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寒山一帶傷心碧——關于《碧奴》的善、淚水及人道主義

      2010-03-20 16:03:18
      關鍵詞:孟姜女蘇童人道主義

      施 維

      (安徽大學中文系,安徽合肥 230039)

      寒山一帶傷心碧
      ——關于《碧奴》的善、淚水及人道主義

      施 維

      (安徽大學中文系,安徽合肥 230039)

      首位入選全球“重述神話”項目的中國作家蘇童,根據(jù)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創(chuàng)作了《碧奴》。在重述的過程中,蘇童將敘事的重點從傳統(tǒng)的“哭倒長城”結局巧妙地置換到“在路上”的過程,并為我們重現(xiàn)了滿載一幕幕“苦難與生存”的路途。在這路途中,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是善、愛及蘇童們的人道主義。

      蘇童;碧奴;人道主義

      通過含蓄、隱喻來體現(xiàn)同一性藝術的神話[1],不僅記錄了人類祖先的生活、理想和愿望,還暗示了人類本性的各個方面。2005年,英國坎農格特出版社啟動了全球性的“重述神話項目”,“邀請各國著名作家對本國神話傳說進行再創(chuàng)作”[2],旨在以神話故事為原型,融合作家的個性風格,重構各國的傳統(tǒng)神話故事以及傳說,重述影響了世界文明、積淀了數(shù)千年的神話經典,蘇童成為中國首位入選該項目的作家。蘇童根據(jù)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創(chuàng)作了小說《碧奴》①參見: 蘇童. 碧奴[M].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6. 下文論及該作品均出自同一版本, 不再一一作注.。拿作家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他“迄今為止最好的長篇小說”[3]。吳義勤說:“他的《碧奴》讓一個符號化的神話傳說在文學的汁液里重新復活,讓一個二千年前的形象在文學的疆域里變得栩栩如生,魅力無窮?!盵4]吳雪麗和許巧云也認為:“《碧奴》完成了一個時代的文學期許,在飛揚的想象和純樸的情感之間搭建了一座文化浮橋。”[5]研究者側重探討民間想象、啟蒙訴求、先鋒意識如何參與了對這一古老神話的建構,或者是孟姜女的故事利用了怎樣的民間資源,達到了怎樣的全球認同。本文試圖選取“人道主義”的論述視角,對《碧奴》進行闡釋。強調蘇童書寫碧奴“在路上”的過程,推論出蘇童寫作“孟姜女傳說”的精神取向。

      一、神話主題的詮釋與重塑

      “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這一故事源遠流長,其原型是寫杞梁之妻知禮而不受郊吊的故事。在戰(zhàn)國以前,這還只是個悲歌號哭的傳說,至戰(zhàn)國和漢代,這一傳說在流傳中不斷豐富擴展,故事產生了變異,出現(xiàn)了哭崩城墻的描寫,將節(jié)婦的悲劇形象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并且“在故事情節(jié)上出現(xiàn)了兩個值得注意的變化:一是與其時齊國民間崇尚的‘歌哭’風氣結合起來,于是,杞梁妻變?yōu)橐晃灰陨瞥д{因而改變了‘國俗’的卓越的民間歌唱家;另一則是因‘歌哭’而派生‘哭倒城墻’的說法,這樣,杞梁妻傳說同哭城的情節(jié)聯(lián)系起來”[6]。而詳細地描寫杞梁和孟姜女的故事,從開始“仲姿浴于池”到最后“瀝血尋骨”全過程的,直到唐代《同賢文》中才有。唐代敦煌石窟發(fā)現(xiàn)一首近于“搗練子”的小曲,曲中稱男子為“杞梁”,稱其妻為“孟姜女”,又說“造得寒衣無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長城路,實難行……愿身強健,早歸還”,故事的情節(jié)開始從“夫死哭城”而變?yōu)椤皩し蛩鸵隆?,主題也明顯地表現(xiàn)為:揭露秦始皇暴政,反映人民的疾苦,歌頌孟姜女的忠貞剛烈、勤勞善良。孟姜女的形象,由一個謝絕齊侯在郊外憑吊的知禮者,變成了一個不堪受辱、敢于斗爭的反抗者。而故事內容的大變則最早見于唐末詩僧貫休的《杞梁妻》,它總結了“春秋時死于戰(zhàn)事的杞梁”的種種傳說而另開“秦時死于筑城的范郎”的傳說,從此以后,長城就與杞梁夫婦結下了不解之緣了。杞梁之妻也就此成為一個“丈夫遠征不歸的悲哀”的載體,故事的中心就從哭夫崩城一變而為“曠婦懷征夫”了,最終完成了中國古代著名民間傳說“孟姜女故事”的定型化。

