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鑒賞之“如何鑒”

      2010-04-07 11:01陳才智
      名作欣賞·上旬刊 2010年3期
      關(guān)鍵詞:詩詞

      陳才智

      鑒賞學(xué)的建立

      鑒賞也可以成為一門學(xué)問嗎?是的。鑒賞學(xué)可以包括鑒學(xué)和賞學(xué)兩個方面,所謂鑒學(xué),就是詩歌解釋之學(xué),所謂賞學(xué),就是詩歌賞析之學(xué)。

      (一)何謂鑒賞?

      ,亦作“”,同“”。林義光《文源》云:“即之本字?!碧铺m《殷虛文字記》稱:“象一人立于盆側(cè),有自鑒其容之意。” 本義是古器名。形似大盆,有耳。青銅制,盛行于東周?;蚴⑺?大的可作浴盆;或盛冰,用來冷藏食物。有時借為照影之用?!墩f文解字·金部》:“,大盆也。一曰鑒諸,可以取明水於月。從金聲?!薄对姟ぺL(fēng)·柏舟》:“我心匪?!?毛傳:“所以察形也?!?《周禮·天官·凌人》:“春始治?!编嵭?“,如。大口,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溫氣。”篆書的“鑒”,右邊的左上方是一個大眼睛,右上方是一個彎腰的人,正在看盤子里的東西?!拌b”字,古時的意思就是一個人瞪大眼睛彎腰看盤子里的東西。發(fā)展到后來,才引申為照察,審辨,以及照察審辨的能力。所以,鑒賞的鑒,就是鑒定,即辨別并確定真?zhèn)蝺?yōu)劣。

      那么,什么是“賞”?“賞”就是欣賞,即領(lǐng)略和玩賞。這就需要與對象(也就是詩詞作品)有所交流,彼此找到共同語言、共同情感,最終兩者之間達到交匯、契合。詩詞鑒賞無疑應(yīng)當(dāng)包括以上的鑒定和欣賞兩個方面。二者是互相補充的。沒有了解自然不足以言欣賞,所以鑒定是基本的工夫。但是只鑒定而不能欣賞,則只是做到了史學(xué)的功夫,還沒有走進文藝的領(lǐng)域。一般富于考據(jù)的學(xué)者通常容易犯兩種錯誤。第一種錯誤就是穿鑿附會。他們以為作者一字一畫都確有來歷,于是拉史實來附會它。他們不知道藝術(shù)是創(chuàng)造的,雖然可以受史實的影響,卻不必完全受史實的支配??紦?jù)家的第二種錯誤在因考據(jù)而忘欣賞。他們既然把作品的史實考證出來之后,便以為能事已盡,而不進一步去玩味玩味。他們好比食品化學(xué)專家,把一席菜肴的來源、成分以及烹調(diào)方法研究得有條有理之后,使袖手旁觀,不肯染指。但就我們而言,最要緊的事,還是伸筷子把菜夾到嘴里來咀嚼,真正領(lǐng)略領(lǐng)略它的滋味。(朱光潛:《談美——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

      (二)鑒賞與研究

      談到鑒賞與研究的區(qū)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鄭振鐸先生在《研究中國文學(xué)的新途徑·鑒賞與研究》中的描寫:

      濃密的綠萌底下,放了一張?zhí)匍?一個衣衫不履的文人,倚在榻上,微聲的咿晤著一部詩集,那也許是《李太白集》,那也許是《王右丞集》,看得被沉浸在詩的美境中了,頭上的太陽的小金光,從小葉片的間隙中向下睞眼窺望著,微輕便的由他身旁呼的一聲溜了過去,他都不覺得。他受感動,他受感動得自然而然的生了一種說不出的靈感,一種至高無上的靈感,他在心底輕輕嘆了一口氣道:“真好呀,太白這首詩!”于是他反復(fù)的諷吟著。如此的可算是在研究李太白或王右丞么?不,那是鑒賞,不是研究。

      膩膩的美饌,甜甜的美酒,晶亮的燈光,喧嘩的談聲,那幾位朋友,對于文藝特別有興趣的朋友,在談著,在辯論著。直到了酒闌燈滅,有幾個已經(jīng)是被阿爾科爾醉得連舌根都木強了,卻還捧著茉莉花茶,一口一口的喝,強勉的打疊起精神,絮絮的訴說著。

