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芳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鄭州450011)
蘭姆隨筆和《雅舍小品》
周艷芳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河南鄭州450011)
《雅舍小品》深受蘭姆隨筆的影響,但通過對外來藝術營養(yǎng)的消化和吸收,《雅舍小品》納“外援”為“內涵”,達到了渾然一體的化境,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從自我表現精神、文體風格和幽默的特點三個方面,分析了《雅舍小品》和蘭姆隨筆之間相同而又不同的特點,厘清了《雅舍小品》和蘭姆隨筆之間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從而揭曉了《雅舍小品》成功應用“拿來主義”的經典啟示。
《雅舍小品》;蘭姆隨筆;自我表現;文體風格;幽默
梁實秋先生創(chuàng)作的《雅舍小品》始于20世紀40年代,綿延近半個世紀,影響深遠,《雅舍小品》也成為梁實秋及其文章的一個代名詞。《雅舍小品》的創(chuàng)作受到了蘭姆隨筆的很大影響。但通讀《雅舍小品》,作者以小喻大,取身邊瑣事,在文白相濟、古樸雅致且幽默風趣的語言中呈現出獨特的風格,雖納外來影響為己用,但卻達到了渾然一體,不辨痕跡的化境。文章將通過研究《雅舍小品》對蘭姆隨筆的繼承和發(fā)展,分析兩者相同而又不同的特點,以此來探索和總結《雅舍小品》雖采用“拿來主義”、“洋為中用”,但卻融會貫通,并最終達到渾然一體的經驗。
英國Essay,通譯為隨筆,是始創(chuàng)于法國蒙田而發(fā)達于英國的一種散文體裁[1](P94)。英國隨筆有很多杰出代表,比如公認的隨筆大師查爾斯·蘭姆。蘭姆最著名的作品是兩集的《伊利亞隨筆集》和《伊利亞隨筆續(xù)集》。除此之外,在《伊利亞娜》和《查理斯·蘭姆和瑪麗·蘭姆著作》兩個集子中還收錄了蘭姆創(chuàng)作的一些隨筆,因此蘭姆隨筆共有103篇。蘭姆隨筆以其“獨特的觀察點”、“表現自我的個人文體”、“家常絮語的閑話風”和“含淚微笑的幽默味”而聞名于世[2](P94)。
蘭姆的“獨特的觀察點”來源于他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蘭姆做小職員以謀生,愛情和家庭都多遭變故,可謂命運多舛,但是他有一種“執(zhí)著人生,看清人生然后抱著人生接吻的精神”[3](P126)。以此為出發(fā)點,在觀察日常生活和對待身邊事物時,他永遠都感到快樂,總會從瑣碎中發(fā)掘出有趣的東西。通過隨筆,蘭姆用文字為自己描摹出了一幅逼真的“畫像”;“家常絮語的閑話風”,“閑話風”是隨筆的顯著特點。蘭姆寫作隨筆,更像是與友人筆談。他旁征博引,任意閑談,憑借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雖然縱筆馳騁,但所涉內容無不自然貼切、引人入勝;“含淚微笑的幽默味”,蘭姆隨筆的魅力之一為無所不在的幽默。蘭姆飽嘗生活的磨難,但慘淡生活和艱辛人生的痛苦被他以調侃和詼諧的方式巧妙化解,甚至變成有趣的談資。眼淚變?yōu)槲⑿?,幽默的滋味更加深厚,耐人尋味。正因為上述特點,一百年來,蘭姆隨筆一直被公認為英國隨筆的典范。
《雅舍小品》共109篇,分為四集,雖然創(chuàng)作過程跨越半個多世紀,但是《雅舍小品》的精神格調卻始終如一?!堆派嵝∑贰返奶卣骺梢杂谩伴e、隨、雜、散、曲”來概括[4](P43)。
以“閑”為代表的“閑適性”是《雅舍小品》的基礎和靈魂。作者以一種出世的超脫心態(tài),透視身邊的凡人塵事,一事悟一理,圍爐閑聊般地娓娓道與讀者。不僅描摹出普遍而又深刻的人性,還帶領讀者以觀賞的心情去品味人生的雜陳百味?!半S”,《雅舍小品》的內容多是日?,嵤拢髡咝殴P所至,人生百態(tài),躍然紙上,如行云流水,并無定質?!半s”,《雅舍小品》的這一特點體現在內容的“雜”和行文的“雜”上,只需翻開《雅舍小品》的目錄,便可發(fā)現嚴肅如人生,瑣碎如“送禮”,無不包含其中??此茤|拉西扯,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包含其中。行文時,作者旁征博引、游刃中西、古今無阻?!吧ⅰ保伴e人”隨意雜談的文章必然是散淡的,《雅舍小品》“悠遠、深沉”,常在“不經意中談出深刻的哲理,具有一種爐火純青的散淡美”[4](P44)?!扒?,《雅舍小品》摹寫人性百態(tài),行文隨意、散淡,將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納于筆下,但作者并非信筆涂鴉,而是淺中有深、平中見奇。
梁實秋先生學貫中西,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賦予他的深厚底蘊才是構建他獨特文化眼光和文化框架的堅實基礎。雖然《雅舍小品》深受蘭姆隨筆的影響,但在汲取外來文化滋養(yǎng)時,梁實秋先生通過自己的文化眼光和文化框架對其進行了審慎地過濾和選擇[5]?!堆派嵝∑贰穼μm姆隨筆有甄別的“拿來主義”主要體現在自我變現精神、文體風格和幽默的特點三個方面。但即使是在這三個方面,《雅舍小品》也根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屏幕過濾而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在繼承中形成了相同但又有所不同的特性。
