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見星廬賦話》對清代律賦藝術(shù)的評析

      2010-04-08 10:51:59何新文彭安湘
      關(guān)鍵詞:作賦館閣

      何新文,彭安湘

      (湖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湖北武漢430062)

      論《見星廬賦話》對清代律賦藝術(shù)的評析

      何新文,彭安湘

      (湖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湖北武漢430062)

      林聯(lián)桂主要生活在乾隆后期及嘉慶、道光年間,這正是清代律賦創(chuàng)作活躍、作品繁富的時期。林聯(lián)桂十分關(guān)注、重視當(dāng)時的館閣賦創(chuàng)作,其著作《見星廬賦話》實質(zhì)上即是一部館閣賦話。在這部著作中,林聯(lián)桂以具體作品為例,以“生新”、“見巧”為旨?xì)w,評論了嘉慶時期館閣律賦的藝術(shù)成就,探析了諸如賦題、賦韻、對偶、擬古等作賦技巧,既保存了較多館閣律賦作品和作賦史料,更體現(xiàn)了時人評時賦的“當(dāng)代性”賦論特點?!兑娦菑]賦話》兼具清代賦論與律賦文獻(xiàn)的雙重價值,在歷代賦話中別具特色,值得研究古代文學(xué)尤其是研究清代賦史者注意。

      林聯(lián)桂;見星廬賦話;館閣律賦藝術(shù);賦論史

      清中期廣東吳川文人林聯(lián)桂的《見星廬賦話》,以主要篇幅論評清代律賦藝術(shù)及其作法,“是賦論、賦史特別是清代律賦研究中的頗具特色之作”[1]159。但因該書流傳不廣,新的標(biāo)點本尚未問世,人們研讀不便,故以往的評說大多語焉不詳。本文擬在現(xiàn)有研究的基礎(chǔ)之上,對《見星廬賦話》關(guān)于清代館閣律賦的藝術(shù)評論,作一較為集中的評述。

      一、清代翰院律賦之盛與林聯(lián)桂對館閣賦的重視

      林聯(lián)桂(1774—1835)主要生活在乾隆后期及嘉慶、道光年間,這正是清代律賦創(chuàng)作活躍、作品繁富的時期。

      據(jù)《清史稿·選舉志三》載:“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jīng)命題,謂之制義。”這是說清代科舉考試用八股時文,而不考賦。但清代翰林院的館試(庶吉士朝考、散館考試)、館課及“大考”則考試律賦。而在當(dāng)時,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及晉升為翰林官乃是仕途升遷的重要途徑,頗為士人所注重,因而寫作律賦也自然成風(fēng),各種律賦選本也因此廣為傳播。如乾隆后期朱一飛所輯《律賦揀金錄》收律賦106篇,咸豐間景其濬所輯《四家賦抄》收吳錫麒、顧元熙、鮑桂星、陳沆四名家律賦108篇;專收館閣律賦的賦集,較著名者有鐘衡《同館課藝》、法式善《同館賦抄》等。又據(jù)孫福軒博士《清代賦學(xué)研究》稱,其所搜集乾隆和同治、光緒三朝編輯的館閣賦選即多達(dá)三十余種[2]210。故道光七年余丙照《賦學(xué)指南·自敘》說:“我朝作人雅化,文運光昌。欽試翰院,既用之而歲科兩試及諸季考,亦藉以拔錄生童,預(yù)儲館閣之選,賦學(xué)蒸蒸日上矣?!蓖?,吳東昱《賦學(xué)指南敘》亦言:“我朝文運昌明,自翰院以及小試,莫不試士以賦,賦學(xué)之盛,追漢唐而軼宋明矣?!痹谶@里,余、吳二人都談到了當(dāng)時翰院館閣律賦的興盛情況。而比較集中地論評館閣賦作的賦話專書,則是亦輯于道光初年且略早于余氏《賦學(xué)指南》的林聯(lián)桂《見星廬賦話》。

      林聯(lián)桂十分關(guān)注當(dāng)時的館閣創(chuàng)作。他喜讀館閣詩賦作品,其《見星廬館閣詩話》既稱贊法梧門輯刻《同館課藝》為“一代之淵?!?,又在《自序》中敘載說:嘉慶己卯(1819)在京邸為夏課時,“乃近取館閣詩讀之,意有所得,遂厘為《館閣詩話》二卷”。其著述中,除有《見星廬館閣詩話》外,還有《見星廬館閣詞稿》;《見星廬賦話》雖未以“館閣”名書,實質(zhì)上也是一部館閣賦話。

