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應昆,李文鳳,羅志明,王曉燕,盧文潔
(云南省農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開遠661600)
甘蔗是云南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蔗糖業(yè)是云南省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和邊疆地區(qū)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yè)。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產業(yè)發(fā)展導向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云南甘蔗糖業(yè)得到了長足發(fā)展。特別是“九五”以來,云南甘蔗糖業(yè)通過調整、鞏固和提高,蔗糖產量穩(wěn)居全國第二,年植蔗面積達30萬hm2,年蔗糖產量突破220萬t,工農業(yè)產值突破120億元,成為僅次于“兩煙”的第二大生物資源產業(yè)。但是,隨著甘蔗生產的發(fā)展,農業(yè)耕作制度的變革,引種的頻繁,化學農藥的濫用,再加上云南氣候、環(huán)境復雜多變,隨之而來的病蟲害往往給甘蔗生產帶來很大的損失,發(fā)生程度日趨嚴重。防治甘蔗病蟲害是甘蔗栽培技術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如果抓好甘蔗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僅能顯著提高甘蔗的產量和品質,而且可使甘蔗生產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甘蔗是一種生長周期長、長期連作、宿根栽培、連片種植作物,尤其近年甘蔗引種頻繁,植期多樣化,再加上云南氣候、環(huán)境復雜多變,為害蟲的繁殖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導致甘蔗地下害蟲(蔗龜、蔗頭象蟲等)逐年發(fā)展,成為德宏、西雙版納、臨滄等主產蔗區(qū)的一大敵害,發(fā)生面廣,蟲口密度高、危害嚴重,造成大面積的減產,宿根縮短,種植成本增高,嚴重地影響蔗糖產業(yè)發(fā)展。地下害蟲是國內外公認的較難防治的一類害蟲(種類繁多,分布廣,食性雜,生活在土中,危害嚴重且隱蔽,混合發(fā)生)。因此,要有效地預防地下害蟲的發(fā)生或減輕危害,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jù)蟲情,因地因時制宜,將各項措施協(xié)調運用,做到地下害蟲地上治,成蟲、幼蟲結合治,田內田外選擇,把地下害蟲的危害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以下。
蔗龜是危害云南省甘蔗生產的一種主要地下害蟲,常年受蔗龜危害較嚴重的面積達1.33萬hm2。據(jù)調查,各蔗區(qū)常年發(fā)生并造成嚴重危害的蔗龜主要有3種:大等鰓金龜Exolontha serrulata(Gyllenhal)(屬鞘翅目,鰓金龜科)、暗褐鰓角金龜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又叫暗黑鰓金龜Holotrichia morosa Waterhollse )(屬鞘翅目,鰓金龜科)、突背蔗金龜 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Arrow(屬鞘翅目,犀金龜科)[1,6]。
