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榮,李聰明,夏玉玲
(唐山學院 學報編輯部,河北 唐山 063000)
版權頁(Copyright Page)是對書刊的作者、編輯者、出版者以及其他版本情況所作的簡要記載,也稱版本記錄,它集中表現(xiàn)書籍、期刊的內部信息和外部特征信息,是標準著錄要求著錄的項目。版權頁作為出版單位保護自己版權權益的通告,其信息應準確、標準,編排應規(guī)范。
對于高校學報,原國家教育委員會辦公廳1998年修訂的《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編排規(guī)范》和教育部2000年修訂的《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guī)范》(二者簡稱《規(guī)范》)規(guī)定封底為版權頁,應在固定位置標注中文刊名全稱、創(chuàng)刊年和刊期、卷次或年份、期次(也可標出總期次)、出版年月、主辦單位、主編姓名、出版者及地址和郵政編碼、印刷單位、發(fā)行單位、國內統(tǒng)一刊號或準印證編號(用不小于新5號字排?。?、國內代號、國外代號、廣告經(jīng)營許可證號、定價以及出版日期,公開發(fā)行的學報還應以英文標明刊名及上述有關項目。按照《規(guī)范》要求,筆者隨機抽取103家2008年公開發(fā)行的高校學報作為調查對象(其中5家學報未按規(guī)范要求,英文標識缺失),對主要英文標識信息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調查中的學報都是以“校名+學報”來命名,對應的英譯為Journal of +校名的結構。然而由于校名在翻譯中存在著學校性質類名和學科名上的混亂,反映在英文刊名上,易造成歧義可能引起中外讀者的誤解。例如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Journal of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Journal of **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代表某?。?,它們依次是**科技學院學報;**理工大學學報;**工程科技大學學報和**工業(yè)大學學報。如果只看這些英文名稱,很難準確對應是哪一家高校的學報。高校名稱中學科名的英譯,按照譯界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其應以意譯為主,這一點從諸多高校的英譯名中可以得到印證。但在如何意譯上,各校卻未能統(tǒng)一[1]。某家“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譯成Jidian Polytechnic,其中的“機電”直接用漢語拼音表示確實貽笑大方。學報的中英文稱謂應是大學形象識別系統(tǒng)的一部分,維持它們的一致性,可以避免在對外宣傳上的混淆,方便國際的學術交流。
調查中所有學報都對這些信息進行了標注。在對應的英譯中,“出版周期”統(tǒng)一采用了Quarterly,Bimonthly與“季刊”和“雙月刊”相對應。“創(chuàng)刊年”多數(shù)用了Started in+年的形式,有少數(shù)用了Since+年或者Issued in+年的形式。卷期都采用了縮寫形式Vol.和No.,在“總期”上英譯有些變化,有 Sum,SUM,SN:,General SerialNo.,Serial(No.),Total?!霸路荨钡挠⒆g存在縮寫和不縮寫兩種形式。就同一家學報而言其英譯的不規(guī)范之處在于:實詞首字母有大寫,也有小寫;英文單詞縮寫中摻雜著不縮寫,與卷期的縮寫形式表達不一致;縮略符號時有時無。
1. 主管單位
“主管單位”的英文翻譯種類有17種之多,同一中文意思而多種的英譯,難免會有意義曲解、用詞偏頗或不符合英語語言規(guī)范的情況。這些譯法可以概括為下列3種語法結構,即名詞短語、動詞+by、單個名詞。
名詞短語用的次數(shù)最多的有 Competent Authorities,Responsible Institution兩個,這也是比較規(guī)范正確的譯文。有3家學報用的是Competent Authority。英語中有些名詞的復數(shù)形式的詞義不同于單數(shù)形式,單數(shù) Authority多指“權力”,而復數(shù) Authorities才能表示“機構或當局”,所以用Authority的單數(shù)形式顯然不正確,其短語只能譯為“授權的權力”。與其類似的是一家學報也未能正確譯出“單位”,用Institutional Responsibility來表示,其漢語意思可為“機構責任”,顯然也是曲解了“主管單位”的含義。