      《見星廬賦話》,《清史稿·藝文志》著錄,是道光二年(1822)林聯(lián)桂“買舟游岱(泰山)”時所輯。這年,他48歲,正值鄉(xiāng)舉之后久客京邸、連年會試不利的中年時期?,F(xiàn)有清光緒間吳崇宣輯《高涼耆舊遺書》本①(清)林聯(lián)桂《見星廬賦話》,載清吳宣崇輯《高涼耆舊遺書》(《中國叢書綜錄》著錄為“高涼耆舊遺集”),光緒十八年(1892)高城聯(lián)經(jīng)號所刊本;又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版今人王冠輯《賦話廣聚》亦收入。,由吳川吳宣崇校訂,石城江敏中、江國康、江慎中、江履中、江家俊等復(fù)校。

      全書10卷約8萬言,其內(nèi)容頗為豐富:卷一綜括康熙時陸葇《歷朝賦格》之意區(qū)分“文賦、騷賦、駢賦”三體,概述漢至明代“古賦”尤其是駢賦的演進(jìn)及其作法;卷二至卷九,主要是以清代館閣律賦作品為例論律賦藝術(shù)及其作法,并兼及賦與詩及駢文、律賦與八股文的關(guān)系,當(dāng)時文士作賦故事;卷十則錄載林氏自作回文《臨雍講學(xué)賦》及《圣駕東巡謁陵禮成賦》等三篇頌圣之作。

      《見星廬賦話》對當(dāng)時館閣賦的重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見星廬賦話》的主要篇幅是論當(dāng)時館閣賦。全書自卷二至卷九用整整八卷的篇幅論嘉慶館閣律賦,所征引整篇或整段的館閣賦作品多達(dá)200余篇。其中,如卷二提及的賦家賦篇就有:鮑桂星《夏日之陰賦》,黃鋮《秋水賦》,奎耀《擬潘安仁射雉賦》,胡達(dá)源《探海賦》,裘元善《秋海棠賦》,蔣超曾《瓜飲賦》,吳其彥《應(yīng)天以實不以文賦》,蔣立鏞《甄陶在和賦》,張日晸《中者天下之大本賦》,趙先雅《五官牧民賦》,馬伯樂《抱一為天下式賦》,楊峻《修辭立其誠賦》,龍汝言《三階平則風(fēng)雨時賦》,朱德華《大法小廉賦》,蔡家玗《耕織圖賦》,王培尊《聞行知賦》,吳其?!对茻o心以出岫賦》,陳沆、蔡如蘅同題《星宿海賦》,顧元熙《蘭修館賦》,計20人22篇。

      第二,關(guān)注館閣賦“因時相題”的作賦習(xí)尚和作賦活動?!兑娦菑]賦話》在品評嘉慶館閣律賦藝術(shù)的同時,也頗注意當(dāng)時館閣的作賦習(xí)尚與作賦活動。如卷三云:“館閣中言歷法之賦”,其最佳者如成世瑄《靈臺儀像賦》、但明倫《齊七政賦》“二作,古法今法,略具于篇,可為言天文者之一助”。又曰“賦用卦名對偶,近來館閣喜用之”,又曰“治河無上策,自古難之”,如讀周祖培《星宿海賦》、鄭瑞玉《疏川導(dǎo)滯賦》、陳沆《馮蠵切和題賦》“三作,而治河之原委,略見于此”;卷四云“近時館閣之作,工擬體者亦復(fù)不少”;卷六云“館閣多用律賦”;卷七云“近來館閣喜用干支巧對”;卷九載嘉慶年間皇帝巡幸木蘭舉行秋獼舊典,“近時館閣賦之者甚夥”,如陳沆、楊九畹、胡達(dá)源等人的同題《木蘭秋獼賦》,“讀此,可悟因時相題之法”。這里的所謂“因時相題”,表明了館閣賦作者頌載朝政的創(chuàng)作趨向。

      時人的作賦活動,如卷五所載吳振棫作《秋柳賦》、《落花賦》,黃玉衡作《羅浮蝶賦》事,即是嘉慶賦壇頗有價值的作賦史料。如敘黃玉衡作《羅浮蝶賦》云:

