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白華
(四川省綿陽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四川綿陽 621000)
鮑氏不動桿菌是不發(fā)酵糖、氧化酶陰性、不能運動的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及土壤中,也存在于醫(yī)院病房墻壁、麻醉及呼吸器械表面、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泌尿道,是引起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鮑氏不動桿菌本身對氨基青霉素、一代、二代頭孢菌素和一代喹諾酮類抗生素天然耐藥[1]。近年又由于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的大量應用,該菌的感染出現(xiàn)上升趨勢,耐藥問題日趨嚴重[2],多重耐藥和泛耐藥的鮑氏不動桿菌的出現(xiàn)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困難。為了分析我院鮑氏不動桿菌的耐藥狀況和臨床特點,本文對2009年7~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中分離出的鮑氏不動桿菌監(jiān)測結果進行臨床分布及耐藥狀況分析。
1.1.1 菌株來源 取自我院2009年7~12月臨床送檢標本,共檢出不重復鮑氏不動桿菌49株(男性33例,女性16例)。
1.1.2 質控菌株 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購于衛(wèi)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1.1.3 主要儀器 HN-303電熱恒溫孵育箱(南通滬南制造);ATB-expression全自動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儀(法國梅里埃公司生產(chǎn))。
1.1.4 主要試劑 細菌革蘭染液(四川邁克生產(chǎn)),氧化酶試劑,ATB培養(yǎng)基,API NaCl 0.85培養(yǎng)基,ID32E細菌鑒定試條,ATBG5藥敏試條,JAMES試劑(以上試劑均由梅里埃公司生產(chǎn))。
細菌的培養(yǎng)、分離鑒定及藥敏均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3]和ATB-expression使用說明書操作。
我院分離出的49株鮑氏不動桿菌以痰標本為主,共43份,占87.8%;創(chuàng)傷分泌物分離出5份;尿液分離出1份。鮑氏不動桿菌各病區(qū)的檢出率見表1,各年齡階段檢出情況見表2。
表1 2009年7~12月各病區(qū)鮑氏不動桿菌分布
表2 49株鮑氏不動桿菌在各年齡階段的分布
鮑氏不動桿菌對14種抗生素的耐藥情況見表3。
表3 鮑氏不動桿菌體外藥敏實驗結果及耐藥率
表3 結果顯示,檢出的鮑氏不動桿菌總體耐藥率較高,僅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的耐藥率較低,為8.16%,其余均>40.00%,哌拉西林最高,達61.22%,含酶抑制劑比對應的不含酶抑制劑的抗生素的耐藥率稍低。49株鮑氏不動桿菌中有4株為泛耐藥菌株,對目前常規(guī)檢測的藥物全耐藥,分別分離自ICU、腦外科、呼吸內科、血液內科,患者年齡54~88歲,平均71歲。
表1 和2結果表明,我院鮑氏不動桿菌主要來源于痰標本,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患者年齡分布以中老年為主,從表2中可以看出,70~79歲年齡段居首,其次為60~69歲年齡段,6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達59.2%。該菌在我院主要分離自呼吸內科、燒傷科、ICU和外科分離率不高,可能與這些科室送檢率不高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科室分離出的14株鮑氏不動桿菌全為多重耐藥菌株,這與這些病區(qū)的患者大多使用廣譜抗生素、手術創(chuàng)傷、嚴重燒傷、氣管切開或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機、行靜脈導管、免疫力低下、老年患者居多等高危因素有關。
鮑氏不動桿菌是條件致病菌,是引起醫(yī)院感染的常見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4-7],在非發(fā)酵菌中,鮑氏不動桿菌的臨床分離率僅次于銅綠假單胞菌,在不動桿菌中占第一位。鮑氏不動桿菌對多黏菌素E天然敏感,對多種藥物天然耐藥,其耐藥機制十分復雜。該菌對頭孢類和亞胺培南的耐藥是由于產(chǎn)生多種β內酰胺酶、碳青霉烯酶,還有青霉素結合蛋白的改變及外膜通透性的降低;對氨基糖苷類耐藥則與修飾酶的產(chǎn)生有關;對喹諾酮類的耐藥與外排機制有關。另外,耐藥質粒的水平傳播可以使該菌更易獲得耐藥基因[8]。鮑氏不動桿菌的這種高度耐藥性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碳青霉烯類作為一種高效的廣譜抗生素,治療作用強大,但實際工作中,因耐藥菌株日益增多,而且還可能誘導加強細菌的耐藥性,造成鮑氏不動桿菌不僅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耐藥,而且對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及大部分β內酰胺類等抗菌藥物耐藥進一步加重,加之其副作用也很大,因此臨床用藥務必謹慎,應盡量根據(jù)藥敏結果結合臨床情況合理選用抗生素。對于多重耐藥和泛耐藥的鮑氏不動桿菌,有研究稱采取頭孢哌酮/舒巴坦聯(lián)合米諾環(huán)素用于治療肺部感染有一定的療效[9]。體外藥敏試驗顯示,亞胺培南與氨芐西林/舒巴坦間有協(xié)同作用,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多黏菌素B和亞胺培南及利福平間有協(xié)同作用,多黏菌素B、亞胺培南和利福平三者也有協(xié)同殺菌作用[10],這為臨床危重感染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和策略,但多黏菌素副作用大,腎功能衰竭的發(fā)生率較高,故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
①鮑氏不動桿菌易產(chǎn)生多重耐藥菌株,大多分離自呼吸內科中老年患者的下呼吸道;②鮑氏不動桿菌耐藥率很高,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耐藥率最低,為8.16%,對其他12種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40.00%。
為減少鮑氏不動桿菌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及預防高度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醫(yī)院、醫(yī)護人員和患者應該做到:①醫(yī)院需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改善患者住院環(huán)境,定期檢測并做細菌培養(yǎng),防止醫(yī)務人員與患者、患者與患者的交叉感染;②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醫(yī)護人員在進行侵入性操作時應嚴格執(zhí)行消毒措施,避免細菌從外界侵入患者體內引起外源性感染;③對易感患者應及早預防,提高患者免疫力,避免自身攜帶的細菌因寄居部位的改變引起內源性感染,對已感染患者應結合臨床情況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緩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控制耐藥菌株的擴散和流行。
[1]張卓然,倪語星.臨床微生物學和微生物檢驗[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66-168.
[2]Paterson DL.The epidemiological profile of infections with multi-drugresisi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species[J].Clin Infect Dis,2006,43(suppl 2):S43-S48.
[3]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744-745.
[4]王新華,易凱,李龍平.鮑曼不動桿菌臨床感染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6):13-14,16.
[5]張丁丁,趙靜.醫(yī)院內感染鮑曼不動桿菌肺炎的臨床特征及耐藥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22):11-12.
[6]蔣冬香.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9,8(2):63-64.
[7]董春忠,燕吉廣,孫霞.鮑曼不動桿菌感染耐藥分析及治療建議[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23):43-44.
[8]李日光,陳劍鋒.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分析及治療策略[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2(19):14-16.
[9]Levi AS,Levy CE,Manrique AE,et al.Severe nosocomial infections with imi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treated with ampicillin/sulbactam[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3,21(1):58-62.
[10]徐修禮,張鵬亮,孫怡群,等.聯(lián)合抗菌藥物對產(chǎn)Ampc酶鮑曼不動桿菌的應用性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9,38(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