大等鰓金龜多分布在肥沃的砂壤土地帶,此蟲主要以幼蟲危害根部。由于蟲體大、食量大,危害期從6月上旬至11月中旬長達6個月之久,能把須根全部吃光,只剩一根蔗樁插在土內,手提就起,風吹就倒,造成整丘、整片死亡,完全無收,是一個具有毀滅性的蟲種。
暗褐鰓角金龜多分布在粘土較重的土壤蔗田,此蟲主要以幼蟲危害根部。蟲體中等,危害時間短(3個月),食量小,一般雖不致造成整片甘蔗死亡無收,但對甘蔗的生長影響很大。幼蟲蟲口密度的大小與甘蔗產量的損失有直接相關性。 幼蟲數(shù)達 3~4 頭/m2,1hm2減產 7.5~15t;幼蟲數(shù)達 5~6 頭/m2,1hm2減產 15~22.5t;幼蟲數(shù)達7~10頭/m2,1hm2減產30~45t。此蟲主要發(fā)生在高產蔗區(qū),一般1hm2減產15t左右,往往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從整體來看,防治好此蟲對提高單產至關重要。
突背蔗金龜多分布在緩坡地帶或河谷沖積沙壤土。此蟲4~5月主要以成蟲咬食蔗苗基部,造成枯心死亡,往往被誤認為是螟害枯心苗,嚴重時蔗苗受害率可達40%以上,造成嚴重缺塘斷壟。后期主要以幼蟲取食蔗莖的地下部,將蔗頭蛀食成洞穴狀。
蔗龜除危害甘蔗外,還喜食花生、玉米、甘薯、土瓜、小麥等作物,輪作則反會增加其蟲口密度,加重對甘蔗的危害。
鑒于蔗龜發(fā)生種類繁多、蟲口密度高、混合發(fā)生、發(fā)生期不一、蟲期重疊、危害期長,防治難度大,技術性強。防治方法首選以農藥防治為主,高效快速壓低蟲口量;其次以物理防治燈光誘殺為輔,降低蟲口基數(shù),保護蔗苗;同時再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減少蟲源,可達到高效、快速、持續(xù)、有效控制蔗龜發(fā)生危害。
1.3.1 農業(yè)防治 ①深耕曬垡。在蔗龜危害嚴重不留宿根的蔗地,甘蔗收獲后應及時深耕勤耙。由于機械作用和人工撿拾,可有效地除去越冬老熟幼蟲及部分蛹。②水淹防治法。大等鰓金龜危害蔗地在7~8月,光背、突背蔗金龜危害蔗地在10~11月,甘蔗生長旺季,不怕水淹,而蔗龜處于幼蟲期,有條件的可放水淹灌蔗地,一般淹過壟面7d左右,可淹死地下蔗龜。③蔗稻(水旱)輪作。危害嚴重的蔗地,可輪作水稻,通過長期淹水,能消滅土壤中殘存蔗龜、可以減輕危害80%左右。④避開初孵幼蟲發(fā)生期(5~6月)施用已腐爛的有機肥,造成不利初孵幼蟲生存的環(huán)境,控制蔗龜?shù)陌l(fā)生,以減輕危害。
1.3.2 藥劑防治 大等鰓金龜危害蔗地在5月底6月初,初孵幼蟲發(fā)生時期,結合甘蔗大培土;光背、突背蔗金龜危害蔗地在4~5月成蟲盛發(fā)期、蔗苗松蔸除草時,1hm2選用3.6%加強型殺蟲雙、3.6%殺蟲雙、5%丁硫克百威、5%殺蟲單·毒死蜱、5%丁硫克百威·殺蟲單、3%殺螟丹、4.5%敵百·毒死蜱、3%克·仲等顆粒(粉)劑45~75kg或15%樂斯本顆粒劑15~18kg,與600kg干細土或化肥混合均勻后撒施于蔗株基部及時復土;光背、突背蔗金龜危害蔗地在9~10月初孵幼蟲發(fā)生期,選用50%辛硫磷乳油、48%樂斯本乳油、5%銳勁特懸浮劑等,以200~300倍液淋灌蔗株基部,防治效果可達90%左右。
1.3.3 生物防治 大等鰓金龜危害蔗地在5月底6月初,初孵幼蟲發(fā)生時期,結合甘蔗大培土;光背、突背蔗金龜危害蔗地在4~5月成蟲盛發(fā)期、蔗苗松蔸除草時,1hm2選用2%白僵菌、綠僵菌粉粒劑30~45kg與600kg干細土或化肥混合均勻后撒施于蔗株基部,及時復土。