動詞+by的形式比較多樣,主要的動詞有Administrated,Authorized, Supervised, Charged, Directed等,前3種動詞的意思為“管理、授權、監(jiān)督”,能夠表示所要表達的意義,因此也被多家學報采用。但后兩個詞就有些不妥,Charge作名詞時有“主管”之意,而作動詞時此意被弱化了;Directed本意多指“指導”,用來表示“主管”有些勉強。
個別的學報應用了單個名詞的形式,名詞有 Authority,Supervisor, Sponsor(s)。而Sponsor(s)在“主辦單位”的英譯中用的比較廣泛,所以用在這里時詞義上與“主辦單位”造成了混淆。
主管單位標注的一般是“××省教育廳”或“××市教育局”。筆者發(fā)現(xiàn),同一省的幾份學報,它們對“省教育廳”的英譯也是各不相同。例如調查中包括13份河北省高校學報,其中10家的主管單位是“河北省教育廳”,英譯有6種,最簡潔也是用得最多的是Hebei Education Department,其次就是(the)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bei Province,也有用Bureau of Education of Hebei Province的;而其他3家主管單位是“××市教育局”都是以“×Bureau of Education”進行翻譯。用Bureau來表示“廳”和“局”兩個意思,抹煞了它們之間的級別層次。其他省的高校學報也存在此類現(xiàn)象。中文中理解“部”“廳”“局”是有著遞減的級別隸屬關系的,因此應該要求英譯也能反映出它們之間的級別層次。一個省級的行政職能部門在學報中被冠以多個英文名稱,按理說是不應該的,這會在對外交流中產(chǎn)生不利影響。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也是政府部門未能給自己確定一個標準統(tǒng)一的英文名稱而造成的,所以,隨著對外交往的不斷普及與深入,政府職能部門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隨之加大,能有一個固定且規(guī)范的英文名稱顯然是非常重要的。
2. 主辦單位
“主辦單位”的英譯僅3種,75.5%的學報用的Sponsor的動詞形式,即Sponsored by;除一家學報用Sponsor Unit外,其余學報用的是名詞Sponsor。其實Sponsor的意思就是“發(fā)起者、主辦者”,所以后綴Unit略顯多余。
“主編”的英譯有 5種,一半以上的學報選用 Chief Editor,這是簡潔而正確的;四分之一的學報選用 Editor in Chief,也有一部分用的是Editor-in-Chief。一個是名詞短語,另一個是復合名詞,其意義一樣,都可作為主編的正確譯法。
“副主編”的譯文五花八門,達14種之多,主要不同表現(xiàn)在對“副”的翻譯上。按照頭銜和稱謂的翻譯習慣,一般來說,職位較高的副職人員多采用Vice-,如:Vice-governor(副省長),職務稍低的副職人員多用Deputy來翻譯,所以副總編可用 Deputy Editor-in-Chief來譯。在行政職務中,Assistant指“助手”,可譯作“副”或“助理”,即正職的主要助手,可以和Chief Editor搭配;sub-作為前綴來譯“副”字,有“下級”、“助理”、“次要”之意;其他常用的還有Associate,它們都可與 Editor搭配譯成“副主編”,而且符合英語的搭配習慣。
在主編或副主編姓名的英譯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按照1976年 9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修訂的《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法》第5條規(guī)定,姓名的各個連寫部分,開頭都用大寫字母,如Li Xinhang(李新航)[2]。但調查的學報在姓名的標注中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只占 54%,存在問題之處在于:將姓氏字母大寫或連同名字所有字母大寫;將雙音節(jié)名字分音節(jié)拼寫或使用連字符;將雙音節(jié)名字第二音節(jié)的首字母大寫。
