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鑫,周鶴
(天津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天津300191)
叛逆的青春告白:金原瞳小說《裂舌》解析
劉家鑫,周鶴
(天津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天津300191)
金原瞳,日本80后女作家,自幼性格叛逆,少女時期既放棄學(xué)業(yè)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在其成名作《裂舌》中,金原瞳大膽地描寫了身體改造和情愛的故事。通過描述新生代男女主人公怪異的言行舉止,揭示日本另類年輕人群體的生活情境,表達了作者對光怪陸離的社會現(xiàn)象的深刻思考,并試圖倡導(dǎo)理性的復(fù)蘇和家庭社會責任感的回歸。
金原瞳;《裂舌》;日本女作家;身體改造;叛逆少女
金原瞳,1983年8月8日出生,東京都人。在日本當代文壇上,金原瞳被稱為“叛逆型美少女作家”。其父親金原瑞人是日本法政大學(xué)教授、兒童文學(xué)研究者,同時也是著名翻譯家。少女時期的金原瞳是個上學(xué)不太用功的學(xué)生。從小學(xué)四年級開始,她就經(jīng)常曠課,中學(xué)幾乎沒有上過,高一時被校方勒令退學(xué)。但是,金原瞳從小就愛好文學(xué),喜歡閱讀村上龍、山田詠美等當代著名作家的作品,12歲時就開始練習(xí)寫作。中學(xué)三年級時,以親友高中生的身份,參加了其父金源瑞人在法政大學(xué)召開的學(xué)術(shù)研討會。
2003年,時年20歲的金原瞳,在親友們的勸說下,將自己歷時兩年完成的中篇小說《裂舌》投稿給文學(xué)雜志《晨星》,并角逐昂(星)文學(xué)獎,結(jié)果獲得了第27屆昂文學(xué)獎。2004年1月,她仍以《裂舌》榮膺第130屆芥川文學(xué)獎。此舉打破了芥川獎的兩個記錄:一是成為該項獎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獲獎?wù)?,二是獲獎作品為處女作。
金原瞳的《裂舌》一經(jīng)問世,2004年3月出版量就突破了50萬冊,一舉登上了“日本出版物暢銷排行榜”的第一位。在當時的日本社會上,竟出現(xiàn)了這樣的說法,即“開口不提金原瞳,讀盡詩書也枉然”。一時間東京紙貴,評論界為之嘩然。《裂舌》一書中,有獨特的“身體改造”描寫和大量的性愛、暴力等內(nèi)容,因而引起了各方的爭議。
此后,金原瞳又先后出版了《灰色寶貝》(2004)、《AMEBIC》(2005)、《自我假想》(2006)和《向著星星隕落》(2007)等作品。另外,2007年,她以劇本《卡夫卡·鄉(xiāng)村醫(yī)生》進入影視圈。2008年,她參與出版了《9人故事與源氏》。該短篇小說集以日本古典小說《源氏物語》為命題,是與江國香織、角田光代等日本當代八位著名女作家合作編寫的。
金原瞳小說《裂舌》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叛逆少女“路易”在酒店當陪酒女郎維持生計,她看見小混混“阿馬”的蛇舌,深深為之著迷。她打算也像阿馬一樣改造自己的身體,將舌頭一分為二。同時,阿馬也非常迷戀路易,兩人在一起同居生活。此間,阿馬帶著路易來到了朋克①青年“阿柴”的店里玩耍,并要求他給路易穿舌環(huán)。阿柴的店里可以進行各種“身體改造”,如紋身、舌環(huán)等。阿柴本人是一個SM狂②。路易以自己的身體作為條件,讓阿柴為她紋了一個麒麟圖案,與阿馬的龍圖案相匹配。此后,當阿馬不在的時候,路易又多次與阿柴發(fā)生SM性關(guān)系。
阿馬外表粗獷內(nèi)心柔弱,路易非常迷戀他。阿馬曾為保護路易打死了一個小流氓,還拔下那家伙的兩顆牙齒作為愛的見證送給了路易。路易一直跟阿馬住在一起,但并不十分了解真實的阿馬。有一天,阿馬被人殺害了,路易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連阿馬的真實姓名和年齡都不知道。最后,路易把阿馬送給自己的愛的證明——兩顆牙齒砸成粉末,放在嘴里,用啤酒沖服喝進肚子里,試圖讓它們和自己融為一體。在給路易做完麒麟的紋身后,阿柴決定不再給別人紋身了。在阿馬死后,阿柴想找一個女人結(jié)婚過正常的日子。
路易并未看清自己的內(nèi)心。她曾試圖勸戒自己,與阿馬之間只是一場游戲,沒有愛情。然而,路易擔心阿馬出事,幫阿馬掩飾犯罪,還想知道究竟是誰害死了阿馬。當路易找不到阿馬時,她的內(nèi)心又是恐慌的。路易埋怨阿馬的懦弱,但她還是愛上了那個比自己小1歲的阿馬。在尋求肉體刺激的同時,路易也將心交給了阿馬。正如小說最后所寫道的那樣,路易將牙齒砸碎吃了下去,想讓阿馬的愛與自己融為一體,一起活下去。
《裂舌》這部小說,以當時流行的“身體改造”為話題,圍繞著叛逆少女路易、混混兒阿馬以及朋克青年阿柴,描寫了三人之間的痛苦的情愛關(guān)系。文章內(nèi)容十分大膽,既有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身體改造”情景,又有令人作嘔的SM性游戲細節(jié),還有令人膽顫心驚的紋身場面。這些另類的行為近乎變態(tài),讓人匪夷所思。
