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建國以來大學生思想的演變軌跡及其規(guī)律

      2010-04-05 17:50:05郭維平潘澤谷
      當代青年研究 2010年2期
      關鍵詞:價值政治思想

      ◎郭維平 潘澤谷

      建國以來大學生思想的演變軌跡及其規(guī)律

      ◎郭維平 潘澤谷

      60年來大學生群體思想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的變化過程,與社會變革密切相關,大致可分為六個時期,各時期有不同特點。從整體看,政治思想由簡單、統(tǒng)一向復雜、多樣轉變,政治態(tài)度由激進、盲目向理智、務實轉變,價值取向由傳統(tǒng)、單一向現(xiàn)代、多元轉變,價值目標從理想、群體向現(xiàn)實、整合轉變。通過深入分析可發(fā)掘大學生群體思想變化的主要原因及變化規(guī)律。

      大學生 思想變遷 時期劃分 特點規(guī)律

      一、大學生群體思想的變遷與特點

      60年來大學生的思想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的變化過程。關于變化時期的劃分,專家學者基本沿用了黨史的歷史分期,對1990年前的分法比較一致,談松華主編的《中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五個時期的分法較有代表性。改革開放至今的劃分卻不大一致,有以1989年政治風波及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為界,也有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及中共十四大召開為界;分為兩或三段不等。大學生的思想變化與社會變革密切相關,本人認為可分為六個時期。

      (一)1949—1956年:疑慮彷徨—碰撞嬗變—理性認同

      這段時期隨著社會主義改造逐步深入,大學生的思想經(jīng)歷了疑慮彷徨—碰撞嬗變—理性認同的過程。一是疑慮與彷徨。不少人由于舊社會所受教育、家庭出身和歷史方面的原因,在政治上不同程度地對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政府缺乏了解,他們一方面對新中國的建立充滿憧憬和向往,一方面對中國共產(chǎn)黨能否領導人民建設好新中國以及社會主義制度有著一定程度的疑慮。二是思想碰撞與嬗變。為了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黨和國家組織領導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鎮(zhèn)壓反革命這三大運動,使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次觸動,普遍形成了改造舊我、塑造新我的強烈愿望和要求;黨對知識分子“團結、教育、改造”政策的落實和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的深入,使舊社會遺留下來的錯誤思想受到了較為系統(tǒng)的清洗。三是理性認同。隨著新中國建設取得初步成就,他們看到了共產(chǎn)黨好、社會主義好,開始從理性上認同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1956年全國知識分子工作會議召開,明確了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充分肯定了知識分子重要作用,更是極大地鼓舞了大學生,使其深刻感受到了自身價值和肩負的使命,以此標志著大學生社會主義思想的確立。他們紛紛走上與工農(nóng)相結合的道路,把國家的發(fā)展作為自己的責任,總體上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價值取向表現(xiàn)為以國家與集體為本。

      (二)1957—1966年:理想化—集體化—單一化

      這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時期,也是成績與錯誤交織的10年,由于政治運動不斷,具有濃郁的意識形態(tài)“革命”色彩。這時期大學生的思想與價值取向特點是理想化—集體化—單一化。一是理想化,緊跟黨建設社會主義是他們的思想主流。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發(fā)自內心地關心政治,熱愛祖國,理想與“主義”是其精神支柱。1957年經(jīng)歷反右運動,大鳴大放時期有些大學生曾出現(xiàn)政治熱情膨脹,懵懵懂懂地加入到對社會主義新制度的探討和爭鳴之中,與黨和政府不一致而受到了批判,但并沒影響他們的政治熱情;1958年大躍進與教育大革命,毛澤東提出“又紅又?!比瞬排囵B(yǎng)要求,大學生又積極投入到關于“又紅又?!钡拇笥懻撝?,人人爭做又紅又專的新時代青年;20世紀60年代又參與到“四清”運動中。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使大學生政治熱情高昂,思想過于理想化,出現(xiàn)了唱高調、跟風走的情況。二是集體化,在大統(tǒng)一的思想下,大學生面臨的是一整套理想化的宏偉目標與意識形態(tài)要求,普遍自覺地放棄了獨立性,個人服從集體,價值觀念整齊劃一,行為舉止規(guī)范。1964年毛澤東發(fā)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很快成為多數(shù)大學生的自覺行動,“黨和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紛紛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立志為祖國獻身。三是單一化,由于他們的青春活動期主要在新中國建立初期,一方面反復強調與過去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決裂,另一方面思維方式與知識底色受蘇共影響極大,以“左”傾價值觀與蘇聯(lián)文化為主,缺乏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從思想到行動都追求共性劃一,缺乏個性體現(xiàn),與社會文化色彩的單一相輔相成??偟膩碚f,他們關心政治、追求理想、熱情奔放、思想單一,集體主義價值觀占主導地位。