      “誰曾得到過老杜的神髓?他是千古一人而已?!币粋€說。

      “杜詩還有規(guī)矩繩墨可見,太白的詩,才是天馬行空,無人能及得到他。所以倡言學(xué)杜者多,說自己學(xué)太白的卻沒有一個?!编徸恼f。

      這樣的,可以說是在研究文學(xué)么? 不,那不過鑒賞而已,不是研究。

      斗室孤燈,一個學(xué)者危坐在他的書桌上,手里執(zhí)的是一管朱筆,細細的在一本攤于桌上的書上加注。時時的誦著,復(fù)誦著,時時的仰起頭來呆望著天花板,或由窗中望著室外,蔚藍的夜天,鑲滿了熠熠的星。蟲聲在階下唧唧的鳴著,月華由東方升起,庭中滿是花影樹影。那美的夜景,也不能把這個學(xué)者由他斗室內(nèi)誘惑出去。他低吟道:“寒隨窮律變,春逐鳥聲開”,隨即用朱筆在書上批道“妙語在一‘開字”,又在“開”字旁圈了兩個朱圈。再看下去,是一首詠蟬的絕句,他在“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fēng)”二句旁,密密的圈了十個圈,又在詩后注道:“于清物當(dāng)說得如此。”

      這不可以算是研究么?不,這也不過是鑒賞而已,不是研究。

      別有一間書室,一個學(xué)者在如豆的燈光下辛勤的著作著。他搜求古舊的意見而加以駁詰或贊許或補正。他搜集這個詩人,那個詩人的軼事,搜求關(guān)于這首詩,那首詩的掌故,他又從他的記憶中,寫出他的師友的詩稿,而加以關(guān)于他們的交誼及某一種的感慨的話語。他一天一天的如此著作著,于是他成了一部書;那書名也許叫作《某某齋詩話》(例如,《艇齋詩話》《養(yǎng)一齋詩話》《姜齋詩話》),也許叫作《某某軒雜識》(例如,元程《三柳軒雜識》,《說郛》第二十四)。

      這不可以算是研究么?不,這還是鑒賞,不是研究。

      原來鑒賞與研究之間,有一個絕深絕嶄的鴻溝隔著。鑒賞是隨意的評論與談話,心底的贊嘆與直覺的評論,研究卻非有一種原原本本的仔仔細細的考察與觀照不可。鑒賞者是一個游園的游人,他隨意的逛過,稱心稱意的在賞花評草,研究者卻是一個植物學(xué)家,他不是為自己的娛樂而去游逛名囿,觀賞名花的,他的要務(wù)乃在考察這花的科屬,性質(zhì),與開花結(jié)果的時期與形態(tài)。鑒賞者是一個避暑的旅客,他到山中來,是為了自己的舒適,他見一塊懸?guī)r,他見一塊奇石,他見一泓清泉,都以同一的好奇的贊賞的眼光去對待它們。研究者卻是一個地質(zhì)學(xué)家,他要的是:考察出這山的地形,這山的構(gòu)成,這巖這石的類屬與分析,這地層的年代等等。鑒賞者可以隨心所欲的說這首詩好,……說這句話說得如何的漂亮,說那一個字用得如何的新奇與恰當(dāng);也許第二個鑒賞者要整個的駁翻了他也難說。研究者卻不能隨隨便便的說話;他要先經(jīng)過嚴(yán)密的考察與研究,才能下一個定論,才能有一個意見…… (鄭振鐸:《中國文學(xué)論集》,開明書店,1934年版)

      如何鑒?