      “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永遠是橫在寫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①參見: 蘇童. 自序[C] // 蘇童. 碧奴.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6.,“面對這樣一個歷史傳說或者說神話框架,同時,面對‘重述神話’寫作計劃這樣一種近似‘命題作文’式的寫作,如何選定、厘定敘述的方向,保留或剔除哪些敘述元素,如何重新演繹出不同凡響的意義來,對任何一個作家來說,都是一個必須認真對待、仔細考慮的重大寫作問題”[7]?!爸厥錾裨挕敝爸厥觥?,不等同于解釋、敘述,而應理解為闡釋。既為闡釋,那么在鋪展整個故事情節(jié)時,就必然會加入作者主體性的理解和認識,“重述”又意味著時代的變遷、當代因素的介入。不同于眾多西方作家以后現(xiàn)代手法解構傳統(tǒng)神話,蘇童沒有受到原有故事框架的束縛,他通過敘事中心的移置,“老瓶裝新酒”,對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孟姜女的民間傳說作了較大改動。

      在古老的民間傳說中,反抗強權、暴政的政治訴求和社會想象是其重要的基石,“孟姜女不僅是一個個體的因素,而且更是人民的象征,人民成為新的社會想象的絕對性整合力量,所以孟姜女一定要哭倒長城,因為人民的力量是不可逆的”[5]。傳統(tǒng)的孟姜女傳說是將故事的重心放在孟姜女如何哭倒了長城,以及故事的最終結局上,但蘇童在重述過程中,并沒有專注于此。雖然受限于命題作文極強的規(guī)定性,《碧奴》的結局與傳說仍是一致的,但蘇童巧妙地將文筆的大部分置換到千里送冬衣的路途中。小說的敘事按照萬物有靈的原始思維,豈梁(文本中,蘇童為傳說中的“杞梁”、孟姜女分別取名為“豈梁”、“碧奴”)的前身是桑樹,“碧奴是葫蘆變的,葫蘆正好掛在桑樹上”,“葫蘆離開桑樹的懷抱,就像碧奴離開豈梁的懷抱,藤不舍得,樹不舍得,人更不舍得”。豈梁到大雁嶺修長城去了,碧奴的靈魂也被帶走了,她要千里尋夫。與其說碧奴找的是豈梁,倒不如說她尋找的是自己的魂,她要找回靈魂來補全現(xiàn)實中殘缺的身體。因而,故事的意義也就不在于她哭倒了長城這個結果,而在于碧奴尋找的過程,在尋找中,意義呈現(xiàn)開來。

      從“哭倒長城”的結局到“在路上”的過程,蘇童為我們重現(xiàn)了滿載了一幕幕“苦難與生存”的路途。那么,在這路途中,作者蘇童所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呢?

      二、眼淚的力量:同情與懺悔

      《碧奴》最能體現(xiàn)作者藝術水平及作品審美價值的地方,主要并不在于它的主題。碧奴千里送冬衣,哭倒長城,原本就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傳說故事,用不著特別創(chuàng)構,而作品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深刻人性和人道主義才是小說的出彩之處。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沒有人性和人道主義的描寫,《碧奴》就大為遜色,充其量只是一部充滿了詩意的想象和語境的、有著豐富意象的重述神話的玄幻小說,而有了人性和人道主義的描寫,它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價值就得到了提升。

      “人道主義”一詞是從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來的,它起源于荷馬時代,發(fā)展至今,人道主義思潮多元并存。但最基本的命題,是同情受苦受難的不幸者,最高美德和核心價值為“善”和“愛”的倫理思想,人道主義是具有人類性、普世性的價值觀念。

