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芳
冠狀動脈造影術(CAG)是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最可靠的方法,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重要治療手段[1]。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優(yōu)點[2]。但介入治療畢竟是一種有創(chuàng)診療技術,術中肝素、對比劑的應用,術后肢體的制動,使患者術后具有一定的不適感和術后出血的危險。故應加強術后護理非常重要,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減少、預防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選擇云浮市人民醫(yī)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 45例,其中男33例,女12例,年齡最大74歲,最小47歲。其中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9例,穩(wěn)定型心絞痛7例,心肌梗死29例。實施CAG 16例,經(jīng)皮冠狀動脈腔內(nèi)成形術(PTCA)+支架植入術29例。
由于患者缺乏對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知識的了解,擔心手術醫(yī)師技術、手術設備、害怕疼痛及手術失敗,患者常常產(chǎn)生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心理,嚴重地影響介入治療的成功與康復。因此,護士術前應多與患者溝通,解釋手術過程、手術環(huán)境、醫(yī)師手術經(jīng)驗,手術護理注意事項等,講述成功病例,讓患者建立對手術治療信心,并請有親身體驗的病友現(xiàn)身說教,以解除患者不必要的顧慮,給患者講解術中如何配合的方法,如深呼吸后屏氣,咳嗽訓練,以便順利配合手術;術前2d進行肢體制動和床上大小便訓練,講解術后肢體制動的方法、時間及目的,使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有充分認識,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從而減輕或消除患者焦慮、緊張、恐懼的不良心理。
術后由于患者需要臥床12~24h,手術傷口予彈力繃帶壓迫止血6h,手術肢體保持伸直、制動12h,易造成患者腰酸背痛、肢體麻木等不適。故護土應在不影響患者病情之下、想方設法尋找減輕患者不適的方法。
2.2.1 患者術畢、返回病房,過床搬動患者時要小心、動作輕柔,患者術肢保持伸直,避免屈曲,最好使用過床器,利用過床器的滑動作用將患者移至床上、安置合適體位,減少對患者過多搬動。以免彈力繃帶松動,引起傷口出血、血腫。
2.2.2 協(xié)助舒適體位
冬天可讓患者臥軟棉墊或防褥瘡氣墊床,夏天用涼席或波浪型水墊。電動防褥瘡氣墊是通過規(guī)律循環(huán)、交替充、放氣的方式,不斷改變患者受壓部位的受壓點,縮短局部受壓時間,為受壓部位提供更好的血液循環(huán),以減輕壓力所導致的疼痛,減少不必要的痛苦[3];同時起到肢體按摩作用,能促進腰背部和下肢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了腰背酸痛,也可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涼席或波浪型水墊有透氣作用,減少由于出汗引起不適。
2.2.3 定時更換體位
協(xié)助患者作身體水平移動改變臥位,移動時健側(cè)肢體可屈曲支起,手術肢體伸直平移,指導家屬給予患者腰部及下肢按摩,每1~2h一次,可使全身肌肉放松,減輕腰酸背痛等不適。
由于介入治療應用的對比劑較多,對肝腎功能有損害,故術后要求患者需大量飲水,2h內(nèi)飲水約1000mL,4h內(nèi)排尿量達1000~1500mL,以加速對比劑的排泄,保護肝腎功能。但由于術后臥位的限制,造成患者飲水、排泄不方便,患者常常不想飲水或少飲水以減少排尿,所以護士要向患者解釋飲水的目的、意義,并鼓勵、協(xié)助患者多飲水,如讓患者用吸管飲水。協(xié)助患者床上排尿方法:用健側(cè)肢體支撐起臀部,術側(cè)肢體平抬,護士一手協(xié)助托起術側(cè)肢體臀部、一手放置便器,并使用屏風遮擋患者,消除緊張心理,預防尿潴留,如出現(xiàn)尿潴留時,行誘導排尿,必要時給予導尿,以及時解除患者痛苦。密切觀察病情,定時觀察傷口、傷口敷料及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敷料浸濕要及時更換,預防傷口出血、感染,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師,協(xié)助處理,預防并發(fā)癥,保證患者的舒適和康復。正確評估傷口疼痛,按醫(yī)囑及時、準確給予止痛藥物,觀察療效;檢查傷囗和彈力繃帶松緊情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術肢按摩、讓患者聽輕快音樂等;同時指導患者做深呼吸,以消除或降低疼痛不適。
通過對45例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后,只有1例患者傷口出現(xiàn)少量滲血,經(jīng)再次加壓包扎后無滲血;1例患者出現(xiàn)尿潴留,經(jīng)誘導排尿后,患者能自解小便;1例患者出現(xiàn)低血壓現(xiàn)象,經(jīng)指導患者多飲水和加快輸液速度后,血壓恢復正常。45例患者術后2~4d全部康復出院。
舒適護理干預是一種重要且有效的護理手段,運用舒適護理衡量是否為患者減輕手術帶來的不適,是衡量醫(yī)療護理服務水平的有效標準。通過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介入術患者全面實施舒適護理,通過心理護理、臥位舒適護理干預,有效減輕患者緊張、焦慮和恐懼的心理狀態(tài),可使患者術后腰背酸痛、尿潴留、傷口疼痛等不適程度大大減低,從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適程度,有利于減少并發(fā)癥和促進患者的康復。
[1]尤黎明.內(nèi)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88.
[2]崔玉霞.冠心病介入診療的術前教育和指導[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2):153.
[3]張志聯(lián).電動防褥瘡氣墊在經(jīng)股動脈冠脈介入治療術后的臨界床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