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波
很晚回家,什么都不想動什么也不想做時,坐下來,先讓音響放一段肖邦的《夜曲》。仿佛冬夜的星空之下,一泓泉水涌顯,一路蜿蜒一路叮咚而響。
人在疲憊不堪時有音樂,苦悶時有音樂,高興時有音樂,哀婉沉傷時也有音樂。總有讓你百聽不厭,像靈丹妙藥一般喚起你精神的樂曲。
一位年輕人在廣場上,他忽然接聽了一下手機(jī),神態(tài)開始變得凝重起來,仿佛心事不小。但廣場上空那歡快的音樂節(jié)奏似乎在起作用:漸漸地,他抬起了頭,仿佛受了感染,神色隨之也緩了不少;于是又重新收拾行李,我注意到他邁開雙腿離開時,步履正合著廣場樂曲的節(jié)拍。他是否已輕松了許多呢?
旋律這東西應(yīng)該是最抽象,也是最貴重?zé)o價的。所有的歲月加起來,所有的光榮與夢想甚至連帶恥辱,不管有多么漫長艱難,或多么輝煌榮耀,一首曲子足夠把它演繹完畢和詮釋一空:仿佛什么都已說透,也什么都不曾敘述,它把一切都給予了你,卻又任何痕跡都不留;這就是音樂,這就是旋律藝術(shù)的饋贈方式:撫慰著或又鞭打你??啥荚屇闩惆橹?或默默地沉吟或欣欣然地哼唱過哦。
聽聽維瓦爾第的《四季》,斯美塔那《我的祖國》中的“沃爾塔瓦河”樂章吧,聽了才知道有不朽二字。仿佛那些山峰,峽谷,激流,森林,草原都會在你眼前逐次展開,迎面而起的颶風(fēng)帶動激情,一掃你心中多日的愁緒和陰云;中國音樂不同樣表現(xiàn)出一種優(yōu)美和最真切的情感?《紅色娘子軍》中的“瓊花獨(dú)舞”,“快樂的女戰(zhàn)士”;《白毛女》中的“北風(fēng)吹”、“進(jìn)深山”,以及《瑤族舞曲》、《春節(jié)組曲》等民族音樂過時了嗎,它們難道只屬于父輩們那個時代?沒辦法,我聽了也很喜歡,說一代人與一代人之間有代溝,但代溝確切地講,更主要指思想而非年齡。優(yōu)秀的東西,或者說美的藝術(shù)都是相通的,在任何時代都會有薪火相傳和產(chǎn)生共鳴!
人的一生,總是坎坎坷坷,這輩子可能注定是忙忙碌碌,像一個穿著工作服的苦行僧,但愿自己有時候能停下來,喘口氣,欣賞一下窗外的景色,聆聽一下那樹上的鳥鳴,傾聽一下自己內(nèi)心對韻律的期盼和感受。有時候突然又會想,假如自己有一天變得一無所有,變得什么都不剩的時候,至少我還擁有音樂;即使身邊沒有CD音響或MP3什么的,至少我心中那架留聲機(jī)還在播放和回響著那些最美好的旋律;即使為生計(jì)而辛苦勞作,在最為繁忙的時候,依然會留意那無限靈動的聲線,依然能傾聽到自己內(nèi)心的那段琴弦在不停地彈撥和起奏。
不妨經(jīng)常把自己遣送到旋律王國中,去旅行旅行吧!
人有時候,需要在音樂境地中來幾趟全身心的領(lǐng)略和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