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繼用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浙江 杭州 310053)
漢語史專書研究的一部新著
—— 評郭萬青著《〈國語〉動詞管窺》
賈繼用
(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浙江 杭州 310053)
郭萬青的《〈國語〉動詞管窺》在占有《國語》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運用傳統(tǒng)語法學的基本研究范式對《國語》動詞進行全然性數(shù)量統(tǒng)計分析,并對《國語》文本中的一些校點以及《國語》文本具體語詞進行了訓詁。
《〈國語〉動詞管窺》;語法;訓詁
國內進行漢語史專書研究比較早的應該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的何樂士先生,何先生對《左傳》進行量化分析,寫出了好幾部關于《左傳》這部先秦重要典籍的語言研究專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漢語史專書研究的論著比較多,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漢語史專書系列和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先秦專書語法研究叢書》為比較集中。
郭萬青的《〈國語〉動詞管窺》是新近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又一部漢語史專書研究方面的著作。本書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 前此的專書語法研究著作,或者考察某部專書的包括詞法句法在內的所有語法現(xiàn)象,如錢宗武《今文尚書語法研究》、張文國《尚書語法研究》、何永清《國語語法研究》、何樂士《史記語法研究》;或者只考察詞類,如殷國光《呂氏春秋詞類研究》等,只有極少數(shù)的學者從專書的某一詞類或者某一語言現(xiàn)象入手進行研究,如張文國《左傳名詞研究》等?!丁磭Z〉動詞管窺》即是以《國語》為語料,以《國語》中的動詞為考察對象,顯得比較細致,能夠說清楚一些問題。
2. 漢語的詞類問題一直以來有著很多的爭議,漢語有無詞類、應該分幾類、詞的二級分類如何分等一直沒有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解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開展的漢語詞類的幾次大討論,實際上也沒有能夠解決問題,對于動詞的判定以及動詞的下位分類同樣存在這類問題?!丁磭Z〉動詞管窺》的引言部分引述了自《馬氏文通》以來的各家關于動詞的定位,從實際的語言事實入手把《國語》的動詞分為“帶賓語動詞”和“不帶賓語動詞”,這種處理方式避免了先入為主,從某種角度上講,照顧到了漢語的意合特征。
3.《國語》研究一直以來都是很薄弱的,自漢以迄于今莫不如此。正像作者在《引言》中所說:“由于歷史學術上的各種原因,其不彰于世者兩千余年矣?!盵4,p2]作者選取《國語》作為語料本身就是一種突破,即從經學的傳統(tǒng)文本范式中解脫出來,從漢語史的研究實際出發(fā),選取更能代表現(xiàn)時性的語料作為考察對象。作者在《引言》中對漢以來《國語》研究的基本現(xiàn)狀所做的梳理提供了很多信息,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國語》研究綜述之作,和本書附錄部分所附的作者個人的《國語》研究論文相映成趣。本書還是1949年以來大陸出版的唯一一部《國語》的專門研究著作。
《〈國語〉動詞管窺》一書主體部分一共四章,分別為“《國語》中的帶賓語動詞”、“《國語》中的不帶賓語動詞”、“《國語》中動詞的特殊用法”和“《國語》動詞例述”。前三部分側重于《國語》一般動詞和動詞特殊用法的綜合考察,最后一部分則只考察了兩個動詞“曰”字和“云”字,這一部分從該書的第227頁到第274頁共47頁的篇幅,對《國語》中的1 325個“曰”字和15個“云”字進行了比較細致的考察,并且考察了古今語法學著作對“曰”字的不同看法,從而得出“古人著重‘曰’字的標記性、符號性等語用特點,而今人則偏重其句法位置和語法功能,故而有古為虛字而今以為動詞的不同認識”的論斷。
該書名為《〈國語〉動詞管窺》,即以《國語》動詞作為基本的考察對象,即注重語法現(xiàn)象的考察,同時也照顧到了具體語詞語義的考察。書中處處可見對于《國語》具體語詞的分析,如第23頁對“賜”、“錫”異形同詞的考察、第33頁對“宣”字的考察、第50頁對“若”字的考察、第76頁對“攜貳”的考察、第80頁對“黷”字的考察等等,不勝枚舉,而且言之有據(jù),基本貫徹了清儒無征不信的學術品格和精神。舉凡《國語》舊注新譯,作者幾乎全部都參考到了。在考察《國語》具體語詞的時候不僅僅熟練運用了固有的訓詁成果,而且還結合考古學、民俗學等相關學科的成果進行綜合考察分析,這樣就使得所分析的詞義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如該書第107頁在分析“耰”字時運用到民俗學的成果,第151頁在考察“齊”字時運用到考古學、古文字學等成果。即便是在一般的語法分析過程當中,作者也相當注重傳統(tǒng)訓詁的運用。該書還對《國語》本文存在的點校方面的問題也提出了一些意見,體現(xiàn)作者在《國語》研究方面的細致工作。通過《國語》這部專書,作者對漢語言史以及漢語言學史提供了補正材料,如“‘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荒,大之也”這一條應是漢語史上傳世文獻當中較早的運用語法分析進行語義闡釋的例子。
當然本書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征引過于繁復,在某些地方幾乎掩蓋了語法分析,有些喧賓奪主。尤其在第三章“《國語》動詞的特殊用法”中,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對各種特殊用法的產生、認定等進行了過多的梳理,當然,這也是作者貫穿整部著作的一個體例,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國語》動詞的研究范圍而進入了漢語史術語的溯源問題,有些偏離中心。再有,或許因為四川大學出版社并非專業(yè)的古籍出版機構,在繁簡轉換和編校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些技術性錯誤。如《自序》第1頁第2段第1行的“才”應為“纔”,第356頁第4條中的“辟”應為“闢”,第132頁注釋②和注釋③的作者順序誤倒。
從《〈國語〉動詞管窺》一書的《自序》和《后記》得知,作者是位剛剛畢業(yè)兩年的碩士,能在兩年的時間內寫出一部30多萬字的漢語史方面的論著,是值得肯定和稱道的。
[1] 何樂士.古漢語語法論文集[C].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 郭錫良.漢語史論集(增補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3] 郭萬青.《國語》中的“曰”字和“云”字[J].國學論衡,(第四緝)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
[4] 郭萬青.《國語》動詞管窺[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校對:韓立娟)
New Works on the Ancient Chinese—— Commentary on Guoyu Dongci Guankui by Guo Wan-qing
JIA Ji-yong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 Zhejiang Busines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Guoyu Dongci guankui, the works which is written by Guo Wan-Qing, does researches on all the verbs in Guoyu.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materials, it gives expository treatise on it.
GuoYu Dongci guankui; grammer; expository treatise
2009-03-07
賈繼用(1970-),男,山東棗莊人,博士,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獻。
H109.2
A
1009-9115(2010)04-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