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文
各種年齡、性別的豬均易感高熱病,以仔豬、肥育豬、懷孕母豬多發(fā),6~10月份為發(fā)病高峰期,呈地方流行性爆發(fā)。
豬群突然發(fā)病并迅速波及全群,精神沉郁,減食或食欲廢絕,體溫升高至40~42℃,呈稽留熱,全身皮膚發(fā)紅,耳部皮膚呈紫色,有的腹部出現(xiàn)黃豆大鐵紅色出血點,呼吸困難,鼻鏡干燥,個別鼻流血色帶泡沫分泌物,眼瞼腫脹,糞便干硬,表面常覆白色粘膜,尿由深黃到紅,呈濃茶樣,腹股溝淋巴結(jié)異常腫大,有的懷孕母豬發(fā)生流產(chǎn)、死胎等。用青霉素、鏈霉素和解熱藥治療效果不佳。
連翹、板藍根各100g,金銀花50g,地骨皮100g,黃連20g,梔子80g,黃芩30g,黃花地丁、生地各、麥冬、夏枯草各80g,淡竹葉100g,蘆根200g(此為250kg豬用量)。水煎去渣,候溫灌服,1次/天,連用3天。
同時,上午用豬用轉(zhuǎn)移因子(大連三儀動物藥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和穿心蓮注射液,下午用排疫肽(大連三儀動物藥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和鹽酸林可霉素注射液,按說明對病豬分別肌肉注射,連用5天。將病豬隔離治療,用百毒殺(濃度為1∶600)帶豬消毒,1次/天,連用3天。全群豬飼料中按藥品說明加入氟苯尼考、泰妙菌素和五毒清(主要成分:黃芪多糖、靈芝多糖、牛磺酸、甘草、VC、清熱因子、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并在飲水中添加葡萄糖、電解多維,混飲,以增強豬的體質(zhì),防止繼發(f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