“編輯出版”的英譯所用的基礎詞是Edit和Publish,只是單詞的形式有所變化,其中用動詞被動式+by(即Edited and Published by)的形式最多,其次是名詞形式(Editor and Publisher),也有用現(xiàn)在分詞形式(Editing and Publishing Unit)的。表示“發(fā)行”的單詞為Issue, Distribute,表示“印刷”單詞為 Print,譯法大致和上面相同,都有 3種形式。其中有 2家學報只用動詞過去分詞,后面沒有加介詞 by,為了能夠和前面加by的形式保持一致,而且譯法規(guī)范,by還是不丟掉為好。
調查中學報編輯出版和發(fā)行的單位一般為本學報編輯部,即“××學報編輯部”,其英譯Editorial Office,Editorial Board,Editorial Department使用頻次均等。印刷廠為印刷單位,但有個別學報在英文標識中卻出現(xiàn)Edited and Published by:Beijing Xinhua Printing Factory,顯然對應的行為人錯誤。另有一些學報的自然科學版和社會科學版中的印刷單位英譯不統(tǒng)一,例如Printing House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The Printing Factory of Fuyang Teachers College,英文雖然不同,但卻指的是同一家?guī)煼秾W院的印刷廠。
“發(fā)行范圍”的英譯有12種,其中有多數(shù)學報用的是Distribution Scope;表達“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句式則有18種,充分顯示了中文語義表達的多樣性,也顯示了英語可選詞組的豐富性,但不乏錯誤之處摻雜其中。如Domestically &Abroad和Domestic and Abroad,按照and只能連接兩個詞性相同的詞的語法規(guī)范,這兩組詞中必然有一個是錯誤的。
一方面,學報編輯部普遍缺乏專職的英文編輯,或者編輯缺乏深厚的英文功底,造成英文翻譯錯誤或不符合規(guī)范。另一方面,由于編輯的責任心不強,不管是季刊、雙月刊還是月刊,在上述版權頁提到的標識中,每次出刊要更改的只有期次、卷數(shù)以及出版年月,其他則很少變更,所以自學報版權頁的標識固定下來起,這里幾乎成了學報編輯的編校盲點,更談不上三審三校,雖然封底每期都要重新印刷,但版權頁標識的錯誤或不規(guī)范沒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也就“一錯再錯”。例如一家學報的刊名中“Journal”拼寫是正確的,但在出版編輯、發(fā)行標識中的“學報”卻成了“Joumal”,諸如此類的英文單詞、字母拼寫錯誤,大小寫不一致,漏掉空格或濫用連字符等等現(xiàn)象,不一而足,顯然是編輯工作疏忽,而又審查不嚴所致。
首先,國家標準與學科、專業(yè)規(guī)范之間在某些項目的規(guī)定和要求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執(zhí)行中還不能達到完全的統(tǒng)一和規(guī)范。而且國家標準和專業(yè)規(guī)范,其本身存在不完善、不嚴謹和不確定的地方[3]。如《規(guī)范》對版權頁的英文標識未加提及和規(guī)范。此外,一種刊物的出版,除了應得到主辦單位的監(jiān)察指導外,刊物的主管單位和省市新聞出版管理部門也負有指導的責任,并應有對諸如版權頁規(guī)范化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檢查和監(jiān)督的義務。
各學報要自我檢查,修正彌補,避免出現(xiàn)一般性錯誤。編輯要加強責任心,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
對于同一家學報應做到體例一致,如若用過去分詞+by就都用這種形式,而若用名詞詞組表達也最好保持一致,這樣才使得結構統(tǒng)一,格式對稱,整體上不顯雜亂。
《規(guī)范》如再次修訂時,應明確版權頁中的英文標識的各項要求,規(guī)范其格式、位置和標注用詞,力求形成統(tǒng)一標準。同時刊物的管理部門應定期對學報的編排規(guī)范化進行監(jiān)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