼,我不要媽媽了……”媽媽禁不住又心軟了:“改天再買給你,別哭了?!?/p>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對很多事物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可滿足他的要求之后,卻發(fā)現(xiàn)孩子沒過多久又不喜歡了,總是“三分鐘”熱度。最讓家長感到為難的是,不給他買吧,怕影響他興趣愛好的養(yǎng)成;買吧,孩子好像沒一樣能長期堅持。
別把孩子的好奇當興趣
孩子在8歲前,喜愛的事物非常不穩(wěn)定,因為他還無法預(yù)見困難,一旦遇到困難就很容易放棄。此時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孩子的放棄歸結(jié)為人格品質(zhì)、意志力不堅強。
孩子的好奇是邁向興趣的第一步,我們首先來了解孩子好奇的原因。
A.好奇心理是孩子的本能。
這是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具備的能力。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時時刻刻都在接受著來自外面的刺激,并做出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吮吸、哭笑、抓握,這都是孩子最初好奇行為的表現(xiàn)。由于陌生的事物太多,所以他們的注意力會不斷轉(zhuǎn)移,從而適應(yīng)周圍的環(huán)境。
B.好奇行為來自于家庭給予孩子的安全感。
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會犯錯,此時如果沒有家長的陪伴,孩子自己無法進行客觀分析,很容易畏首畏尾,不愿做新的嘗試。安全感極度缺乏的孩子,不僅好奇行為會減少,而且容易形成長期的恐懼心理,對孩子將來的人格會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
專家建議
了解了孩子好奇與興趣的差異,家長怎樣才能更好地將孩子的好奇引導成興趣呢?
一、陪伴孩子嘗試,而不直接否定。
成年人因為有經(jīng)歷過創(chuàng)傷的體驗,對某些事物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看法。正是為了孩子今后不受到類似的傷害,我們才要勇敢地面對,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教會他正確的操作方法,并采取適當?shù)谋Wo措施,才能讓他真正理解:好奇會帶來危險,但可以想辦法解決。
二、幫助孩子分清向往與現(xiàn)實能力的差距。
孩子好奇本身并無對錯,家長應(yīng)該給予肯定和支持。然而,一旦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將好奇的對象與現(xiàn)實生活中其他事物混淆時,就要注意了。比如孩子要摘月亮,媽媽拒絕了,孩子會認為媽媽不肯幫他,而不是不能幫他。反之,我們換一個方式:“媽媽也想把它摘下來,那我們一起去試試吧?!睂嶋H去做了以后,孩子就會明白,摘月亮和摘蘋果是不一樣的。
三、給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不等于一味的滿足。
很多家長以為只有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理才能培養(yǎng)他的興趣,事實并非如此?!叭绻袷迨迥菢?需要長期練習,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你愿意去做嗎?”如果孩子堅持要學,可以帶他參加一個培訓班視聽課程,承諾他若能堅持一個月,就轉(zhuǎn)入正式課程。這樣,不用擔心錢會浪費,孩子的好奇心也不會被阻礙。
四、讓孩子了解并承擔放棄好奇行為的自然后果。
在孩子認識新鮮事物的初期,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當然正常。但是當孩子再次面對已熟悉的事物時,如果仍然沒有任何選擇性注意,父母就要多加關(guān)注了。比如,孩子學了3天電子琴,便改學畫畫,再過兩天把畫筆一扔去學跳舞了。沒關(guān)系,一段時間過后,父母再將電子琴、畫筆和舞鞋拿給孩子,看孩子的反應(yīng),可以多給孩子幾次選擇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學會珍惜,并最終找到屬于自己的興趣。
(責任編輯/羅丹)Tel:(010)84225535
E-mail:zgfn@vip.163.com
網(wǎng)址:http://www.mf-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