英國隨筆引起中國現代散文家和讀者普遍關注的首先便是它那濃厚的個人色彩和比其他散文樣式更自由、更直接、更充分的自我表現精神[1](P96)。蘭姆隨筆對《雅舍小品》最突出的影響也體現在自我個性的突出表現。蘭姆隨筆中不討論重大主題,也不承擔“文以載道”或“啟蒙大眾”的使命。其筆下描述的只是普通的個人世界、瑣碎的日常生活以及平常人的心情和感受。目的只在“描出自己的肖像,讓你熟悉他這么一個人”[6](P329)。但蘭姆有涉筆成趣和點泥成金的本領,不僅讓讀者從字里行間了解到一個真誠的蘭姆,還讓讀者深深感染到他對慘淡人生的執(zhí)著和熱情。同樣,梁實秋本人論述寫作《雅舍小品》的緣由便為“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7](P663)。在行文中,《雅舍小品》往往只是一事述一理。平凡如《孩子》、《老人》、《男人》、《女人》,瑣碎如《請客》、《送禮》都可以作為一個著眼點。作者從容漫談,自然而又機智地通過瑣碎的事情將讀者引領到自己的情感世界中,領會作者闡發(fā)的幽微事理。
雖然在充分表現自我方面,《雅舍小品》師承蘭姆隨筆,但具體的表現方式卻大相徑庭。蘭姆隨筆的情懷表達是奔放的,蘭姆率真而又諧趣,對待讀者的態(tài)度是“個性必露,披肝瀝膽”[8](P9)。但《雅舍小品》中梁實秋的自我表現和情感宣泄是節(jié)制的。因為梁實秋深信文學應“節(jié)制”,他認為:“文學的力量,不在于開擴,而在于集中;不在于放縱,而在于節(jié)制?!保?](P164)所以在《雅舍小品》中,梁實秋不會將情感熱烈地宣泄出來,而是適當地表現,甚至吝嗇到只是流露,或將情感深藏在一片看似無關的文字中,或用一筆點明,隨后戛然收筆,達到了言在意外、言盡而意無窮的境界。
在文體風格方面,英國隨筆是以蘭姆為代表的“絮語風”風格為正宗,“不拘形式(informal)、家常絮語、輕松活潑、親切自然”[1](P101)。蘭姆“個性畢露,披肝瀝膽”,他拉著讀者,談自己的一切,“說到哪里算哪里”[8](P9)。但這種“絮語風”卻是梁實秋要揚棄的?!堆派嵝∑贰返囊淮箫@著特點是簡潔。究其源頭,中國歷代文人都追求文體的簡潔,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梁實秋也將這一特點作為追求的目標,他在《論散文》中,便提出“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過是‘簡單’一義而已”[9](P173)。
為達到文章的簡潔,梁實秋首先做到的是取材內容的“集中”[4](P35)?!堆派嵝∑贰啡〔挠诳梢苑从吵觥捌毡榈摹?、“永久的”人性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一篇文章只聚焦于人性的一個側面,闡明一個簡單而又普遍的道理,點到即止。同時,梁實秋繼承古代散文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推崇文章要“簡短”。除此之外,《雅舍小品》行文時“文白相濟”的特點也確保了“簡潔”這一特點。文言文硬朗峭拔、言約意深且音韻和諧。《雅舍小品》的語言充分吸收了文言文的特點,避免了白話拖沓的毛病,具有言簡意賅且抑揚頓挫的古典美。文中白話,以北京方言流暢明白的結構為主,避免了文言的晦澀,拉近了和讀者的距離,使得讀者更容易理解作者要傳達的情感和意蘊。雅舍小品“文白相濟、言簡意豐”的語言風格也形成了雅舍小品文體雋永、淡中有味的獨特風格。
蘭姆隨筆表現出的普遍而濃厚的“幽默風趣、亦莊亦諧”對《雅舍小品》也產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因為幽默已經成為《雅舍小品》的標志之一,評論家對雅舍小品的幽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堆派嵝∑贰返挠哪艿锰m姆式幽默的真諦。蘭姆的幽默是一種“含淚的微笑”[8](P10),是蘭姆憑以度過多災多難生活的好幫手。對生活的幽默態(tài)度,使得蘭姆擁有寬闊的胸懷,可以有一個“特別觀察點”,所以“可給普通人許多愁悶的事情,他隨隨便便地不當作一回事地過去了”[3](P130)。同樣,梁實秋從年輕時也有“兼濟天下”的宏愿,但政治現實讓他非常失望,人過中年,偏又遠離故土,避居臺灣。這對于深得中國文化傳統(tǒng)滋養(yǎng),熱愛故國家園的知識分子的精神打擊是可想而知的。幽默自然也成為梁實秋排解這種痛苦的良方。
幽默是《雅舍小品》魅力長存的法寶,幽默也幫助作者充分“達意”?!堆派嵝∑贰冯m然不再像中國古代散文以“文以載道”為己任,但受到古代散文的影響,雅舍小品同樣會向讀者講出普遍但重要的道理,只不過講理的方式假以幽默,讀者在輕松和愉悅的心情下,讀至某處會心一笑之后,便很容易接納作者的建議了。