      近得黃侍御玉衡《羅浮蝶賦》,體物精微,筆墨都帶仙氣,真推此題絕調(diào)也……侍御向官京邸,與盛廣文大士,譚農(nóng)部敬昭,吳解元梯、黃校錄培芳、張進(jìn)士維屏、黃孝廉釗,并余為八人,數(shù)為文酒之宴,分題刻燭,各褒一集,共訂千秋。而侍御忽忽下世,三閱寒暑矣。今讀斯篇,語語為仙蝶寫生,卻語語為自己寫照,睹賦思人,涕橫沾臆。

      既敘作賦緣起、當(dāng)時賦壇情形,又有賦論家對作賦者友情和賦篇情感內(nèi)容的評說,頗可幫助讀者了解林聯(lián)桂及當(dāng)時文人的交游與創(chuàng)作活動。

      第三,明確敘載了翰林院館課、散館及“大考”的作賦活動。如卷四敘載:“(嘉慶)甲戌(1814)同館之賦,工于押虛字之韻者”,有蔣立鏞《博選為本賦》,龍汝言《擊缽催詩賦》,祝慶蕃、陸以烜《蘭亭修禊賦》,伍長華《金帶圍賦》,襲元善《闔門左扉賦》,祁寯藻《洋表賦》,張玗鳩《拙而安賦》,王丙《龍見而雩賦》,端木杰《魯風(fēng)鞋賦》,吳杰《知白守黑賦》,葉惟庚《天積眾精以自剛賦》,徐銑《月餅賦》,萬承宗《執(zhí)兩用中賦》、《智燭信符賦》等,計14人21篇;“(嘉慶)丁丑(1817)館課,工于押虛字”之賦,有朱階吉《學(xué)然后知不定賦》,裕泰《人情以為田賦》,徐培深、周貽徽、毛樹棠同題《踴水機賦》,潘光岳《五官牧民賦》,郎葆辰、李鈞、陳澐同題《學(xué)然后知不足賦》,張日晸《中者天下之大本賦》,時式敷《民得四生賦》,趙先雅《五官牧民賦》,岳鎮(zhèn)東《支離為簡要賦》,祥寧《農(nóng)乃登麥賦》,王金策《菖蒲拜竹賦》,陳肇《民得四生賦》,陳功《盤山賦》,龐大奎《龍見而雩賦》,強望泰《豳風(fēng)圖賦》等,計19人28篇。

      另外還提到“嘉慶戊寅(1818)大考,翰詹題是《澄海樓賦》,以‘故觀于海者難為水’為韻,其時欽取一等一名者,則潘學(xué)使錫恩也”;又“(嘉慶)甲戌(1814)散館,題為‘盤圓盂方’,此正兩扇題格。其一等一名則為吳太史慈鶴”;“甲戌散館題為《三階平則風(fēng)雨時》”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見星廬賦話》對當(dāng)時館閣賦的重視,主要表現(xiàn)為對館閣律賦藝術(shù)的賞析及評論,我們將在下文作重點評述。

      二、《見星廬賦話》對館閣律賦藝術(shù)的論析

      《見星廬賦話》自卷二至卷九,以具體作品為例,以“生新”、“見巧”為旨?xì)w,論評時人館閣律賦藝術(shù),解析律賦作法技巧諸如賦題、用韻、對偶、用字、擬古等,發(fā)表了頗具特色的賦論見解。

      (一)論賦題

      律賦是命題作文,能否把握好題義題旨即所謂審題,怎樣恰到好處地破題、切題,往往是作賦成敗的關(guān)鍵,因而自唐以來律賦對此都極為重視。如唐人《賦譜》曰“凡賦題……當(dāng)量其體制,乃裁制之”①(唐)無名氏《賦譜》,見[美]伯夷《賦譜略述》附錄《賦譜原文》,載《中華文史論叢》第49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清余丙照《賦學(xué)指南·論詮題》說“賦貴審題”。林聯(lián)桂則以嘉慶館閣賦為例,具體闡述了賦題的重要性及其用法技巧。

      首先,是要正確審題,認(rèn)清是何種題目,解透題旨,從而能夠“避熟取新”,在人所習(xí)見的賦題下寫出“栩栩欲活”的新意來。如《見星廬賦話》卷六曰:

      論古之題,固喜縱橫馳騁……而能手拈此以文賦之氣格,加駢賦之精工,竟體如一筆之書,對偶有單行之氣,致足法也。

      賦題有枯而能腴,俗而能雅,點綴映媚,戛戛生新,渲染襯烘,栩栩欲活者。如胡承珙《安肅菜賦》……《棉花賦》……二作,皆人人眼中所有,人人筆下所無。

      賦題有論古言今、有俗有雅,有不同的體類要求。如“安肅菜”、“棉花”這樣看似枯俗的題目,館閣賦家胡承珙則能別出心裁,避俗入雅,渲染描摹得“戛戛生新”、“栩栩欲活”,具有了雖“人人眼中所有”卻“人人筆下所無”的藝術(shù)效果。

      若遇到枯寂的說“字”題,則應(yīng)努力“破寂潤枯”,寫出“新穎警切”之賦:

      王介甫《字說》,竹犬為笑,竹馬為篤,久貽誚于東坡。穿鑿附會之談,原非大雅所尚。然賦家往往遇此等題,如“止戈為武”、“三人成眾”、“一大為天”之類,又不能不因文釋義,征引《說文》作渲染烘襯之資,為破寂潤枯之計,此亦可備賦家之一格也。(卷五)

      林氏舉嘉慶時賦家吳孝銘《以一貫三為王賦》“耳呈而圣功備矣、口禾而和氣應(yīng)之。援心生為性之文,統(tǒng)三才而并貫”等賦句為例,指出此作“戛戛生新,可法也”;又舉王文驤《三畫連中賦》“蓋眾所歸徃謂之王,參夫三極;而因而重焉斯曰貫,定以一中”諸警句,評之為“亦同一匠巧”,“皆新穎警切者也”。

      就賦題類型而言,說理賦題或許更難工雅。但嘉慶后期館閣賦中,卻有能手寫出不少或“精警老當(dāng)”、或“明白曉暢”的理題之賦。對此,《見星廬賦話》卷五,用較多篇幅作了專門的總結(jié)論評,如曰:

      賦遇理境之題,更難工雅。須得躡根探窟之思,印泥劃沙之筆,語無理障,文即賦心,乃稱上乘……說理無頭巾之氣,練韻見手眼之高,此亦理題之精警者;

      理題義蘊甚闊大,每有掛一漏萬之虞,而能手卻尋出兩大意,包一切,掃一切,囊括全題,所謂群言得其要者是也。如陸庶常堯松《誠者圣人之本賦》,中幅尋出“修己、治人”兩意;李太史象鹍《思艱圖易賦》,中幅尋出“君道、臣道”兩意之類是也。

      上述數(shù)則,分析了理題“義蘊闊大”、“更難工雅”的特點,指出寫作理境題“須得躡根探窟之思”,更提出了“語無理障”、“說理無頭巾之氣”的要求。除此而外,還具體總結(jié)了一些理題佳作的作賦經(jīng)驗,如:“近人理題之妙,往往正喻夾寫,雙管齊下,此法最為警露”;“‘顏苦孔卓’題,本揚子《法言》,理境希微,最難名狀。而何編修彤然一賦,以凌厲無前之筆,寫欲罷不能之神,手法最為清健”;“理題之精警而老當(dāng),古樸而遒勁者,莫如陳殿撰沆《其自強不息賦》”;“理題有說理明白曉暢,無格格不吐之談?wù)撸缤醣吨v易見天心賦》”。

      至于取材經(jīng)書之賦題,林氏則欣賞“以經(jīng)賦經(jīng)”之作。如曰:以《易經(jīng)》為賦題,“能手偏斧藻《易》言,以《易》賦《易》”,如吳孝銘《閑邪存其誠賦》;龐大奎《主善為師賦》,“題本《書經(jīng)》,而通篇多取材于《書》,以《書》賦《書》”。

      其次,是要點醒賦題字面,握定題中要緊字眼。《見星廬賦話》卷三云:

      文章三字訣,曰“新、警、醒”。而醒之一字,施之試賦尤宜。題中實字固要醒,即題中虛字亦要醒。

      林氏在舉蔣超曾《中必迭雙賦》摹寫“雙”字、李象鹍《經(jīng)正則庶民興賦》摹寫“興”字以證“能迭醒實字”,胡達(dá)源《首夏猶清和賦》關(guān)合“猶”字、吳杰人《情以為田賦》關(guān)合“為”字為“能迭醒虛字”;又以徐煥營《道同術(shù)賦》摹寫“同”字為“迭醒實字之最爛漫者”,趙先雅《崇正若指南賦》摹寫“若”字為“迭醒虛字之最爛漫者”,并評曰:“細(xì)閱此種,自無肥頭大腦、眉目不清之病。”

