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穎 本報特約記者 陳宗倫
“哥本哈根會議這么快就見效了?”——近日來,北半球的異常寒冷天氣成為世界上不少懷疑論者抨擊全球變暖理論的“有力武器”。按照全球變暖理論,人類造成的全球氣溫上升,理應給我們帶來更溫暖、更濕潤的冬季。但是北半球新年伊始的異常冷空氣,讓北京體驗到了40年以來最寒冷的早晨,讓英國經歷了1981年以來最漫長的暴雪天氣,即使是美國佛羅里達州這樣的低緯度地區(qū),氣溫也降至9年來最低。全球變暖理論錯了嗎?
1月7日,歐洲各國極端天氣仍在繼續(xù),英國近半個國家都處在冰雪封鎖之下,丹麥部分地區(qū)積雪已經到人的小腿肚,挪威氣溫降至零下41度的極低溫。而在未來一周,一股新冷空氣將影響中國大部,東部地區(qū)氣溫將持續(xù)偏低,華北地區(qū)將再次出現(xiàn)降雪。據(jù)初步統(tǒng)計,這次的北半球極冷天氣至少已經造成100多人死亡。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認為,近日來的極端寒冷天氣并不能推翻全球變暖理論,“全球變暖”描述的是地球長期的氣候變化,而氣候和天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他們認為,最近的異常天氣是由于北半球大氣層波動、北極冷空氣南下造成的短暫現(xiàn)象,“極冷氣候恰恰證明全球變暖”。
這些專家認為,在正常年份,北極和北回歸線之間的氣流由西向東流動,這種橫向氣流猶如“柵欄”一樣阻止了北極冷空氣南下。然而,最近這種氣流變成了南北波動的鋸齒模式。如果一個地區(qū)的氣流來自南方,那么該地區(qū)就會變暖,比如本周美國西部的華盛頓州和阿拉斯加州就出現(xiàn)過氣溫歷史新高。但是在美國東部、東北亞等地區(qū),北極氣流由北向南直沖而下,導致一些地區(qū)氣溫驟降。
中國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全球變暖的事實毋庸置疑,這是目前國際上大多數(shù)專家的看法。而且全球變暖也會造成氣候的變化幅度增大。這次北半球的低溫事件應該屬于個案,并不能因此推翻全球變暖的說法。低溫天氣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北極的冷空氣向中緯度擴散比較明顯,而且冬季風的勢力比較強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