      鑒,就是要讀懂詩詞,對詩詞的內(nèi)容意旨、詞句含義能夠正確理解和認識。古典詩詞由于時代相隔久遠,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與今天有所不同,古典詩詞用筆有特殊性,加上語言的障礙,要讀懂也頗不容易。不僅如此,要讀懂一首詩,還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敏銳的藝術(shù)感受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社會歷史知識、文化修養(yǎng)、藝術(shù)理論修養(yǎng)、詩詞技巧方面的知識,這幾方面知識和修養(yǎng)的高低,直接影響鑒賞水平和能力。

      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從來傳為美談,也很有一些效法者。其實陶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究竟是不是胡亂閱讀的意思,原本就有問題。至于把不甚了了的地方一眼帶過,如果成了習(xí)慣,將永遠不能夠從閱讀中得到多大的益處。囫圇吞棗,哪能辨出真滋味來?詩詞跟尋常讀物大不相同,只有辨出其中的真滋味,才能受到感染。而辨出真滋味的主要途徑,就是要把握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以便盡可能地接近作者的創(chuàng)作旨趣。那么,由哪里入手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弄清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有關(guān)史實。

      《孟子·萬章下》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睗饪s為知人論世。讀唐宋詩詞要知其人,論其世。文學(xué)作品不同于科技書籍??萍紩苯雨愂稣f明某種知識,很單純;文學(xué)作品表現(xiàn)的是人,是人的思想感情,而人的思想感情總是在一種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對詩詞作品的認知和感受也必須將其放置在它所依托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中,才可以把握和理解。魯迅也告誡:“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這才較為確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當(dāng)然,這里有一個限度的問題。有時候,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在詩中,詩人貢獻給我們的是一個詩的世界,對他的俗世生活的過度追究有時是不當(dāng)?shù)摹?/p>

      有的詩詞,假如不弄清寫作背景和史實,就會不知所云。舉個例子,如李商隱《龍池》:“龍池賜酒敞云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詩寫唐玄宗和新寵楊貴妃在興慶宮龍池設(shè)家宴與諸王、后妃同樂。玄宗善擊鼓,這一天興致很高,停下眾樂親自擊鼓。后二句寫宴罷歸宿,玄宗的兩個兒子薛王李和壽王李瑁,一個睡得香甜,一個老是睡不著。同樣喝了酒,為什么只是“壽王醒”呢?一般讀者自然莫名其妙。可是當(dāng)你了解到楊貴妃原本是壽王妃,后來被父皇唐玄宗看中并奪為己妃這一背景后,就會豁然領(lǐng)悟。試想:壽王身遭奪妻之痛,平日積憤在胸,今晚龍池宴席之上,眼看舊歡成了父皇的新寵,怎能不受到強烈的刺激?因此,他宴罷歸來,不像他老弟胸中無事睡得熟,而是伴著悠長的宮漏,心事重重。羞辱、痛苦、憤慨、煩惱……這一切都包蘊于“醒”字中了??梢娺@是一首諷刺詩,詩人抓住一個細節(jié),含蓄地揭露了唐玄宗的穢行,很是耐人尋味。

      寫作背景有大有小。所謂大背景就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即在某一歷史時期,絕大多數(shù)社會成員所擁有的相同或近似的思想傾向的社會生活基礎(chǔ)。如盛唐時代的意氣風(fēng)發(fā),中唐時期的務(wù)實求真,晚唐的憂患頹喪等,都有很深的時代烙印。再如,北宋的新舊黨爭,南宋的和戰(zhàn)之爭,在許多詩詞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只有大體了解這些時代特點,才可能讀懂這些時代所產(chǎn)生的文學(xué)作品。例如,不了解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追趕隆佑太后到造口壁下的這段國恥的歷史,便很難讀懂辛棄疾“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菩薩蠻》)的辛酸和憤慨,如果不清楚開元、天寶之際重武輕文,唐玄宗溺愛斗雞小兒,使之飛揚跋扈的情況,便難以理解李白“君不能貍膏金距學(xué)斗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xué)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的犀利深刻。

      所謂小背景指的是作家生活的具體年代以及具體的生活經(jīng)歷和人生遭際。例如,不知道陳子昂隨同武攸宜征討契丹時懷才不遇的特殊遭際,便難以理解《登幽州臺歌》那種痛心疾首的憂患與悲憤;不知道李商隱由于政治上的磨難而導(dǎo)致愛情生活的艱辛,便難以理解那些痛徹心扉而又纏綿悱惻的無題詩;不知道李清照前后期生活的巨大落差,便難以真正理解《聲聲慢》一詞近似絕望的幽怨。如果知道李清照早年與丈夫趙明誠每當(dāng)黃昏便同在書齋校閱圖書時互相嬉戲的歡樂情景,再去理解詞中“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的意蘊,自然會別有一番滋味。因此,一般而言,對于詩詞背景了解的程度越深越細,對于它的理解也會越深刻。