1.3.4 物理防治 利用突背、光背蔗龜成蟲的強趨光性,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成本低、環(huán)保安全),可降低蟲口基數(shù),保護蔗苗,減輕危害。具體方法:在成蟲盛發(fā)期(4~6月),每2~4hm2安裝1盞燈(單燈輻射半徑100~120m),安裝高度一般以1~1.5m為宜(按蟲口對地距離),每天開燈時間以晚上20~22時成蟲活動高峰期為佳。
蔗頭象蟲是云南蔗區(qū)近新發(fā)展起來的一類嚴重蛀食地下蔗頭的危險性新害蟲,發(fā)生面積已由數(shù)百公頃擴展到目前的近7000hm2。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細平象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屬鞘翅目,象蟲科,隱頦象亞科;另一種是斑點象Diocalandra sp,屬鞘翅目,象蟲科,隱頦象亞科,二點象屬[2,3,6]。據(jù)調查它們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景東、盈江、潞西、瑞麗、梁河、隴川、畹町、昌寧、景谷、鎮(zhèn)沅、勐海等滇西南蔗區(qū)。2種象蟲多分布于沿江河壩地及一些低濕蔗田。
細平象以幼蟲及成蟲在甘蔗地下蔗頭內危害,4月中旬初孵幼蟲蛀入蔗苗嫩根,并沿髓部向上蛀食,最后進入蔗頭內危害,危害期長達8~10個月。斑點象主要以幼蟲危害地下蔗頭,危害期從當年7月起直到翌年2~4月,整個幼蟲期均在蔗頭內危害。被害蔗株于7月間始見下部葉片枯黃,蔗頭內出現(xiàn)小隧道,10~12月蔗頭嚴重受損,有的蛀成粉碎狀,一個蔗頭內有蟲5~6頭,多的20~30頭。受害后1hm2損失甘蔗7.5~45t,嚴重的無收;甘蔗田間錘度降低4%~6%,一般只能留養(yǎng)宿根1年。此外,受害蔗頭易感染赤腐病,加速了腐爛,易倒伏,損失更重。
此蟲除危害甘蔗外,還危害玉米、割手密、斑茅、類蘆及白茅等糧食作物及甘蔗屬野生近緣植物。
鑒于蔗頭象蟲一生都在地下鉆蛀危害蔗頭、發(fā)生期不一、蟲期重疊、危害嚴重。防治方法首選以農藥防治為主,高效快速壓低蟲口量;其次再輔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減少蟲源,新植、宿根連防統(tǒng)治,可達到高效、快速、持續(xù)、有效控制蔗頭象蟲發(fā)生危害。
2.3.1 農業(yè)防治 ①翻蔸燒蔸。不留宿根的嚴重發(fā)蟲蔗地,1月中旬前及時收砍翻犁蔗蔸集中曬干燒毀;可殺死大量的越冬成蟲或老熟幼蟲,降低蟲口數(shù)量,控制其大面積傳播。②縮短宿根年限。蟲害嚴重蔗地,不留二年宿根,以減少象蟲種群在田間積累,降低受害率。③蔗稻輪作。甘蔗與水稻輪作,通過長期淹水可消滅土壤中殘存象蟲,能大大降低受害率。④清除灌溉溝內蔗蔸。翻挖出來的有蟲蔗蔸不堆放在溝河埂上,發(fā)現(xiàn)灌溉溝內有蔗蔸應隨時撿出,以免流水將有蟲蔗蔸帶入無蟲蔗地。⑤認真清除田邊地埂上的割手密、斑茅、類蘆、白茅等象蟲的野生寄主植物,最好不要與玉米輪作。⑥蔗頭象蟲不會飛行,從發(fā)生區(qū)引種,最好采用半莖做種,如采用全莖做種需注意不要接近土表砍,以免象蟲隨種苗遠距離傳播。
2.3.2 藥劑防治 嚴重發(fā)蟲地塊,1hm2選用3.6%加強型殺蟲雙、3.6%殺蟲雙、5%丁硫克百威、5%殺蟲單·毒死蜱、5%丁硫克百威·殺蟲單、3%殺螟丹、3%克·仲等顆粒(粉)劑45~75kg或15%樂斯本顆粒劑15~18kg,與600kg干細土或化肥混合均勻,春植蔗在下種時,宿根蔗在3~4月松蔸或5~6月大培土時均勻撒施于蔗株基部并及時覆土,或選用90%殺蟲單原粉、48%樂斯本乳油、5%銳勁特懸浮劑等,以200~300倍液淋灌蔗株基部覆土。防治效果可達80%左右,增產效果顯著,同時還可延長宿根年限,降低成本。
2.3.3 生物防治 1hm2選用2%白僵菌、綠僵菌粉粒劑30~45kg與600kg干細土或化肥混合均勻,春植蔗在下種時,宿根蔗在3~4月松蔸或5~6月大培土時均勻撒施于蔗株基部并及時覆土。