      碧奴是個善良的女子,“因為善,所以才會對人的不幸遭難和苦難處境深表同情。同情是人類普遍具有的一種情感?!盵8]179因此盡管她身處一個充滿了人性傾軋、世俗丑惡的路途中,她仍然深深地同情他人的不幸遭遇,對周圍的人毫無保留地傾瀉了自己全部的關愛。

      小琢是碧奴在桃村的最后一個親人,然而卻總是對碧奴心存怨恨,陪碧奴去尋找埋葬葫蘆的地方是百般不愿,跟村里其他人一樣,小琢也認為碧奴是個不可理喻的瘋子,可是不管小琢怎么對待碧奴,碧奴還是忍不住地心疼小琢;那個小鹿人是碧奴的掘墓人,一路上對她冷眼惡語,將沾了爛泥的餅粗暴地往碧奴嘴里塞,又抓住碧奴的頭發(fā)搖,最后還賭咒,“讓你家豈梁在雪地里凍死,讓他被山上的石頭砸死!”這一賭咒讓碧奴淚流滿面,“你給豈梁下了咒,我再也不能死了,再也不會跑了”,盡管如此,碧奴對他也始終充滿愛憐。碧奴的愛是不分善惡、不分對象的。在送完門客芹素的棺材,小鹿人無處可去時,碧奴不愿把小鹿人獨自扔在那里,她懇求無掌車夫,希望他能夠捎小鹿人一段路,遭到拒絕后,碧奴又對小鹿人說:“你要沒地方去,就跟上我,去大雁嶺吧”。門客芹素連累了碧奴,讓她受盡了折磨,可是碧奴仍然關心他最后的歸宿,“芹素芹素你別傷心,不是你家人不認你,不是他們不要你的棺材,是你離家太久了,沒人記得你了”,“芹素芹素你千萬別傷心,……,你反正有一口好棺材了,我們再找個向陽的好地方,給你做一個最吉祥的墳”,當棺材最后被車夫和男孩丟棄后,“碧奴決定做棺材的主。她要把棺材從水坑里推出來,再從官道上推到路坡下去”。在給豈梁送冬衣的一路上,不管周遭的人怎么對待她,碧奴始終以“博愛”的心胸去包容一切,善待他人、善待他物。

      “善是人道主義的邏輯起點,即人道主義生成的原點。善不僅能夠使人產生向外的同情情感,還能產生向內的悔悟情感”[8]179?!盎谖蚴且环N深刻的情感體驗,它針對的并不是一個人既往生活的全部,而是其中帶有‘過錯’、‘罪過’以及‘怨恨’、‘復仇’等惡念的那部分內容”[9]674,“悔悟還具有一種重生的力量,經過悔悟,人就擁有了一顆‘新心’,成為一個‘新人’”[9]710,“在悔悟過程中,怨恨及由此引發(fā)的惡念被否定,人性復活,善成為主導力量”[8]179。而“善”表現(xiàn)在文本中,就幻化成為眼淚。碧奴的眼淚有一種巨大的力量,在她不自覺地哭泣與流淚時,她是在用自身的善對抗著無情世界的冷漠,眼淚“涵化出對他人的同情、悔悟和寬容,以及善對怨恨、復仇等惡念的消解與否棄”[8]180,人們在碧奴的眼淚中悔過、認錯、自我反省,從而完成自我拯救,靈魂由此得到洗刷。

      在“鹿人”一節(jié)中,碧奴的淚水使得“羊倌快樂而猥褻的笑容忽然凝固,他的手匆匆逃離了碧奴的身體”?!奥雇鯄灐币还?jié)中,她的眼淚使鹿人們“遭遇了罕見的悲傷的襲擊:思鄉(xiāng)病突然發(fā)作,……喧囂著涌入他們的記憶,他們頭上的鹿角紛紛滑落……齊聲慟哭起來”,這里,眼淚有回天之力,它使鹿人們回憶起童年、母親、家鄉(xiāng)。終于,鹿心被人心所取代。在接下來的“城門”一節(jié)中,眼淚的力量使人們不自覺地悔過、認錯,守卒們“一個說頭疼得要裂開了”,“另一個躲在一邊抹眼淚”,“鐵籠子銀色光焰映白了很多猙獰的罪惡的面孔,許多人的膝蓋突然不能自持,向著泥地慢慢傾下來,傾下來”,“來自肉鋪的胖屠夫第一個被看不見的淚潮沖垮……女囚姐姐別看我,我沒有誣告你,我誣告的是楊屠戶!”,“幾個私生活有失檢點的婦人,個個背對著鐵籠子哭得泣不成聲,一個紅杏出墻的婦人哭剩了半口氣”,“一個滿臉白須道貌岸然的老漢”“一邊哭一邊用腰帶抽自己的手”,“還有幾個人跪在地上哭得東倒西歪的”。碧奴的眼淚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她使人的丑惡和偽善無法隱瞞,她讓人不得不反省和懺悔。在此,“碧奴的自由自在的淚水由本能上升為一種博大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她作為人的善良、執(zhí)著、堅毅的力量之源”[10],碧奴的淚水是能戰(zhàn)勝一切邪惡勢力,打敗一切邪惡力量的善和愛。碧奴這一形象之所以光彩奪目,不僅僅在于她完成了送冬衣的使命,哭倒了長城,更在于她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以善和美為原點的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

