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剛
周三是我校的集體備課日,大家坐在一起討論前一階段語文課的教學實踐,以及后一階段的教學思路。
當說起三年級《北大荒的秋天》一課時,有位老師提出了自己的教學設(shè)計——學生初讀完課文后,要求孩子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然后問:“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兒呢?”學生再讀課文,從而把握課文整體。
我們經(jīng)常在期末考試中,遇到這樣的題型——“請找出這個自然段的中心句,用橫線畫下來!”我想,這位老師的教學設(shè)計可能緣于此?!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學階(3~4年級)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對于這樣的一個設(shè)計,我認為不妥,也太功利了吧?是給孩子們思考的空間,真正自主地去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嗎?我看這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思想。我毫不掩飾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接著,把自己的這段課堂教學說了出來。
師:同學們,讀完這篇美文后,你們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不過老師首先要問你們一個問題,作者看到北大荒的秋天,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生:(凝神思考后發(fā)言)這句話應該是:“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出示,指讀,齊讀)
師:你們說說,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兒呢?
生1:天空一碧如洗。
生2:還有小河清澈見底。
生3:原野熱鬧非凡,九月的北大荒遍地是黃金。
師:誰能把話說完整些嗎?
生:北大荒的秋天美在有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見底的小河、熱鬧非凡的原野,還有年年大豐收的景象。
師:說得多好啊!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走進那美麗的北大荒的秋天吧!
接著,我們交流了《北大荒的秋天》的課后練習4——這是作業(yè)訓練中的難點。有老師提出,教學這個題目,學生在做的時候,不會寫,這一說法引發(fā)了很多教師的同感。一位老教師把自己的操作訓練過程講了出來:
(生讀題目后,教師出示)
湖____天____棗____草____
學生思考,動筆完成表示顏色的詞。
師:同學們,你還能想到其他的嗎?
生:還有……
這位老教師道出這樣設(shè)計的初衷,就是在學生不會的情況下,給學生提示,先讓學生記住這四個表示顏色的詞語,考試的時候,即使自己沒有想到其他的詞語,有這四個也足夠了!多么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啊!我們認為范例引路,再給學生提示是可行的,但給學生提示一個就夠了啊!為什么給學生這么多呢?這不是明擺著讓學生偷懶嗎?結(jié)果只有一個,學生思維得不到發(fā)展,語文實踐能力沒有提高!有一位老師的發(fā)言針鋒相對,他把自己的做法全盤托出:
師:天空中還有什么美?
生:傍晚的時候,西邊天上的流云五彩斑斕!
師:“五彩斑斕”的意思你知道嗎?
生1:就是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生2:就是顏色很多啊!
師:說得好,讀讀這部分詞語寫了哪些顏色?
生:銀灰、血紅、橘黃、金黃。
師:美麗的仙女的錦緞就是這幾種顏色嗎?你還想到哪些顏色呢?
生:我想到了絳紫、紅色!
師:紅色?是什么樣的紅色呢?
生:像……像棗子一樣的紅色!
師:那叫什么紅呢?
生:(興奮)知道了,是棗紅!
師:說得真棒!
這個設(shè)計,贏得了大家的一致稱贊。教師沒有將課后作業(yè)訓練與課堂閱讀實踐割裂開來,而是將兩者有機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了閱讀質(zhì)量,換個角度說,這是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fā)、整合、利用啊!也是一個有度的拓展訓練!
我們要注意應試教育留下的“陷阱”,希望廣大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要掉進這樣的“陷阱”!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高淳縣固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