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明 王志躍
(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開展研究性實驗教學的意義與方法及保障措施
楊海明 王志躍
(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研究性實驗教學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團隊精神等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教育者要從人才培養(yǎng)實際需要出發(fā),建立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多模式的實驗教學方式。與此同時,教育部門要積極采取措施,通過優(yōu)化實驗教學模式、開放實驗室、改革教學績效評價、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組織開展各類科技文化活動等手段,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做出貢獻。
研究性實驗教學;意義;方法;保障措施
研究性教學就是建立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即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按傳統(tǒng)教學模式僅對著課本講理論說結果,而應采取多種途徑和方式,有意識地去啟發(fā)、引導學生應用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探究性學習方法去理解、去思考、去發(fā)現、去體驗、去總結,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性教學是21世紀高等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對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高校積極倡導和開展研究性教學,是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實驗作為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研究性、操作性強等特點,是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重要載體,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勢必引起教育部門和教育者的高度重視。
研究性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性實驗教學強調開放性,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心理氛圍,給學生一種安全感,而這種心理自由、心理安全正是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基礎。研究性實驗教學是把學習建立在學生能動性的層面上,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被動到主動,從消極到積極,從他律到自律,不僅可挖掘學生的學生潛能,而且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研究性實驗教學中,學生取得一點一滴的成績和進步都會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研究性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在書本上和課堂中獲取的知識,只有在實驗及實踐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實施和強化研究性實驗教學,豐富研究性實驗教學的形式,如發(fā)現式教學、問題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案例教學等,抓好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連,層層相扣,迫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皮亞杰說得好:“新知識只有通過學生頭腦里原有認知結構的加工改造才能被學生所真正認識和掌握?!睂嵺`證明,研究性實驗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
研究性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性實驗教學是一種開放式教學,通過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形式,使學生思路變得開闊,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研究性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開展實驗時,經常會遇到不同的結果,這些變化可能會讓學生得到許多感受,也會使學生受到啟發(fā),提高認識,產生各種各樣的思考和想象,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與此同時,學生經過實驗,其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必將得到發(fā)展、升華和綜合體現,必將觸類旁通,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使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高。
研究性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在研究性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面對同一個實驗任務,需要集思廣益、共同研究,在實驗中互幫互助,遇到問題或失誤時相互提醒;實驗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心得體會,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信息量;由于眾多學生的共同參與,使得在相同的時間、同樣的實驗條件下,提高了實驗效率,所有這些,都讓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的收獲,增強了學生的團隊精神。不僅如此,有許多實驗單靠個人是不能完成的,這就更體現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設置思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探索在研究性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從問題出發(f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激情,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體驗知識的發(fā)生及形成過程。由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提出問題→搜集科學資料→探求解題方法→得出科學結論→運用新知識。一方面,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做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要給學生留下一定思考空間,促進學生思考,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討論、質疑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激發(fā)他們探索的興趣,從而啟動和訓練學生的觀察、想象和思維能力。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探索,進行假說、討論或歸納等一系列再發(fā)現的認知操作過程,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促使問題得到解決,乃至創(chuàng)新性地解決。最后,學生運用所獲得的新知解決新情境下的問題,以實現知識遷移,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學生經過自己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經過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比較,得出結論,真正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另外,在習題練習環(huán)節(jié)中,也可以設置一些無明確答案的題目,通過學生討論提出最佳答案,使學生變被動應答為主動作答,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索精神。