      三、蘇童式的人道主義關懷

      碧奴千里送冬衣在文本中更多地是作為一種背景,人的際遇才是作者關注的中心。碧奴一生的經歷,她的好品德,雖并非沒有限度,但在一定條件上,卻早已達到了人道主義者的境界。

      究竟是什么超越了時代和命題的限制而感動廣大讀者呢?除了語言、結構、敘事的成功外,還有一個根本的因素,那就是《碧奴》以單純的個體悲劇,表現(xiàn)出了中國人的現(xiàn)實際遇,淋漓盡致地揭示了人的矛盾、生命的卑微、人性的失落,在特定情境里展現(xiàn)生存其中的普通底層中國百姓的真實生活,同時又堅守著對真善美和人的自由發(fā)展的信念,昭示了一種美好純真的理想,給人以同情和希望,從而超越了時代、民族、國家的界限而具有一種普遍意義和永恒價值。

      《碧奴》觸及到的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形而上的問題:“人的生存的有限性和理想的超越性之間的矛盾”[11]?,F(xiàn)實總是不完美的,理想的價值就在于它對現(xiàn)實的超越,它給予現(xiàn)實處境中的人一種希望,一點力量,以比現(xiàn)實更高更美而昭示和激勵著現(xiàn)實中的人,“而人的可貴就在于在有限的不完美的現(xiàn)實中永遠抱有超越性的理想,并在二者的矛盾中生存和追求。”[11]由于存在的有限性,人們難以跨越理想與現(xiàn)實的鴻溝,理想也許永遠只是理想,但人不能因此而放棄,因為失去理想,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勇氣和依據(jù)。處于讓人絕望的尋夫環(huán)境中的碧奴,堅信丈夫還活著是她唯一的希望,將冬衣送給豈梁是她的理想,是支撐她繼續(xù)活下去的動力。她在這個“集體淪落”的末世般的社會環(huán)境中委曲求全,堅韌地活著,正因為這僅存的理想和希望。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豈梁的葬身長城腳下則給了她最后的也是致命的打擊,“她跪在風沙里拍城墻,拍墻,拍,她說,豈梁豈梁,你不出來就讓我進去”。這不僅是如碧奴這樣身處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由于自身的悲劇命運而發(fā)出的呼喊,也是作為一個人對命運的抗爭。

      人道主義的情懷使得蘇童們懷著同情的目光去注視、思考這一切,他們并沒有給故事加上“光明的尾巴”,因為他們找不到答案,我們也沒有找到,這也許是困擾人類的永恒難題。蘇童們將人的這一生存的悲劇本質揭示出來,完成了對整個人類的終極關懷,《碧奴》因真實而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達到了一種人性的深度,它對生存和苦難的書寫與思考感動了那么多讀者,從而具有了世界影響和人道意義。

      四、結 語

      “神話重述”系列作品在創(chuàng)作和批評界反響很大,如何把古代神話資源、本土文化和作家個人的人文理念融合在一起并推陳出新,是這類創(chuàng)作必須面對的問題。在有著幾千年封建統(tǒng)治的中國,每個人都背著沉重的歷史包袱,懷著夢想,在去往“長城”的路上。孟姜女的故事重在凸顯孟姜女本身,而《碧奴》則有了更多的哲學意義和人生命題的意味。蘇童通過對“過去”的改造和重建,通過意象的更新重組和雙重意蘊,讓我們重新回望先民時代的精神寓言和民族神話,表達了對人的關懷,對人性美和人道主義的肯定和渴望。

      [1] 諾斯洛普·弗萊, 弗賴伊. 批評的解剖[M]. 陳慧, 袁憲軍, 吳偉仁, 譯. 天津: 百花文藝出版社, 2006: 193.

