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喜
短跑運動從開始到現(xiàn)在,其技術水平發(fā)展的日趨完善,訓練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理論得到了深化,運動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我國中學生的短跑成績與世界中學生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技術水平不高,訓練方法不當,特別是中學生運動訓練,屬于業(yè)余性的,平時有比較重的學習任務,訓練的年限時間周期較短,但為了參加省、市的比賽和高考出成績,大都采用小周期集訓的方法突擊性訓練。因此,在小周期集訓訓練的計劃安排、手段、方法的選擇與創(chuàng)新,訓練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運動成績的提高,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初步嘗試。
1訓練階段的劃分及內容安排
第一階段(基本動作訓練),本校運動員基本上沒有一名受過正規(guī)的田徑系統(tǒng)訓練,連最簡單的跑的專門練習都不會,動作非常不協(xié)調,因此本階段以基本技術,發(fā)展協(xié)調性為主,中小運動量,跳躍為主,其目的在于提高一般身體素質,掌握正確的短跑運動技術,使隊員逐步適應正規(guī)的田徑訓練。
第二階段(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經過第一階段的練習,隊員有了一定的訓練基礎,在短跑的過程中,掌握比較好的姿勢,跑的能力也相應提高,因此,運動量和強度應逐步加大,特別是踝、膝、髖、腰的力量練習,來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為以后的專項訓練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第三階段(專項訓練),由于以上兩個階段的訓練,這一階段是可以加量加強度,加大專項訓練力度,提高專項素質,重點放在提高全程跑的技術上,使之完善培養(yǎng)比賽意識。
2技術訓練重點抓好途中跑實驗數據表明,100m,200m,400m的途中跑的好壞,分別占整個成績的64%、78%、87%。因此,途中跑是短跑的關鍵。短跑途中跑的供能特點是無氧代謝,疾跑30m后完全靠平時訓練的無氧能力的水平來決定后程的速度,因此要重點抓好途中跑,因為途中跑是提高短跑速度的焦點,所以在訓練中要采用因人而異,因勢利導,狠抓無氧代謝的訓練,在向運動員講清技術原理,短跑供能特點和途中跑技術動作概念的基礎上,采用大量的跑的專門性練習來提高無氧運動的水平,取得良好的效果。
3速度訓練要求大強度、高質量在速度訓練中,決定性的條件是高至極限的動作強度,運動員必須以最大的力量和適合于他們體型的最理想的動作頻率及動作幅度,盡力達到和超過他目前為止的最大速度,因此速度訓練的目的,就在于突破原有的動力定型。根據這些特點,筆者在訓練中采用了較大強度訓練,認真抓好每次跑的動作質量,同時又相應地減少了訓練數量,這樣既有效地保持了速度訓練的大強度,又不會出現(xiàn)較大的疾勞,在安排速度訓練時,總的快跑量控制在1000~1500m以上,有時直至極限。
4速度訓練必須安排在競技狀態(tài)良好時進行人的神經過程的靈活性、肌肉的伸展性、彈性、放松能力,技術質量和生物化學機制是構成速度的主要前提條件,所以如果隊員疾勞時安排速度訓練,不但以上各種因素得不到充分顯示,而且神經系統(tǒng)不興奮,反而生產較深刻的抑制,當肌肉彈性降低時,動作失去原有的頻率與幅度,在這種狀態(tài)下進行速度訓練,不但對速度提高達不到促進作用,久而久之還會造成速度障礙,給整個訓練帶來失敗,因此筆者在整個訓練周期安排中,把速度訓練安排在周一和經過調整恢復后的第一次訓練進行,這樣的安排,隊員就能夠得到充分的超量恢復訓練,也就能表現(xiàn)出體力充沛,興奮性高,提高了速度訓練課的效果。
5注意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在短跑訓練中,良好的動作節(jié)奏是提高優(yōu)異成績的主要因素之一,當運動員按某一規(guī)律的節(jié)奏跑動時,會使他們產生一種韻律感,而這種韻律感既能使他們在整個跑程中發(fā)揮速度,又能使他們相對節(jié)省體力,提高興奮性,達到技術的合理與完整,從而達到最佳的運動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