      有的詩詞,讀之易懂,也頗生動,但了解其背景后,卻可看出言外另有深意。如唐代朱慶馀《閨意獻張水部》一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睆淖置婵?這首詩寫的是一位新嫁娘的新婚活動。舊俗,新娘成婚第二天清早,應(yīng)拜見公婆,也就是詩中的“舅姑”,由于拜公婆是一件大事,這位新娘一大早就起床梳妝打扮,但還擔(dān)心裝束是否合時宜,能不能討得公婆歡喜,因而“妝罷低聲問夫婿”,羞澀地、小心翼翼地征求丈夫的意見。后二句用筆精細,對這位新娘刻畫入微。從寫“閨意”看,這首詩已完整而優(yōu)美動人。然而從題目上看,作者本意并非在此。此詩又題為《近試上張水部》,就更明白地揭示此詩乃為應(yīng)進士科考而作。唐代應(yīng)進士科舉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將所作詩文寫成卷軸投呈)的風(fēng)氣,以求得其稱揚,并推薦給主持考試的禮部侍郎。朱慶馀此詩是投呈當(dāng)時擔(dān)任水部郎中的詩人張籍。張籍以樂于延譽提拔后進著稱,朱慶馀事先曾向他行卷,臨考前不放心,以新婦自比,將張水部比做新郎,將主考官比做公婆,特意作此詩征求意見。應(yīng)舉對于當(dāng)時的士人來說,就跟女子出嫁一樣是終身大事。女子如能在出嫁后得到公婆的喜愛,地位就穩(wěn)定了;同樣,應(yīng)舉之作如能得到主考官的認可,應(yīng)舉者即可一舉成名,前途無量。可見此詩乃是用比體。這種一箭雙雕的藝術(shù)技巧,真是令人嘆服。

      (二)掌握詩詞用語的特殊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式。

      詩詞和散文的語言表達方式有所差別。散文要求明白順暢,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及實詞、虛詞不可隨意省略、顛倒,語句也不可隨意搬動,否則別人就讀不懂。而詩詞由于受字?jǐn)?shù)、格律和聲韻等多種限制,特別要求精煉概括,可以省去的話就不必說;語句組織,可以變化多端,敘述允許有跳動性。例如“風(fēng)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杜甫:《重經(jīng)昭陵》),用散文表述則須云:提三尺劍掃蕩風(fēng)塵,著一戎衣安定社稷?!伴L疑即見面,翻致久無書”,用散文表述則須云:長疑即將見面不必寫書信,豈料久未見面反而又無書信。一經(jīng)比較,即可見出詩詞與散文語言表述方式的差異。

      詩詞語言的特殊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式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 省略

      詩詞中,代詞及表示連接、轉(zhuǎn)折的虛詞,一般均應(yīng)省略,以使結(jié)構(gòu)緊湊。此外還有以下幾種省略方式:

      ⑴承前或蒙后省。如李頎《寄韓鵬》:“為政心閑物自閑,朝看飛鳥暮飛還?!毕戮鋺?yīng)為:朝看飛鳥出,暮看飛鳥還?!翱础焙汀傍B”,一蒙后,一承前;“還”字還暗示“出”。又如劉商《合溪送王永歸東郭》:“君去春山誰共游?鳥啼花落水空流?!毕戮鋺?yīng)為鳥空啼,花空落,水空流?!傍B”與“花”蒙后省“空”字。

      ⑵交互省。如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睂嶋H上是:昔聞洞庭湖上有岳陽樓,今登上岳陽樓觀洞庭湖。故后面接著寫洞庭湖“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又如王維《晚春嚴(yán)少尹與諸公見過》:“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貧家?!?實際上是:上客到貧家看竹,貧家焚葵招邀上客。此二例皆上下句交互省略。