誠如日本著名作家村上龍所說:金原瞳通過《裂舌》構(gòu)建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神秘世界,一個屬于迷茫期青年們的“純粹”的精神世界。這些迷茫的青年們,希望自己永遠活在這種“精神世界”里,不去觸碰人世中復(fù)雜的交際。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灰色地帶,在一次次碰壁后,這些青年們發(fā)現(xiàn),純粹的黑色也許比灰色來的更加直接和簡單。所以本文也通過女主人公路易之口,傳達了一些新生代女青年的心聲——我想待在太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做一個地下的住客。
這些新生代的青年們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做著各種驚世駭俗的舉動,比如,在耳垂兒上打個眼兒穿個環(huán)兒、舌頭尖兒切成兩半兒或者也裝個環(huán)兒,等等,試圖用“改造身體”的行為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他們不喜歡用父母給起的名字,在圈子內(nèi)與人交流時使用自己取的代號。他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別人規(guī)劃,總是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來獲得另類感受。這些青年們一方面喜歡尋求刺激,以體驗痛感刺激來獲取那種自己還活著的信息;另一方面他們又時常感到迷茫,希望借助酒色聲樂來麻痹這種空虛。而當恣意放縱后,他們又依然會覺得內(nèi)心的極度空虛,然后再試圖利用糜爛的生活和變態(tài)的情趣麻痹自己,使自己能夠短暫地達到興奮的頂點,并且還虛幻般地認為自己也是很充實的。
作者通過描寫男女出場人物的另類行為,真實地表現(xiàn)了當代年輕人的心態(tài)和生存方式。書中的女主人公路易,就是日本新生代少女的一個典型代表。她熱衷于“身體改造”,已經(jīng)不滿足于一般性的耳朵上的粗孔,還想要在舌頭上穿環(huán),甚至于將麒麟圖案刺在自己身上,試圖以這些另類行動獲得內(nèi)心的安定。她希望通過刺激感官來達到麻痹內(nèi)心,從而達到逃避現(xiàn)實的目的。然而,其內(nèi)心卻越來越空虛,這種空虛感壓得她長時間內(nèi)喘不過氣來。直到最后,阿馬的去世才喚醒了路易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使得路易走出了她人生的十字路口,重新勇敢地站在了陽光下,可以相對快樂地笑著向自己的過去道別。
小說《裂舌》中的年輕人對愛情很迷茫,弄不清愛情與性欲的區(qū)別。他們冷淡家庭,生活放縱,終日紙醉金迷。就如女主人公路易所說,她也是有父母的,和父母也沒有什么矛盾,但別人總是要把她當成孤兒。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確實有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無力改變社會,想通過改變自己來達到一種叛逆。就像小說《裂舌》里的人物們一樣,可能有的人會走極端。但是,如果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也會重新回到正常的社會中來。就如同阿馬的死使得路易和阿柴重新回到戶籍名的世界一樣,他們也能過起了新的生活,不再叛逆。
當今日本社會,經(jīng)濟發(fā)達,物質(zhì)富足。但在此社會情形之下,青年們卻流露出空虛和身處都市的孤獨感。作品《裂舌》就是想要說出都市年輕女性心中的那種感受。作品故事情節(jié)既描寫生動又令人感到不安。《裂舌》中所描繪的情景,舉凡種種怪異言行,不僅僅出現(xiàn)在日本,在其他國度也有可能出現(xiàn)。新生代的青年們究竟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精神意識,這是很值得讀者思考的。在當前物欲橫流的時代,究竟怎么樣才能教育好新生代,怎樣才能讓新生代們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這是一個應(yīng)該深入探討的課題。
金原瞳的作品《裂舌》讓我們獲得諸多反思。一方面,當代年輕人的思想意識和精神世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guān)注。在過去的日本,父輩們努力使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把自己成為集體的一員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之一。然而,現(xiàn)在的日本年輕人已經(jīng)不再像老一輩那樣了,他們更喜歡標新立異,更需要展示自己的獨特之處,希望以此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另一方面,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越來越強烈,鴻溝變得越來越深。每一個人都會有孤獨、寂寞的感覺。越是表象繁華,內(nèi)心的孤獨感就越發(fā)明顯。這不僅僅是日本特有的問題,而是人類社會所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