      (三)1966—1976年:政治盲從—思想狂熱—失落醒悟

      這一時期全社會以階級斗爭為綱,大學生處于政治運動的搏擊中,思想變化劇烈,從最初的政治盲從、思想狂熱,逐漸轉為懷疑和覺醒。一是思想左傾、政治盲從,“唯我獨革”。由于自幼輸入腦中的是“左”傾觀念,文革中所接受的更是否定常識的教育,所以思想偏激,政治上并不成熟卻熱衷于“革命”,容易盲從被誤導,價值取向也較狹窄單一,因而成為“文革”政治先鋒。二是虔誠與狂熱。首先他們把毛澤東看成了“神”,作為“毛主席的紅衛(wèi)兵”,發(fā)自內心愿意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拋頭顱、灑熱血,普遍有積極的政治參與意識,因而執(zhí)著于“造反有理”,虔誠地投入文化大革命。烏托邦理想造成了部分大學生宗教式的狂熱盲信并由此帶來災難性的后果,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盲從中喪失了理性,甚至喪失了人性,卷入“打、砸、搶”的狂潮,成為高調政治的犧牲品。三是懷疑與覺醒,文革中后期掀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高潮,大部分大學生走向了農(nóng)村和基層,從改造世界的紅衛(wèi)兵變成需要接受改造與再教育的對象,其心理落差非常大,激昂的思想逐漸失落。尤其是經(jīng)歷了社會上日益表面化的各種矛盾,看到了社會底層的真實面貌,使得他們無法繼續(xù)輕信政治說教,包括“工農(nóng)兵大學生”也開始了自己的思考,產(chǎn)生了對現(xiàn)實的懷疑,價值理念由盲從轉向反思,悼念周恩來的“四·五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種醒悟。

      (四)1977—1989年:奮發(fā)崛起—困惑反思—沖突裂變

      隨著十年動亂結束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高考制度得以恢復,整個社會出現(xiàn)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這時期的大學生總體上作為新一代知識分子開始崛起,思想經(jīng)歷了一個奮發(fā)崛起—困惑反思—沖突裂變的過程。根據(jù)特點可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奮發(fā)崛起階段。1977至1979“后三屆”大學生是國家填補10年知識斷層的中堅力量,社會強烈的期待意識使他們胸懷壯烈,改革開放的熱潮更使他們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充滿關注和期待,“要把失去的青春奪回來”、“為祖國現(xiàn)代化作貢獻”成為整個群體的價值主流。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大學生的心態(tài)都是積極向上的,圖書館座無虛席,是一個理想主義高揚的時期。二是困惑與反思階段。80年代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與恢復,商品經(jīng)濟的負面效應和西方各種思潮的影響開始凸顯,大學生人生價值觀變得復雜和多樣:1980年潘曉的文章《人生的路為什么越走越窄》引發(fā)了關于人生意義的大討論;1982年24歲的大學生張華為搶落糞池老農(nóng)而犧牲又引發(fā)了一場“是否有價值”的討論。在多元化的社會利益矛盾日益公開化以及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雙重影響下,大學生對以前空泛的“政治價值觀”產(chǎn)生了普遍的懷疑與困惑,價值取向轉入反思與批判,但總體上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仍然很強,1983年出現(xiàn)了華山搶險英雄集體,1984年3月中國男排首捧亞洲杯,北大學生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三是學潮紛紜、思想沖突階段。剛剛起步的市場經(jīng)濟在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一些新問題,當時的大學生作為社會精英,在西方所謂政治民主、三權分立等思想影響下,以天生的改革者自居,對社會各個方面進行評論和沖刺,“參政熱”、“民主熱”、“沙龍熱”等一再興起。但他們雖有民主意識,卻缺乏較好的民主素質與法制觀念;雖有參與政治的要求,卻沒經(jīng)過多少社會的歷練,發(fā)現(xiàn)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不協(xié)調就產(chǎn)生了偏激情緒,轉而過分強調自我、輕視社會,以群體為本位的價值觀發(fā)生了裂變。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頭面人物也乘機到各高?;顒?,使一部分人對黨對社會主義產(chǎn)生懷疑,把個人與社會對立起來,發(fā)生了“1989”政治風波。可見,改革開放初期的思想激蕩與困惑、積極的政治參與意識是這時期大學生的顯著特征,但其政治思想缺少“內生性”,容易盲目沖動跟風跑,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又缺乏先思而后行的態(tài)度,對自己的社會角色估計過高,強烈的時代性格與薄弱的內在基礎使他們的思想經(jīng)常處于激烈的沖突之中。