      ⑶歇后省。如唐彥謙《題漢高祖廟》:“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比?指三尺劍;一,指一土(墳)。由于“三尺劍”?!耙煌痢敝Q謂已習(xí)用,故“劍”、“土”二中心詞雖省略,讀者也一看即明白謎底。又如李頎《古意》:“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逼叱?指七尺軀,省“軀”字。

      ⑷會意省。如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焙蠖淝笆∪ァ敖衲杲袢沾碎T中”,因首句已點出“去年今日”,尾句又有“依舊”,因前有提示,后有暗示,故省略之處,讀者自可會其意。又如賈島《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贝嗽姙閱柎鹗?用答語暗示問語,完整地說應(yīng)為,我在松下問童子:“汝師何處去?”童子答:“我?guī)煵伤幦ヒ??!蔽矣謫?“汝師往何處采藥?”童子答:“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也?!痹娭袑栒Z全部省略,讀者通過答語自可意會問語。

      2、倒裝。詩詞有時故意顛倒語句的通常順序,以突出內(nèi)容,調(diào)和音節(jié),加強語勢。如王維《過香積寺》:“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蓖ǔm樞驊?yīng)為:危石邊泉聲咽,青松上日色冷。經(jīng)倒裝,泉聲、日色更為突出,顯得有聲有色。又如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一聯(lián),實際的語序應(yīng)當(dāng)是“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因為洗衣服的女人歸來,才會在竹林外傳來說說笑笑的聲音,因為打魚的小船順流而下才會使河面上的蓮花搖曳紛披。但仔細琢磨,王維詩句的本意又不僅如此,其意蘊比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因果關(guān)系要復(fù)雜得多??梢岳斫馔蹙S是先聞其聲再分辨其聲音的來歷和原因,先見其形再體悟其蓮動的起因。因此,其中既有平仄的因素,也有內(nèi)容的因素。

      再如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中“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羅髻”三句,兩處是倒裝,“遙岑遠目”是遠目遙岑,即眺望遠處的山嶺?!矮I愁供恨,玉簪羅髻”還是倒裝,即玉簪羅髻,獻愁供恨,那些尖山、團山仿佛都在向我述說著它們的憂愁和怨恨。

      杜甫《秋興八首》其八:“紅稻啄馀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更是倒裝名句。如果按照正常語法邏輯來閱讀,則難以理解,只有按照詩詞特殊句式體會,方能品出其中的韻味。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九引《漫叟詩話》云:“若云‘鸚鵡啄馀紅豆(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便不是好句?!彼麤]有說出為什么倒裝就是好句。其實,這里倒裝不僅使句式奇特,更是出于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正如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卷三十“紅稻”句下注所云:杜詩“時紀(jì)其舊游陂之所見,尚馀紅稻在地,乃宮中所供鸚鵡之馀粒;又觀所種之梧年深,即老卻鳳皇(凰)所棲之枝。既以紅稻、碧梧為主,則句法不得不然也?!?/p>

      3、互文。前后詞語或上下句文義似分實合,互相補充,互相闡發(fā)。例如被譽為“發(fā)興高遠”的王昌齡名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出塞》),便是典型的互文見義,如果按照通常理解,則為“秦朝時的月亮照耀漢朝時的邊關(guān)”,彷佛墜入五里霧中,不得其解,如果知道詩詞的互文法,就會明白:秦漢時期便修筑了邊關(guān),秦漢時的明月已開始照耀關(guān)塞,形象地說明秦漢以來便有邊塞戰(zhàn)爭的問題。此例僅是同一句中前后詞語互文,更多的是上下句互文:作者將同一意思,有意分兩句說,以使句式新奇,意思突出。例如,宋之問《立春侍宴》:“金閣裝新杏,瓊筵弄綺梅。”實指:金閣、瓊筵皆裝新杏、弄綺梅。劉長卿《送道標(biāo)上人歸南岳》:“白云留不住,淥水去無心。”實指:白云、淥水留不住、去無心。互文使詩句上下相對,明分暗合,耐人咀嚼。

