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秦麗云 郭玉梅 陳慧巧
石家莊市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微生物污染現狀研究
張鑫 秦麗云 郭玉梅 陳慧巧
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微生物污染;研究;分析
自1976年美國費城暴發(fā)軍團菌肺炎以來[1],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CBKB)污染對健康的損害效應引起普遍注意??照{通風系統(tǒng)可以維持室內溫度、濕度及清潔度,但同時因為熱交換盤管、肋片及周邊部分滯留的凝結水逐漸蒸發(fā)形成盤管四周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為病原微生物創(chuàng)造了適合的繁殖場所[2],室內空氣中的細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物極易以此為媒介迅速擴散,造成疾病的傳播與流行。通過隨機抽取石家莊市內三星級以上賓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進行送風中細菌總數、真菌總數、β-溶血性鏈球菌等微生物污染狀況的檢測、分析與評價,以了解石家莊市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微生物污染現狀,為預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至2009年石家莊市內三星級以上賓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117份送風空氣樣品、111份風管積塵樣品檢測結果。
1.2 樣品采集 依據公共場所衛(wèi)生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GB/T17220-1998),隨即抽取30個石家莊市內使用集中空調的三星級以上賓館作為采樣單位。依據《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衛(wèi)生規(guī)范》進行樣品采集。
1.2.1 送風空氣樣品采集:①采樣點的確定:在每個賓館的5%~10%客房室內設立采樣點,距集中空調送風口下風方向15~20 cm處采集送風空氣樣品;②采樣環(huán)境條件:采樣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必須在正常運轉條件下,并關閉門窗1 h以上,盡量減少人員活動幅度與頻率,記錄室內人員數量、溫濕度與天氣狀況等;③采樣方法:無菌操作,使用六級篩孔空氣撞擊式采樣器,以空氣流量為28.3 L/min,在采樣點采集515 min。
1.2.2 風管積塵樣品采集:①采樣點的確定:在清洗后確定檢測的每套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的主風管中(如送風管、回風管、新風管)至少選擇5個代表性采樣點;②采樣面積:每一點采樣面積應為50 cm2;③采樣方法:用擦拭法采樣。在風管的采樣位置確定采樣面積,并將采樣面積內風管內壁上的殘留灰塵全部取出。整個采樣過程應無菌操作。使用無紡布、密封袋。采樣在風管清洗后的7 d內進行。
1.3 檢測指標 送風中微生物的檢測包括細菌總數、真菌總數、β-溶血性鏈球菌的檢測。風管內表面微生物的檢測包括細菌總數和真菌總數的檢測。
1.4 檢測方法 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送風中微生物的檢驗方法依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衛(wèi)生規(guī)范》附錄D;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風管內表面微生物的檢驗方法依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衛(wèi)生規(guī)范》附錄I。
1.4.1 送風中和風管內表面細菌總數的檢測:將用撞擊法采集細菌后的營養(yǎng)瓊脂平皿置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48 h后,計數菌落數,根據采樣時間及空氣流量,將結果換算成cfu/m3。營養(yǎng)瓊脂及沙氏瓊脂由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技術研究所北京陸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1.4.2 送風中和風管內表面真菌總數的檢測:將用撞擊法采集真菌后的沙氏瓊脂平皿置28℃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7 d,第5天開始,逐日觀察并于第7天記錄結果,將結果換算成cfu/m3。沙氏瓊脂由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技術研究所北京陸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1.4.3 送風中-溶血性鏈球菌的檢測:將采樣后的血瓊脂平板置37℃恒溫培養(yǎng)箱中,并且在5%CO2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48 h后觀察結果。血瓊脂平板鄭州安圖綠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4 風管積塵樣品中微生物檢測:將擦拭物無菌操作加入到0.01%Tween-80水溶液中,做10倍梯級稀釋,取適宜稀釋度1 ml傾注法接種平皿。
1.5 判定標準 依照《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衛(wèi)生規(guī)范》進行判定:送風衛(wèi)生要求:細菌總數≤500 cfu/m3、真菌總數≤500 cfu/m3、β-溶血性鏈球菌不得檢測。風管內表面衛(wèi)生要求:細菌總數≤100 cfu/cm2、真菌總數≤100 cfu/cm2。
2.1 送風中微生物的檢測結果 在117份樣品中有5份細菌總數超標,最高的達587 cfu/m3,最低的為 <7 cfu/m3,平均菌落數為117 cfu/m3,真菌總數檢測結果均在標準內,檢測值最高達 126 cfu/m3,最低值為 <7 cfu/m3,平均菌落數為23 cfu/m3。未檢出-溶血性鏈球菌。
2.2 風管內表面微生物的檢測結果 檢測111份,其中細菌總數≤100 cfu/cm2合格 108份(95.73%),真菌總數≤100 cfu/cm2合格率100%。
空調送/回風系統(tǒng)作為連接室內、外環(huán)境的橋梁,肩負著為室內人員和設備提供良好的空氣品質的重要任務。但是在工程實踐中常由于其設計、運行和維護的不合理導致了大量致病細菌和真菌的孽生,近幾年國內外關于空調系統(tǒng)污染的研究表明,通風空調成了室內污染源之一。在影響空氣沉降微生物的環(huán)境參數(溫度、相對濕度和風速)中,相對濕度的影響最為明顯,與真菌濃度呈顯著的正相關性。人員的活動也對集中空調機組的微生物有明顯的影響。
本次檢測顯示送風中微生物的檢測結果合格率為95.73%,風管內表面微生物的檢測結果合格率為97.30%,表明送風中空氣受微生物污染。這些污染物不僅能積聚在空調系統(tǒng)內部,且還會以氣溶膠的形式散播在室內空氣中,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大量繁殖,對暴露人群的健康構成了威脅,極易引起相關疾病的發(fā)生和傳播。這就需要從事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衛(wèi)生管理工作的人員要嚴格執(zhí)行《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衛(wèi)生規(guī)范》,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應當保持清潔,采用機械清洗方法。空氣過濾網、過濾器和凈化器等每個月檢查或更換1次,空氣處理機組、表冷器、加熱(濕)器、冷凝水盤等每年清洗1次,送風管、回風管和新風管等風管系統(tǒng)的清洗應當符合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清洗規(guī)范。通過這些措施來更好的預防空氣傳播性疾病的發(fā)生,保障公眾健康。
1 涂舫.公共建筑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污染控制方法的研究.同濟大學,2006,25-60.
2 沈紅,趙霞赟,蔣興祥.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tǒng)微生物污染檢測與評價.現代預防醫(yī)學,2006,7:35.
R 117
A
1002-7386(2010)15-2104-02
2010-03-18)
050091 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張鑫);河北省石家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秦麗云、郭玉梅);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醫(yī)院(陳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