甘蔗刺根蚜Tetraneura hivsuta Baker屬同翅目,蚜蟲科,終生生活在地下,局部蔗區(qū)發(fā)生,主要危害根部[6]。以成蟲、若蟲群聚蔗頭附近根部刺吸蔗根汁液,使蔗根萎縮呈卷曲狀,地上部葉片干枯,中上部葉片黃萎,植株生長受抑制,易與缺水受旱或缺肥等癥狀相混淆。該蟲多發(fā)生于干旱季節(jié),尤以疏松砂質土、宿根蔗及多年連作地發(fā)生較重。終年以無翅胎生雌蚜進行孤雌生殖,有翅胎生雌蚜很少發(fā)現(xiàn)。
刺根蚜除危害甘蔗的根部,還可危害陸稻的根,也寄生于芒和其他禾本科植物的根部。
3.2.1 農業(yè)防治 ①水旱輪作,可減輕危害。②有灌溉條件的土地應多進行灌溉,可淹死根蚜。③不便灌溉的田塊應加強與非禾本科作物輪作,并消除禾本科雜草。
3.2.2 農藥防治 嚴重發(fā)蟲地塊,可施用50%辛硫磷、20%丁硫克百威、48%樂斯本等乳油,以800倍液淋灌蔗頭后覆土;或1hm2選用3.6%加強型殺蟲雙、3.6%殺蟲雙、5%丁硫克百威、5%殺蟲單·毒死蜱、5%丁硫克百威·殺蟲單、3%殺螟丹、3%克·仲等顆粒(粉)劑45~75kg或15%樂斯本顆粒劑15~18kg,與600kg干細土或化肥混合均勻撒施于蔗株基部并覆土,防治效果較好。
甘蔗白蟻是云南濕熱旱坡地甘蔗的重要害蟲,在山區(qū)和丘陵旱地常嚴重危害甘蔗,特別是新墾地植蔗受害尤重。據(jù)調查,我國已知危害甘蔗的白蟻有10種以上,但常見的有7種,其中云南蔗區(qū)發(fā)生普遍、危害嚴重的主要有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黃翅大白蟻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兩種,均屬等翅目,白蟻科[6]。甘蔗白蟻危害蔗種多從兩端切口侵入,蛀食莖內組織,形成隧道其內填以泥土及其分泌物,嚴重時僅剩一層極薄表皮,致使種苗不能萌發(fā)。嚴重蔗區(qū)危害率高達30%~60%,造成大面積缺苗斷壟,甚至全部失收;生長中后期由地下蔗莖蛀入,使莖內中空,葉片枯黃或干梢,遇風易折斷或倒伏、全株枯死,損失頗大。
甘蔗白蟻除危害甘蔗外,還危害木薯、甘薯、花生、芋頭、果樹、橡膠樹、杉、松、桉樹等多種農林作物和堤壩水庫。
(1)下種前深耕改土,挖毀蟻巢,把白蟻消滅在植蔗前。
(2)下種時用50%辛硫磷、20%丁硫克百威、48%樂斯本、10%天王星等乳油或5%銳勁特懸浮劑,以300~400倍液浸種1min,或1hm2選用3.6%加強型殺蟲雙、3.6%殺蟲雙、5%丁硫克百威、5%殺蟲單·毒死蜱、5%丁硫克百威·殺蟲單、3%殺螟丹、3%克·仲等顆粒(粉)劑45~75kg或15%樂斯本顆粒劑15~18kg,與600kg干細土或化肥混合均勻撒施于植蔗溝內覆土,保苗時間可達2個月左右。
(3)利用白蟻喜食植物如松枝、桉樹枝皮、蔗殘渣等設誘殺坑,當大量白蟻被誘集到坑內時,可用化學藥劑如滅蟻靈,樂斯本、辛硫磷等進行噴殺。
(4)分飛孔直接放藥:當白蟻筑分飛孔時,其工、兵蟻活動最為頻繁,并毫無顧忌,此時應抓緊有利時機,將滅蟻靈粉劑直接噴在蟻體上,如方法得當,也可達到消滅全巢的目的。
(5)燈光誘殺:在有翅繁殖蟻分飛季節(jié),采用佳多牌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有翅繁殖蟻。