      (三)注意全面把握,切忌斷章取義和穿鑿附會。

      藝術(shù)品都是完整的有生命的整體,要對其精神實質(zhì)進行總體理解和把握,不可斷章取義或牽強附會。有時乍看好像很消極頹廢,但細品全詩,則會別有體會。李白的《將進酒》《春日醉起言志》等詩都有這種感覺。前者為名篇,僅錄后者:“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fēng)語流鶯。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焙纹浞家栽娙说母杏X和眼光分析此詩,他說:“你看他第一句就說人生如夢,首尾都鼓吹喝酒,這不是提倡消極頹廢嗎?但是,這首詩里最吸引人的形象是春天的景色,是生命的活動,是作者對于春天的景色和生命的活動的贊美。喝酒也好,唱歌也好,都不過是表現(xiàn)作者對于生活的愛好而已。所以這首詩的主要的客觀意義并不是厭棄生活,而是對于生活充滿了興趣?!?《詩歌欣賞》,《何其芳談詩》,香港:文化資料供應(yīng)社,1977年版,第178—179頁)何其芳本人是詩人,他讀出了李白詩中的意蘊。這對于我們很有啟發(fā)。這是詩人解詩,我們再舉一首學(xué)者解詩之例。

      李白《越中覽古》詩云:“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宮殿,只今惟有鷓鴣飛。”一般理解,本詩是詠嘆歷史興衰無常的作品,感嘆世事渺茫,榮華富貴不能常在。這樣理解基本正確,但當(dāng)我們讀完傅庚生先生的解釋后,卻會有進一步的感受。他說:

      此詩以三句寫當(dāng)年之勝況,而以一句寓傷逝之情。雖只一句,而力足將三句扳倒?!爸唤裎┯小彼淖钟锌盖рx鼎力。此中更有虛實之分際,前三句載敘者雖多,止是“想當(dāng)然耳”,鏡中花,水中月也?!苞p鴣飛”雖只三字,乃是當(dāng)前實景也。此中尤有牽系之淵源,用“鷓鴣飛”三字足以點化上三句,奪“錦衣”、“如花”為“鷓鴣”之魂魄,斂“還”、“滿”為“飛”之幫襯,今日越宮之鷓鴣疑若為昔時錦衣戰(zhàn)士,如花宮女所蛻變也者。水流濕,火就燥,百川匯海,故此詩之尾句乃克為全篇之帥也。(《中國文學(xué)欣賞舉隅》)

      這對于理解本詩的精妙頗富啟發(fā)。多閱讀這樣的分析文字,也可以很快提高我們的鑒賞能力。

      古人說:“詩無達詁”(董仲舒:《春秋繁露·精華》),對于同一首詩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理解,這里既有對錯的差異,也有深淺的差異。因此,我們看到與自己理解不同的說法不必大驚小怪。遇到這種情況,既不要盲從,也不宜固執(zhí)己見,最好仔細分析琢磨:差異是如何產(chǎn)生的,到底應(yīng)當(dāng)如何,然后往深一層思考,這時,往往容易發(fā)現(xiàn)新問題。如果兩種理解均可,就不必在一個問題上花費太多的精力。等到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都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就搞明白了。

      猜你喜歡
      詩詞
      詩詞里的節(jié)日
      毛澤東詩詞抄錄(書法)
      詩詞書法作品
      【詩詞篇】
      家庭“詩詞大會”
      背詩詞的煩惱(下)
      背詩詞的煩惱(上)
      猜詩詞
      春蠶絲盡便會死嗎
      詩詞雖火但也不能綁架學(xué)生
      来安县| 崇左市| 江北区| 包头市| 梁平县| 石屏县| 临泽县| 张家界市| 牡丹江市| 贺州市| 策勒县| 杭锦后旗| 平南县| 麦盖提县| 东乌珠穆沁旗| 山阴县| 泰顺县| 广饶县| 南漳县| 石景山区| 辽阳县| 观塘区| 汾阳市| 尤溪县| 巴彦淖尔市| 青岛市| 克东县| 皋兰县| 嘉定区| 涞水县| 广西| 通江县| 大田县| 榆树市| 苍溪县| 勃利县| 西充县| 九寨沟县| 东至县| 故城县|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