《雅舍小品》受蘭姆隨筆的影響,放下了中國古代散文歷來“文以載道”的架子和莊嚴矜持的態(tài)度,從瑣碎的日常生活著眼,和讀者隨意閑聊,表現出作者完全的自我。但和熱情表現自我的蘭姆不同,深受中國古代散文影響的梁實秋的自我表現是節(jié)制而適度的。在文體風格方面,《雅舍小品》面對的是中國讀者,因此梁實秋在行文中摒棄拗口的歐腔歐調,而采用文白相濟的文字,使得《雅舍小品》具備了濃郁的“古典美”。而在幽默的特點方面,《雅舍小品》深受蘭姆的影響,含淚的幽默讓《雅舍小品》的韻味更為深長,清淡的文字背后是悠長的情思,供讀者玩味。
《雅舍小品》在吸收蘭姆隨筆的營養(yǎng)時,著眼點不在于具體的形式,而是蘭姆隨筆的藝術精髓,也就是其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根本特點:即寬容的處世態(tài)度、個性藝術、自由精神、閑話文體和幽默風趣等思想藝術滋養(yǎng)[2](P43)。行文中,《雅舍小品》雖然也是中西無阻,但梁實秋先生有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他在此框架中,將蘭姆隨筆的藝術精華根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內化為“自身的精神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2](P43),才得以創(chuàng)作出風格獨特以“閑、隨、雜、散、曲”為特征的《雅舍小品》,為后來者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經典的啟示”[2](P43)。
[1]汪文頂.英國隨筆對中國現代散文的影響[J].文學評論,1987,(4).
[2]黃遙.蘭姆隨筆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3]梁遇春.查理斯·蘭姆評傳.[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
[4]薛進.論梁實秋及其《雅舍藝術》[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3.
[5]樂黛云.差別與對話[J].中國比較文學,2008,(1).
[6]沃爾特·佩特,查爾斯·蘭姆.伊利亞隨筆選[M].劉炳善,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7]梁實秋.梁實秋文集[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8]劉炳善.蘭姆及其《伊利亞隨筆》譯序.伊利亞隨筆選[M].劉炳善,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9]徐靜波.梁實秋批評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Abstract:“Yashe Essays”,famous and successful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modern prose,received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from essays by Lamb,an English master of essays.However,through digestion and transformation,“Yashe Essays”have internalized the artistic essence of Lamb’s essays and successfully develop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expressing of individualistic spirit,writing style and humorous wit have been probed into to distinguish the relations of in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Yashe Essays and Lamb’s essays,and to find the answer on how Yashe essays successfully employed the“Borrowing”strategy.
Key words:Yashe Essays;Lamb’s essays;Express of individualism spirit;Writing style;Humorous wit
(責任編輯:劉 明)
Lamb’s Essays and Yashe Essays
ZHOU Yan-fang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I207
A
1008—4444(2010)03—0062—03
2010-04-01
周艷芳(1978—),女,河南濟源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教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