      [2] 顧顧. 蘇童重述中國神話強調“哭”想填補文學史空白[N]. 東方早報, 2005-11-22(4).

      [3] 柳青. 蘇童: 《碧奴》我迄今最成功的小說[N]. 齊魯晚報, 2006-05-09(4).

      [4] 吳義勤. “戴著鐐銬跳舞”: 評蘇童的長篇新作《碧奴》[J]. 南方文壇, 2007, (3): 75-78.

      [5] 吳雪麗, 許巧云. 民間·啟蒙·全球化: 從《碧奴》看一個故事的幾種講法[J]. 文藝評論, 2007, (6): 212-213.

      [6] 巫瑞書. 孟姜女傳說的“兩大系統(tǒng)”說[C] // 顧頡剛, 陶瑋. 名家談孟姜女哭長城.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6: 134.

      [7] 張學昕. 自由地抒寫人類的精神童話: 讀蘇童的長篇小說《碧奴》[J]. 當代作家評論, 2007, (1): 80-84.

      [8] 王達敏. 論文學是文學[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

      [9] 舍勒. 同情現(xiàn)象的差異[C] // 劉小楓. 舍勒選集: 上. 倪康, 羅悌倫, 曹衛(wèi)東, 等, 譯. 上海: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1999.

      [10] 張鵬, 張默. 眼淚的隱喻: 以柔克剛[J]. 上海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7, (5): 87-91.

      [11] 許金榜. 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人道主義思想[J]. 東岳論叢, 1997, (5): 116-117.

      Blue Scenery in Hanshan Area——Study on Goodness, Tears and Humanitarianism in Slave Binu

      SHI Wei
      (Chinese Department, Anhui University, Hefei, China 230039)

      Su Tong was selected as the first Chinese writer of the project of “Myth Rewriting” in the world. Su Tong’s novel Slave Binu was created on the basis of Chinese ancient fairy tale “Meng Jiangnu’s wails toppled the Great Wall”. In the rewriting process, the key point of Su Tong’s narration was skillfully transferred from the traditional narration of “wails toppled the Great Wall” to the narration of “on the road”, in which the events of “miseries and subsistence” were vividly reproduced. In the narration, what the writer wants to express are goodness, love and the humanitarianism believed by people like Su Tong.

      Su Tong; Slave Binu; Humanitarianism

      (編輯:劉慧青)

      I206.7

      A

      1674-3555(2010)03-0112-05

      10.3875/j.issn.1674-3555.2010.03.020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2010-01-13

      施維(1988- ),女,安徽樅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xiàn)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孟姜女蘇童人道主義
      《群眾來信》小說集:蘇童筆下的人性與宿命
      孟姜女的數(shù)學之謎
      淺談蘇童小說《刺青時代》中的創(chuàng)傷書寫
      青年文學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29:19
      孟姜女哭長城?
      金橋(2020年10期)2020-11-26 07:23:34
      縮寫《孟姜女哭長城》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人道主義思想
      跟蹤導練(一)5
      被冤枉
      讀者(2016年11期)2016-05-11 08:41:44
      極度生存狀態(tài)下的人道主義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4
      從《碧奴》看蘇童的騷性
      小說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20
      韶山市| 礼泉县| 高陵县| 连平县| 广河县| 仁布县| 闻喜县| 永吉县| 莱阳市| 新丰县| 贡觉县| 巴彦淖尔市| 疏勒县| 济阳县| 格尔木市| 黎川县| 天津市| 隆林| 故城县| 安阳市| 郴州市| 托里县| 伊春市| 马关县| 青州市| 孟津县| 宜春市| 错那县| 西藏| 天门市| 定兴县| 郁南县| 昌吉市| 织金县| 长垣县| 额济纳旗| 高碑店市| 大石桥市| 垣曲县| 高淳县|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