甘蔗赭色鳥喙象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屬鞘翅目,象蟲科,隱頦象亞科,鳥喙象屬[4-5]。赭色鳥喙象是云南蔗區(qū)近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嚴重蛀食蔗莖的新害蟲。此害蟲在我國其他省區(qū)尚無報道,是中國甘蔗害蟲新記錄。在云南省分布于勐海、孟連、彌勒、景東等地區(qū),其中尤以勐海受害最重。此蟲除危害甘蔗外,還危害竹子、玉米、類蘆,其中最喜食甘蔗。成蟲咬食甘蔗嫩莖或未展開的心葉,幼蟲向下蛀食蔗莖,被害蔗株心葉發(fā)黃,莖節(jié)縮短變細,最后整株枯死。一般1頭幼蟲危害1株甘蔗,有的可連續(xù)轉株危害2~3株。受害株率一般為26.2%~48.2%,重的達61.5%,個別田塊高達90%左右。宿根蔗因發(fā)苗不均、缺塘斷壟,產量損失更嚴重。
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強蟲情監(jiān)測,時時掌握蟲情動態(tài),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擴展蔓延。
5.2.1 農業(yè)防治 ①深耕曬壟。危害嚴重不留宿根的蔗地,甘蔗收砍后,應及時深耕勤耙,造成不利象蟲生存的環(huán)境,加上機械作用和人工撿拾,減少越冬成蟲。②縮短宿根年限。蟲害嚴重蔗地不留2年宿根,以減少象蟲種群在田間積累,降低受害率。③蔗稻輪作。甘蔗與水稻輪作,通過長期淹水可消滅土壤中殘存象蟲,能大大降低受害率。④品種合理布局。增加種植臺糖160、福引79/8、桂糖11、選蔗3號等抗蟲品種;減少種植臺糖172、元紅76/14、壟墾80/27、桂糖12等易感蟲品種;最好不要與玉米輪作。⑤人工捕殺。出土成蟲以晴天8~11時、15~18時活動最多,而且蟲體大,行動緩慢,有假死性,可在7~8月成蟲出土盛期,巡田捕殺,以減少田間卵量;8~9月幼蟲鉆蛀取食,枯死蔗株大量出現(xiàn),幼蟲尚未入土,可人工割除枯死蔗株,取殺其中幼蟲,以減少轉株危害和壓低蟲口密度。⑥水淹防治法。10月上中旬幼蟲入土盛期,甘蔗生長旺盛,不怕水淹可放水淹灌蔗地。一般淹過壟面3d左右,可淹死地下象蟲。
5.2.2 藥劑防治①嚴重發(fā)生地塊,1hm2選用3.6%加強型殺蟲雙、3.6%殺蟲雙、5%丁硫克百威、5%殺蟲單·毒死蜱、5%丁硫克百威·殺蟲單、3%殺螟丹、3%克·仲等顆粒 (粉)劑45~75kg或15%樂斯本顆粒劑15~18kg,與600kg干細土或化肥混合均勻,在6月中下旬培土時撒施于蔗株基部及時覆土,到7月上旬底和8月上旬初再結合其它害蟲的防治,用90%殺蟲單原粉、48%樂斯本乳油、5%銳勁特懸浮劑等10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效果可達80%以上。②于7月上旬底成蟲產卵盛期前,用90%殺蟲單原粉、48%樂斯本乳油、5%銳勁特懸浮劑等600~800倍液葉面噴霧,隔15天1次,連噴3次,防治效果可達80%左右。③于9月底10月初幼蟲入土盛期,選用90%殺蟲單原粉、48%樂斯本乳油、50%辛硫磷乳油、5%銳勁特懸浮劑等200~300倍液淋灌蔗株基部。
5.2.3 生物防治 1hm2選用2%白僵菌、綠僵菌粉粒劑30~45kg,與600kg干細土或化肥混合均勻,在6月中下旬培土時撒施于蔗株基部及時覆土。
[1]黃應昆,馬應忠,華映菊.云南主要蔗龜?shù)纳飳W研究[J].昆蟲知識,1994,31(3):156-158.
[2]廖貽昌,楊雰,李文鳳,等.甘蔗細平象的研究[J].昆蟲學報,1995,38(3):317-323.
[3]楊雰,李文鳳,黃應昆,等.甘蔗斑點象生物學及防治的研究[J].昆蟲知識,1996,33(6):332-335.
[4]黃應昆,李文鳳,楊瓊英,等.甘蔗赭色鳥喙象生物學及防治研究[J].昆蟲知識,2000,37(6):327-333.
[5]黃應昆,李文鳳,羅志明,等.甘蔗赭色鳥喙象危害成災因素及綜合防治[J].植物保護,2001,27(3):23-25.
[6]黃應昆,李文鳳.甘蔗主要病蟲草害原色圖譜[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