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加拿大、德國特約記者 陶短房 青 木 本報記者 夏 穎
中國昨天公布了2009年經濟成績單,西方媒體在肯定中國引領全球經濟復蘇的同時,也對其中的一些“風險”,特別是“樓市泡沫”表達了擔憂。美國《華爾街日報》21日表示,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支柱,然而也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的主要擔憂,中國可能會重蹈日本上世紀90年代樓市泡沫破滅的覆轍。美國經濟學家、諾獎得主弗里德曼更是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中表示,中國將成為下一個破產的“安然”公司,中國樓市的泡沫比迪拜還要嚴重。不過,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高房價的確正在傷害中國的競爭力,需要改革,但其性質卻與日本及迪拜不盡相同。
中國將成下一個日本或迪拜?
根據20日中國央行發(fā)布的《2009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tǒng)計報告》,2009年房地產開發(fā)貸款累計新增5764億元,個人消費性住房貸款累計新增1.4萬億元,這兩項貸款占全年金融機構本外幣新增貸款的比例超過21%。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去年超過兩成的新增貸款進入房地產市場,這凸顯了房地產在去年中國經濟復蘇中所扮演的關鍵性作用。
《華爾街日報》21日直白地表述為:中國經濟“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文章稱,一方面,中國房地產的興旺帶動了高增長率,快速的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讓這一勢頭更加迅猛。但人們擔心,這樣下去,中國經濟也許會重蹈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覆轍?!都~約時報》專欄作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弗里德曼20日警告稱,中國“可能是第二個安然”,認為中國的風險比迪拜還要高1000倍,因為“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低估的幣值,外國熱錢的涌入”,讓中國房地產和金融市場過熱,風險積聚。
對此,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21日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2009年中國經濟的恢復,主要不是依靠房地產,房地產的發(fā)展在其中只扮演了搭便車的角色,而不是創(chuàng)造恢復的動力。去年樓市的高漲,主要是交易量的高漲,并沒有引起固定資產的上升”。不過,李稻葵同時強調,中國樓市的確存在問題,理應改革,但其性質與日本及迪拜不盡相同。日本的泡沫在于投資過猛,而中國樓市的癥結在于價格的過快增長傷害了我們的競爭力。
漲幅過快讓人吃驚
加拿大《多倫多星報》21日談到中國電視劇《蝸居》,認為該電視劇“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文章認為,許多中國家庭出于對高房價和財產縮水的恐慌,競相搶購房產,而這又進一步推高了房地產價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房地產價格與年收入的比值為1:5較為健康,但在北京,2008年這一數值已經是1:31。即使中國政府智庫社科院也認為,和居民收入相比,中國許多地方房價實際上已是“全球最貴”,85%的家庭無力購買住房。
德國《商報》21日以“中國經濟不剎車”為題指出,在上海和香港,房價藏著巨大泡沫。2009年,中國樓市銷售增長75.5%,一些城市住房價格上升達到驚人的100%。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則指出,急劇攀升的中國房地產價格讓中等收入水平的中國人要么根本買不起住房,要么不得不背負上沉重的債務。國家發(fā)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21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目前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得很快,這肯定會影響到中國的營商環(huán)境,也會抑制內需的擴大,另外老百姓買不起房子也會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
專家質疑“泡沫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樓市泡沫”這個說法有供大于求的意思,用來形容中國房地產業(yè)恐怕欠準確。隨著中國城市化的發(fā)展,未來有數億農民要進入城市,他們對房屋的需求又是非常大的。因此,把中國的樓市泡沫和日本相比有不妥之處。
“中國的樓市問題帶有非常明顯的發(fā)展中國家烙印及社會轉型期的特點。房地產制度在很多方面的確不夠完善”,張燕生表示,“日本當年在房地產方面的非理性繁榮持續(xù)了很多年,迪拜也是一樣。但中國的情況與二者大相徑庭,目前樓市泡沫已經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關注,解決問題是遲早的事情,不會發(fā)展到日本或迪拜的嚴重程度?!睆堁嗌f:“唱衰中國樓市無非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變體,對外媒的這種論調無需過分介意?!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