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德馨
我出身中醫(yī)世家,也是長壽之家,祖父輩均享高齡。我年近九十,仍奮戰(zhàn)在生命科學的第一線,體力充沛,從無倦容。病友親朋紛紛以養(yǎng)生之道垂詢,略抒己見,以冀同登壽域。
根據(jù)中醫(yī)學的氣血理論,結合60年的臨床經驗,我認為,人體長壽與衰老均與氣血息息相關。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起著營養(yǎng)機體臟腑、協(xié)調生理活動的重要作用。氣血流暢,循環(huán)周身,則臟腑和調,健康長壽。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與自然界和疾病的不斷斗爭中,各種因素均會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氣血流通受阻,臟腑得不到正常濡養(yǎng),必然導致臟腑功能衰退。機體衰老。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我認為在平時應注意調情志,常運動,勤動腦,節(jié)飲食。
一、調情志
中醫(yī)常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其涵義就是情志太過與不及,都可導致氣血運行失常,臟腑功能失掉平衡。“樂觀者長壽”,因為精神舒暢時,血液循環(huán)良好,生理功能旺盛。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處在同一生長環(huán)境下的動物,予以溫和適宜的刺激,如放輕音樂、撫摸、親昵等,要比無人關心的動物活得長久。因此,近年來我基本以此為原則。第一,不發(fā)怒。第二,即使遇到一些不愉快的刺激,我便用兩個方法宣泄之:一是回家去向親人訴說衷腸,一吐為快:二就是寫字,練字首先要安心調氣,氣調則脈絡自通,一旦“硯田筆壟”得趣,即能心腦舒展,手的精微活動就是“腦的外化”,在絕慮凝神中自我調節(jié),百試不爽。
二、常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的目的就在于促使氣血的流暢,所以我又說:“生命在于流動?!崩夏耆瞬荒芟裰星嗄耆四菢痈愦筮\動量,必須選擇適合老年人的鍛煉方法。我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鍛煉方法:每天晨晚平臥于地,兩手掌平放于腰膂之下,左右腿交替抬高100次,既鍛煉腹肌,又可使周身氣血和暢。上下班雖有車接送,但我仍常以步代車,以增進氣血流通。氣通血活,何患不除?這是我養(yǎng)生觀的具體內涵。
三、勤動腦
生物學的理論告訴我們,經常用的器官就健康,就發(fā)達,經常不用或少用的器官就會逐漸衰退。腦子越用越靈,越用越有活力,這是因為勤動腦是一種涉及全身性的活力,不僅要有視覺、聽覺和其他感覺器官參加,而且還涉及到反射和意向活動,勤動腦還能使人精神煥發(fā),思維敏捷,朝氣蓬勃,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我除了仍堅持讀書學習、著書立說外,還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種勤動腦的方法,即每晚上床臨睡前在腦海里總結一天來的工作情況,每晨醒來后在腦子里制定新的一天打算。我所有的文稿以及工作進程,都是睡前醒后在腦子里制定的。我認為這樣做可保持大腦有足夠的信息刺激和血液供應,能培養(yǎng)判斷能力,分析條理化,工作有程序,是防止老年癡呆癥的最佳方法。
四、節(jié)飲食
中醫(yī)古籍《內經》早就指出:“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shù)廊绶ǎL有天命。”說明調理好飲食,使氣血流暢,組織器官健全,人體就可享有天賦的壽命。第二種含義就是脾胃為生化之源。脾胃虛傷乃衰老之漸,故我不吃過量之食與不喜之飲,以“喜”為界。也不亂吃補品,而服一點不為人重視的活血藥與運脾藥,故能每餐必饑。每食必喜,樂而不疲,葆我康寧。
(李俊德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