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希建 續(xù)希乾
(山東省菏澤市開發(fā)區(qū)岳程中心醫(yī)院,274000)
虛寒性腹瀉是指病程日久,以腸鳴、腹瀉、大便溏薄、完谷不化、四肢不溫為主癥的病變。臨床上現(xiàn)代醫(yī)學采用抗感染、免疫制劑糾正體液電解質等方法治療。筆者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對該病有一定的認識,應用中藥治療,頗有效驗。
脾胃為發(fā)病之本。脾胃居中焦,有納谷、腐熟、傳輸之職,具有升清降濁之功能。無論外感之邪,或飲食勞倦內傷,還是情志不遂,皆能導致脾胃受損失健運,濕氣內生,阻滯升降之職。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氣的宣發(fā)失職,勢必影響到大腸的功能。宜注意到肺與大腸的關系,適量增加補益肺氣之品,宣降肺氣。病程日久損傷脾腎陽氣,陽氣不得溫煦,而濕氣滯留,阻遏氣機。
患者,男,42歲?;颊吒篂a8個月,多方醫(yī)治無效,呈進行性加重,繼而全身浮腫,經友人介紹來我院求治。主訴:幾個月前外出拉車掙錢,當時正值盛夏,天氣悶熱,汗流浹背,又遇天降傾盆大雨,無處避雨,只得冒雨行路,到達地點后,又洗冷水澡,第二天就腹瀉,隨即買點西藥服后好轉。但時輕時重,經多家醫(yī)院按胃腸炎治療,未見明顯好轉,不得已住院治療。
本方以高麗參益氣補虛;蒼術、白術健脾燥濕;車前子、木通利濕,使?jié)裼谐雎?前人曾說: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附子溫陽,和干姜增加溫熱散寒之功;甘草、白芍酸甘化陰;半夏治嘔,配蒼術開痞,共奏益氣、健脾、溫陽利濕之功效。
本病主要是脾腎陽氣不足,陰陽之氣不相交,陰寒之邪盛于下,陽氣無所依附而上浮,上下不通,陰陽相格,陰盛于下則下利清谷而脈沉細。格陽于上則心中煩熱,舌紅無苔,濕阻中陽則胸脘痞滿。本病陰寒是真,熱象是假,此乃陰寒內盛,虛陽上越之真寒假熱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