      (五)1990—1998年:新的探索—凸顯務實—尋求整合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加強了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90年代的社會環(huán)境、輿論導向與80年代相比有了根本轉變。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中共十四大召開,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xù)快速發(fā)展起來。這時期的大學生是在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受傳統(tǒng)束縛較少,思想較活躍與理智。特點為:一是進行新的探索?!鞍司拧憋L波后大學生曾進入心理與情感的低谷,隨著黨和政府教育引導,大學生對“學潮”進行了深刻反思,紛紛從西方思潮的影響中覺醒過來,重新審視和尋找自己的精神支柱,掀起了“學馬列”、“尋找毛澤東”的熱潮。90年代初,一股追求馬克思主義理論真諦、渴望提高自身政治素質的潮流在大學生中逐漸形成。二是轉型與務實?!笆袌鼋?jīng)濟促使人追求物質利益和生活多樣性的特征,導致大學生的政治思想趨于復雜和多樣?!雹儆捎谏鐣?jīng)濟成分、利益關系、組織形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給大學生思想造成一定影響,在一部分人政治熱情漸高的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開始“遠離政治”,務實色彩和實惠意識越來越強,出現(xiàn)了“上山”與“下?!?、“讀書”與“賺錢”的討論,厭學風與經(jīng)商風一度蔓延。部分大學生開始認同以功利為目的的實用主義價值觀或個體本位價值觀,關注視野從國家大事轉向個人生活領域,走向個人主義;少數(shù)學生對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三權分立、多黨制等認識不深,甚至津津樂道。這說明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已從整齊、單一向復雜、多樣轉移。三是尋求個人與社會的整合。隨著知識經(jīng)濟的到來和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確定,知識認識開始回歸;東歐一些國家和俄羅斯采用“全盤西化”式的政治和經(jīng)濟改革遇到了重重困難,我國經(jīng)濟卻穩(wěn)定發(fā)展,這一切使大學生對形勢、國情、社會和現(xiàn)實問題有了較深入了解,對政治經(jīng)濟的評價趨于冷靜和務實,開始努力消解自我與社會之間的沖突,注重個人與社會的融合??偟膩碚f,這階段的大學生是在探索中前行,尋求一條個人與社會整合的道路,價值取向在認同和重視知識決定命運的同時,凸顯了“務實”的特征。

      (六)1998年至今:調整開新—理智進取—多元并存

      這一時期對大學生而言有三大變化:一是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大學畢業(yè)的統(tǒng)包分配改為“雙向選擇”;二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成就,全面小康社會正在實現(xiàn);三是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收到了顯著成效。

      這一時期“80后”新一代大學生伴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信息化、網(wǎng)絡化的步伐進入了大學,政治思想與價值取向呈現(xiàn)出調整開新—理智進取—多元并存的特點。一是觀念上的調整與開新。高校改革、社會轉型,促使大學生進一步正視現(xiàn)實生活的一切,再度調整和建構自己的價值觀念,在強調自我價值的同時,開始注重社會價值,并在傳統(tǒng)價值與西方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中構建現(xiàn)代價值觀。他們較少具有前輩那樣強烈的改造社會的責任感,而是更重視完善自己和適應社會,更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目標選擇的目的性和知識學習的功利化愈來愈明顯,個人奮斗精神被空前激發(fā),傳統(tǒng)的集體模式已經(jīng)弱化,新的人際合作方式正在形成,自主自助的意識、能力和習慣不斷強化。二是理智與進取,他們面對社會競爭和西方文化沖擊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基本上能較正確地認識問題和理智地分析問題。教育部2009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顯示:當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與20年前相比發(fā)生轉折性變化。他們堅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高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面旗幟”、“一條道路”和“一個理論體系”,高度信任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一年來黨和政府的工作和領導能力給予高度肯定,對我國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充滿信心。90%以上的學生認同“做人比做事、做學問更重要”。②汶川大地震與北京奧運會期間,大學生敢于擔當、主動奉獻,表現(xiàn)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赤子之心。這一切說明,這一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已趨于成熟,價值觀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正在努力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的結合,改革、進取、創(chuàng)新、務實是大學生價值取向的主流。三是多元性與矛盾性。價值取向多元化更為突出,比如對校園經(jīng)商、追星、沉溺網(wǎng)絡、未婚同居等的寬容與認可,網(wǎng)熱、戀愛熱、經(jīng)商熱此起彼伏。盡管主導價值觀中強調的國家利益至上、集體主義原則等被多數(shù)大學生在觀念角度上認可,卻未必都能轉化成為自己的行動;而西方價值觀所倡導的個人本位、放逐理想也被部分大學生認同,甚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也有一定市場。以自我為中心、政治觀念淡化、知與行脫節(jié)等現(xiàn)象仍有存在??梢姡裉斓拇髮W生正在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傳統(tǒng)價值和西方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中徘徊與探索,尋找個人與社會的共同發(fā)展。