自主設計實驗,鼓勵學生獨立研究在研究性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將一部分實驗改成自選的研究性、設計性實驗,由學生自選題目、自行設計方案、獨立完成實驗,擺脫對教師的依賴,發(fā)揮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在授課之前,學生獨立閱讀教材,獨立完成作業(yè),帶著問題聽教師的講授,主動接受知識,解決在獨立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通常情況下,由學生發(fā)現問題→確定題目→搜集資料并制定研究計劃→分析資料并實施研究計劃→撰寫研究報告。這個過程包括提出問題,確定研究課題,開展研究,最后提交研究成果(論文或生產成品)。在這種情況下,問題涉及的范圍較廣,可以是學生在學習理論時發(fā)現的新問題,也可以是他們在實踐中發(fā)現的新問題??傊捎趯W生提出問題的自由性很大,所以,他們具有個性特點的才智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自始至終,指導教師不要直接參與其中,更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只是在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技術指導而已。
參與課題研究,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是進行科學學習、科學探索和科學實踐的一種活動。高校教師的研究課題不僅緊跟學術發(fā)展的前沿,而且其成果對社會生產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讓大學生參與到教師的課題研究中來,不僅可以做教師的科研助手,為課題組增添新生力量,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協(xié)助科研項目的過程中接觸學術發(fā)展的尖端知識,增加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學生學會和體驗科研的基本方法,學會數據采集方法和實驗技術,培養(yǎng)初步的探索性研究能力。在教師成熟的科研思想的熏陶下,在嚴肅縝密的科研氛圍里,在苦盡甘來、收獲成果、為社會做出實際貢獻的喜悅中,學生獲得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很難獲取到的寶貴經驗和成長體驗。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選擇課題進行研究,在完成課程教學要求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科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全過程。另外,學生參與課題研究,有利于教學和科研融合。
開放實驗室是研究性實驗教學的重要前提在實驗條件具備時,將一批設施先進、條件優(yōu)良的基礎課程實驗室、綜合性實驗室、專業(yè)實驗室、示范教學實驗室及學科重點實驗室等逐步向本科生開放,形成多層次的科研實踐體系。可采取第一層面向低年級大學生,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參觀相關的基礎、學科或專業(yè)實驗室,了解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興趣。第二層面向高年級學生,鼓勵選做研究性實驗,著重學生綜合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第三層面向優(yōu)秀的高年級本科生,使他們進入課題組參加實踐活動,以在研課題為基礎,完成部分實驗項目,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科研與綜合能力。
優(yōu)化實驗教學模式是研究性實驗教學的關鍵舉措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樹立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的實驗教學觀,從人才培養(yǎng)實際需要出發(fā),建立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分層次、多模式、相互銜接、科學系統(tǒng)的實驗教學體系。切實改進實驗教學內容,積極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改進實驗教學方法,推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實驗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在專業(yè)實驗課中,按基本訓練、綜合訓練、設計實驗、專題實驗四個層次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利用科研基地開設教學實驗,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實驗,使學生盡早融入科學前沿。以信息化帶動實驗教學的現代化,大力提倡計算機輔助教學,促進虛擬實驗、仿真實驗、模擬實驗與傳統(tǒng)實驗的有機結合。
改革教學績效評價是研究性實驗教學的重要支撐樹立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的實驗教學觀,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學業(yè)評價中“一卷定成績”的終結性評價模式,實行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全程評價。改進教學管理機制,通過實施學分制、設置創(chuàng)新學分、調整學期制、開設暑期學校等方式引導和鼓勵學生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研究。調整教師教學績效評價體系,研究和制定能客觀反映研究性教學的評價指標,包括授課形式、課程組織、知識信息、師生互動、激發(fā)興趣、課堂效果等指標以及能體現教師教學個性風格、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成果的指標。
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是研究性實驗教學的根本途徑研究性實驗教學對教師的實驗操作技能及實踐能力要求較高,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廣泛的認知范圍、全面的知識結構,還需要有最新的教學理念、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和課程駕馭能力。另外,研究性實驗教學也要求確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教學相長。教師的角色應該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向“設計師、引路人、推進者”轉化。研究性實驗教學的開放性、主體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使教師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zhàn),對教師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和研究新時期的教學方法,切實將研究性實驗教學落到實處。
各類科技文化活動是研究性實驗教學的重要補充為促進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要建立切實可行的長效管理機制,促使研究性實驗教學得以拓展和落實。通過設立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規(guī)劃學生科研項目,支持學生開展項目研究,延伸實驗教學;組織學生成立課外科技活動小組、科技協(xié)會等團體,讓學生共同參與科研項目研究;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專業(yè)技能比武等有關課外科技項目競賽及課外學術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組織暑期社會實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參加自己感興趣的科技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認識社會,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積極鼓勵和開設第二課堂,增加課外教學,如科研興趣學習班、各種知識競賽和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等。另外,可以通過開展評選大學生科技之星等活動,鼓勵學生參加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1]謝秉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中國大學教學, 2006,(2):21-23.
[2]鄭鳴,許能鋒,沈建箴.探討創(chuàng)新培養(yǎng)途徑積極倡導本科研究性教學[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1):45-49.
[3]劉鳴,陳世利.本科生課外綜合與設計實驗教學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2):220-223.
G712
A
1672-5727(2010)03-0116-02
楊海明(1971—),男,江蘇如皋人,揚州大學2008級博士研究生,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