這部小說背景色調(diào)灰暗,氣氛壓抑,作品主題表現(xiàn)趨向頹廢、黯淡。這種壓抑氣氛和頹廢表象,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埋藏著許多隱患的社會現(xiàn)實。這些隱患,往往威脅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很容易成為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物質(zhì)的豐盈能否掩蓋精神的空虛和腐化墮落?怎樣才能讓年輕人充滿希望地生活?國家的前途和社會的未來在哪里?對于現(xiàn)代化國家或即將步入現(xiàn)代化行列的國家來說,這些問題委實值得深思、發(fā)人深省。
金原瞳的小說《裂舌》是一曲叛逆的青春告白。作者通過描述男女主人公怪異的言行舉止,揭示被忽略的日本另類年輕人群體的生活情境,表達了對光怪陸離的社會現(xiàn)象的深刻思考。該作品中有著作者自身的投影,更有著對新生代叛逆人群的一種人文觀照。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沒有僅僅停留在表現(xiàn)叛逆和告白上,而是意在倡導(dǎo)理性的復(fù)蘇,主張珍惜青春和抑制叛逆行為,進而促使全體社會進行反省,呼吁家庭社會責任感的回歸。這一點應(yīng)該是作品的靈魂之所在,也是美少女作家金原瞳的難能可貴之處。
注釋:
①朋克:英文punk的音譯。1975年,位于英國倫敦的圣馬丁藝術(shù)學(xué)校舉行了一場藝術(shù)表演。在表演中,英國的the Sex Pistol(“性手槍”樂隊)提出了punk一詞,是為“反叛”之意。
②SM:Sadism&Masochism一詞的縮寫。意為虐待狂與受虐狂。
[1]金原瞳.蛇にピアス[J].(日本)文藝春秋社:『文蕓春秋』(第130屆芥川獎獲獎作品),2004(平成16年3月特刊號):330~373.
[2]金原瞳.蛇にピアス[M].日本:集英社文庫,2008.
[3]金原瞳.裂舌[M].秦嵐,譯.北京:譯文出版社,2009.
[4]劉家鑫.日本當代小說導(dǎo)讀[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9.
[5]劉家鑫.日本當代女作家小說導(dǎo)讀[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徐星華)
Confession of Rebellious Youth:Analysis of Kanehara Hitomi's Novel Prakeo and Earnings
LIU Jia-xin,ZHOU H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191,China)
Kanehara Hitomi,a woman writer born in 1980s in Japan,was rebellious from infancy.She gave up her school studies and took to the literary creation when young.In her masterpiece Prakeo and Earnings,she boldly describes the body modification and love stories.Through describing the unusual behaviors of its hero and heroine of the new generation,the author tries to demonstrate the young's peculiar life in order to express her profound thinking of the strange social phenomena and to advocate the rational recovery and the return of responsibility for family and society.
Kanehara Hitomi;Prakeo and Earnings;Japanese woman writer;body modification;rebellious girl
I313.074
A
1008—7974(2010)06—0059—03
2010—03—10
劉家鑫(1958-),天津市人,天津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日語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文學(xué)博士;周鶴(1987-),女,滿族,吉林通化人,天津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日語系2008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