      二、大學生群體思想變化的規(guī)律

      思想意識取決于社會的現(xiàn)實存在,社會的矛盾和發(fā)展左右著大學生的言行,制約與影響著他們的思想發(fā)展。

      (一)經(jīng)濟體制與社會生活的變化決定著大學生思想的基本走勢

      經(jīng)濟基礎決定意識形態(tài)。文革前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jīng)濟,思想也是大統(tǒng)一的。改革開放后,實行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的經(jīng)濟體制,社會的經(jīng)濟成分、組織與分配方式、利益關系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各種經(jīng)濟主體都會為各自的所有制尋求合法的地位與合理的闡釋,自然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念與思想體系,必然影響到大學生的思想。正如有學者所說:“改革重構了利益分配的格局,打亂了原來的利益分配秩序,這是大學生價值觀發(fā)生變化的直接動因?!雹凼袌鼋?jīng)濟帶來的競爭,既能激勵大學生轉變觀念、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奮斗精神,也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在市場經(jīng)濟剛剛起步時期,商品交換原則擴大化,有些大學生應用經(jīng)濟觀點與手段來評判和調節(jié)身邊的一切事物,從而步入了“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誤區(qū)。20世紀90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市場行為不斷規(guī)范與合理,促使大學生在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時,向著合理、規(guī)范、務實的方向發(fā)展;尤其是我國經(jīng)濟保持快速發(fā)展,30年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使大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認識到只有與社會結合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我價值,促使其思想與價值取向朝著理智與社會化轉變??梢?,經(jīng)濟體制的合理性、經(jīng)濟與社會的變革發(fā)展狀況是大學生思想變化的直接動因,起著基礎性的決定作用。

      (二)黨的領導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思想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實踐證明,大學生思想或健康發(fā)展或左右搖擺,都可以從黨的領導及教育方面找到原因。比如,改革開放結束了以主流思想或話語作為社會唯一正統(tǒng)的倫理價值話語的時代,大學生開始勇敢地探討長期不容置疑的價值目標是否合理,這本來是思想的進步,但是黨內卻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了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對意識形態(tài)導引的傾向,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思潮趁機漫延,馬克思主義一元化指導地位受到?jīng)_擊,被鄧小平稱之為“最大的失誤”。意識形態(tài)的混亂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出現(xiàn)了將真理與謬誤一塊拋棄的現(xiàn)象,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油然而生。黨意識到存在的問題,從90年代起加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高校的思想氛圍有了明顯改觀。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高校切實加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環(huán)境有了更大變化,在促進大學生形成當代社會所倡導的政治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方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2008年“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奧運會等一系列考驗中,大學生迸發(fā)出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梢?,黨的領導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學生思想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什么時候黨加強了領導與教育,大學生思想就得到健康發(fā)展;什么時候黨放松了正確思想的引導,大學生思想就會陷入混亂,甚至步入歧途。

      (三)主導文化與社會思潮的起伏影響與制約著大學生思想

      每一代大學生的認識圖式與思想發(fā)展都離不開社會主導文化與社會思潮的影響,社會文化思潮對青年大學生思想的影響不能低估。新中國建立后的十七年,大學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熏陶較深,在建設新中國的浪潮裹挾下,“以天下為己任”和雷鋒精神是文化道德的主流。“文革”中,“造反有理”的極左思潮主導著大學生;“文革”結束后,整個社會思潮是撥亂反正、振興國家,社會強烈的期待意識大大激發(fā)起當時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商品經(jīng)濟的浪潮,使社會的“義”“利”觀念發(fā)生了變化,西方文化滲透加劇,以資產(chǎn)階級民主、自由、人權為內核的政治觀、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以自我為中心的哲學觀與享樂主義、新自由主義等思潮乘虛而入,滲入大學生的靈魂;市場經(jīng)濟衍生的大眾文化又表現(xiàn)出庸俗化,網(wǎng)絡世界和大眾傳媒的消極影響一度凸顯,文化多元化使整個社會不再有至高無上的文化權威,出現(xiàn)了價值選擇的迷茫,大學生只能“跟著感覺走”。中央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主導地位不動搖,以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凝聚人心,加強校園先進文化建設,促使大學生把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與社會發(fā)展相統(tǒng)一,已對大學生思想與價值觀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梢姡髮W生思想敏感,主導文化與社會思潮的起伏直接影響與制約著大學生思想。只有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統(tǒng)領支流文化、引領大學生思想,才能使大學生不斷提高思辨能力,自覺抵制各種“左”或“右”的錯誤思潮。

