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洪烈
(遼東學院農(nóng)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3)
公貓尾脂腺增生是發(fā)生于繁殖期公貓的內(nèi)分泌性疾病。由于雄性激素分泌過盛,使尾部出現(xiàn)痤瘡,易繼發(fā)細菌感染,導致皮膚潰爛等,并且向周圍健康組織擴散。我處收治一只貓嚴重膿皮病病例,根據(jù)其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驗,確診為公貓尾脂腺增生繼發(fā)葡萄球菌感染的膿皮病,介紹如下。
蒂凡尼公貓,4歲,體重4.2 kg。主述:該貓最初尾巴掉毛,逐漸發(fā)展到背部,后來全身多處脫毛,面積不等,但精神及飲、食欲均正常。曾多次治療但都未見明顯好轉(zhuǎn),病貓日漸消瘦、不愿走動,身上發(fā)出一種難聞的臭味。2005年5月4日,該貓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隨來就診。
病貓全身多處脫毛,尤其尾部格外明顯,毛已經(jīng)完全脫光。尾、背部皮膚明顯增厚,廣泛分布粟粒大到黃豆大的乳白色膿皰,部分形成糜爛。皮膚多處出血、糜爛,糜爛結(jié)痂愈合后,又同時出現(xiàn)新的糜爛,直腸溫度40.1℃。
3.1 體外寄生蟲檢查 在病健交界處刮取病料,置于載玻片上,滴加50%甘油水溶液,加蓋玻片,低倍顯微鏡未見體外寄生蟲。
3.2 真菌檢查 取患病處被毛、皮屑置于載玻片上,滴加10%氫氧化鈉液1~2滴,蓋好蓋玻片,靜置5~10 min,再將此玻片在酒精燈上微微加熱,待輕壓蓋片能將毛發(fā)等物壓扁而透明時鏡檢,未見真菌感染。
3.3 病理檢查 將貓麻醉后,取病變處皮膚做病理學檢查,見皮脂腺增生。
3.4 細菌檢查 (1)涂片檢查:取膿皰液,革蘭染色、鏡檢,見革蘭陽性單個或成對的球菌。(2)細菌培養(yǎng):無菌操作,取膿皰液、耳內(nèi)膿液分別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37℃、24 h后,見直徑為1~2 mm,濕潤、光滑、圓形隆起、不透明的灰白色菌落。挑菌涂片、鏡檢見革蘭陽性,單個、成對或葡萄串狀的球菌。(3)生化試驗:將上述分離菌株接種于糖發(fā)酵管,37℃培養(yǎng)24 h,該菌能分解乳糖、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能還原硝酸鹽,不產(chǎn)生靛基質(zhì)。(4)動物試驗:選擇體重約10 g的小鼠4只,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2只皮下注射本菌24 h肉湯培養(yǎng)物0.1mL/只;對照組2只皮下注射肉湯培養(yǎng)基0.1mL/只。48 h后觀察:試驗組的2只小鼠的注射部位都形成了膿腫,有1只皮膚破潰;而對照組的2只小鼠未出現(xiàn)任何異常。(5)藥敏試驗:本菌對頭孢拉定、阿米卡星高敏;對慶大霉素、環(huán)丙沙星、紅霉素、氨芐西林鈉中敏;對青霉素、鏈霉素、強力霉素、復方新諾明不敏感。
根據(jù)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驗,初步診斷該貓尾脂腺增生(公貓種馬尾癥)繼發(fā)葡萄球菌感染。
針對該貓病情采取抗感染、收斂傷口等綜合性治療措施。
靜脈注射:(1)頭孢拉定150 mg/kg、葡萄糖注射液12.5mL/kg。(2)阿米卡星20 mg/kg、氯化鈉注射液12.5mL/kg。皮下注射:復方氨基比林注射液0.25mL/kg,1次/d,連用6 d。患部及周圍1~2 cm處剪毛,3%雙氧水清洗,2次/d,連用4 d;收斂傷口:雙氧水清洗傷口后,涂擦復合魚肝油氧化鋅軟膏,2次/d,連用10 d;增強自身免疫力:皮下注射胸腺肽0.5 mg/kg,2次/d,連用7 d。
經(jīng)過以上治療,4 d后精神和食欲基本恢復正常;10 d后,患處結(jié)節(jié)和膿性分泌物消失,潰瘍面開始結(jié)痂。
之后,口服抗雄激素藥抑制皮脂腺活性,己烯雌酚片0.1 mg/kg,1次/d,連用30 d。另外,口服維生素A、維生素B6能輔助糾正異常角化,調(diào)整皮脂代謝。
5.1 徹底檢查、選擇敏感抗生素配合局部用藥徹底治療。貓皮膚病在臨床上幾乎都表現(xiàn)為劇癢、脫毛、結(jié)痂、皮膚肥厚等變化,應注意徹底檢查,鑒別診斷,辨證施治,消除病因。對于這種由局部感染繼發(fā)全身感染的病例,選擇敏感抗生素配合局部治療能取得較好療效。對本病例的治療選擇了兩種葡萄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即:頭孢拉定和阿米卡星注射液,以增強療效。而局部治療藥劑,僅能治好局部的炎癥,并不能防止新病灶的出現(xiàn),但在全身用藥的基礎(chǔ)上,患處外用抗生素軟膏及收斂促上皮細胞生長的藥物,非常有助于患畜的康復。
5.2 增強貓自身的抗病能力。貓尾脂腺增生,出現(xiàn)痤瘡,極易繼發(fā)細菌感染,可選用胸腺肽、白介素2等一些免疫增強劑,以調(diào)節(jié)機體的免疫平衡作用,連續(xù)誘導T細胞分化發(fā)育的各個階段,增強成熟T細胞對抗原或其他刺激的反應,提高貓自身的抗感染能力,輔助本病治療。
5.3 改善環(huán)境,定期消毒,科學飼養(yǎng)。保持貓的飼養(yǎng)場地光照充足,通風良好,清潔干燥;定期均勻噴灑消毒劑,如2%火堿溶液、0.3%過氧乙酸溶液等,用具、貓舍采用藥物如0.5%硫化石灰溶液、0.5%洗必泰溶液擦洗、浸泡,對金屬籠具用火焰噴燈灼燒。飼喂清潔食物,定期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5.4 防止復發(fā)。繁殖期公貓的整個尾背部皮脂腺和頂漿腺分泌旺盛,在尾背部出現(xiàn)黑頭粉刺,進一步發(fā)展可成為毛囊炎、癤、癰,甚至蜂窩織炎,皮膚潰爛等,并且向周圍健康組織擴散。為防止病情復發(fā),手術(shù)摘除睪丸是較好治療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