      (四)社會矛盾與重大事件的發(fā)生導致大學生思想動蕩與變化

      大學生是時代的晴雨表,社會矛盾的激化與社會重大事件的發(fā)生都會使大學生思想有所表現(xiàn)。在社會轉型中,由于利益格局調整和社會構成變化,多種經(jīng)濟成分與分配方式同時存在,貧富差距拉大,利益沖突加劇,黨內腐敗現(xiàn)象滋長,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新型的甚至比較尖銳的社會矛盾。大學生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對社會缺乏客觀、科學的認識,滿腦子理想化的事物,心智幼稚,很容易把一些現(xiàn)象當作本質,陷入自我認識的誤區(qū),甚至對社會產(chǎn)生曲解。但重大社會事件的發(fā)生又往往會改變他們的思想與價值觀念。比如:當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粗暴干涉中國事務,發(fā)生銀河號事件、加入“世貿組織”受阻、轟炸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等事件后,反而使大學生看清了西方國家“和平演變”的陰謀,不再盲目崇外。1998年抗洪救災、2003年抗擊“非典”,使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心得到激發(fā),有學者調查結果表明:抗擊“非典”的經(jīng)歷促使大學生主導價值觀由實用型轉變?yōu)樯鐣秃徒】敌?。汶川大地震引發(fā)大學生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促使他們迅速成長,敢于為祖國為人民承擔,從“小我”轉向人間大愛??梢?,社會矛盾與重大事件的發(fā)生會導致大學生思想動蕩與變化,當代大學生思想的可塑性仍比較大,他們內心蘊藏著強烈的報國之心,但往往被種種世俗的利益關系遮掩,只要我們善于挖掘引導,大學生那種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精神就會噴涌而出。

      (五)大學生群體思想變化特點與社會發(fā)展方向相一致

      大學生的思想變遷特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從整體看,60年來經(jīng)歷了服從—激進—反思—探索—開新與整合各階段,政治思想由簡單、統(tǒng)一向復雜、多樣轉變,政治態(tài)度由盲目、激進向理智、務實轉變,價值取向由傳統(tǒng)、單一向現(xiàn)代、多元轉變,價值目標從理想、群體向現(xiàn)實、整合轉變。這種變化也正是整個社會的變化趨勢:從思想的左傾、僵化和禁錮,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從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和全面小康;從計劃經(jīng)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從“一大二公”到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從固步自封到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社會每一個進步都伴隨著大學生思想的相應變化。正是這一步步社會變革,促使大學生以獨立性、選擇性為特征的自主意識取代了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意識,以開拓性、超越性為特征的創(chuàng)新意識取代了滿足現(xiàn)狀、循規(guī)蹈矩的價值取向??梢姡巧鐣l(fā)展的方向引領著大學生思想的變化趨勢;大學生的思想進步也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

      大學是思想的家園,大學生群體思想的變化非常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我國社會發(fā)展和歷史變遷的時代風貌,認真研究分析大學生思想變化的特點和原因,可以得到有益的啟示,堅持正確的發(fā)展方向,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注:

      ①徐英善.改革開放二十年大學生政治思想軌跡探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9(3):94-111.

      ②2009年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滾動調查表明大學生主流思想出現(xiàn)轉折性變化[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wǎng)站,2009-7-6.

      ③姚本先.新時期大學生價值觀演變的軌跡、特點與原因[J].高等教育研究,2007(4):76-81.

      責任編輯 青 秋

      D430

      A

      浙江省嘉興學院

      猜你喜歡
      價值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星子县| 东辽县| 玉林市| 鄂温| 十堰市| 胶南市| 吉安市| 泰安市| 宁乡县| 威信县| 健康| 墨脱县| 博爱县| 无棣县| 抚松县| 临西县| 博乐市| 江孜县| 察隅县| 嘉黎县| 平乐县| 恩施市| 闵行区| 洛扎县| 建始县| 章丘市| 高邑县| 通化县| 阿巴嘎旗| 镇雄县| 尉氏县| 卓尼县| 民勤县| 梁山县| 凭祥市| 射洪县| 抚顺县| 资阳市| 黔南| 云阳县|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