      又卷七,論遇干支字面之賦題時,以為應(yīng)于“賦內(nèi)多用干支點綴映合題面”,有如吳孝銘《十二時竹賦》多用“丁、甲、庚辰、甲子”之類干支字映合題面,乃所謂“干支字面之題,用干支字面作映合,為本地風(fēng)光之法”。律賦審題,既要點醒虛、實字面,更應(yīng)握定題中要緊字眼。卷二第二條云:

      賦題字面,固宜點綴清醒,而名手卻將題中要緊之字層層點透,迭喚重呼。如徐熙畫梅,千瓣萬瓣,卻無一瓣重復(fù),令閱者目眩神奪。

      林聯(lián)桂認(rèn)為“此訣近時館閣多用之”。然后分析吳其彥《應(yīng)天以實不以文賦》,抓住賦題中“應(yīng)天以實”字面,一連用“以健應(yīng)天”、“以和應(yīng)天”、“以八征應(yīng)乎天”、“以五位應(yīng)乎天”、“以禮樂應(yīng)乎天”、“以德刑應(yīng)乎天”六句分層點透,緊扣題旨意蘊逐步拓展深化。其他如吳其彥、蔣立鏞同題《甄陶在和賦》握定題中要緊之“和”字、趙先雅《五官牧民賦》握定題中之“五官”、張日晸《中者天下之大本賦》握定題中之“中”、馬伯樂《抱一為天下式賦》握定題中之“一”字等,雖迭喚重呼,卻無一重復(fù)。故“諸如此類,題字一噴一醒,然可法也”。

      再次,是要明確題義層次,用種種方法因題制局,逐層敘寫。如卷二首條曰:

      賦題不難于旁渲四面,而難于力透中心。而名手偏能于題心人所難言之處,分出三層兩層意義,攻堅破硬,題蘊畢宣,乃稱神勇。

      林氏接著舉鮑桂星《夏日之陰賦》、裘元善《秋海棠賦》等六賦為例。如鮑賦緊扣題中夏日之“陰”這一關(guān)鍵詞眼,中三段分“巖谷之陰”、“林樾之陰”、“亭館之清陰”三層展開;裘賦緊扣題中“秋”字,中三段分“吟客尋芳”、“旅客他鄉(xiāng)”、“少婦工愁”三層極寫人們悲秋之況,均有“攻堅破硬”、“力透中心”之效,是“皆于題心生出三兩層意義,使題扃洞開者”。

      律賦之題,既有于“題心”分出“三層兩層意義攻堅破硬”,還有按題義分為“兩扇題”、“三扇題”的。這又如八股文作法,相題作文,題中含有兩項論點的即作“兩大扇”,題中含有三項論點的即作“三大扇”[3]5。

      這“兩扇題”,蓋如《賦譜》所說的賦題“雙關(guān)”。如唐李程《金受礪賦》,題中“金”與“礪”就是兩層意義,故其賦起手謂“惟礪也,有克剛之美;惟金也,有利用之功”,因而李調(diào)元《賦話》卷三評之曰“雙起雙收”,“穎悟人即可作制義讀”。對此,《見星廬賦話》卷四論道:

      賦有兩扇題法,須以兩平還之,如八股之兩扇格。如甲戌散館,題為“盤圓盂方”,此正兩扇題格。

      然后舉例,如獲甲戌散館吳慈鶴《盤圓盂方賦》云:“若夫貯水之器,盤以圓呈……爰有盂也,以方自持?!秉S玉衡賦云:“觀夫盤之為器也,平走珠圓……乃若盂之為制也,類方壺之峭削?!薄侗P圓盂方》賦題字面四字,“盤圓”與“盂方”正是兩層意思即所謂兩扇題格。吳、黃諸賦,均從這兩扇并寫,故林氏評之為:“此皆以兩扇還題,不分軒輊,可法也?!?/p>

      兩扇而外,還有三扇題。《見星廬賦話》卷四曰:

      賦有三扇題,亦須三平還題,如八股三扇題之法。如甲戌散館題為《三階平則風(fēng)雨時》。

      然后舉王炳瀛賦云“其為上階也……其為中階也……是為下階”,說明是怎樣分三層敘寫、怎樣以三平還題的。林聯(lián)桂還指出“然此題,亦有化三扇為兩扇者”,如龍汝言賦云:“粵若上階巍煥,天子圣明,……若乃中階、下階,以馮以翊?!敝T如此類,就與八股文作法相同,據(jù)此也可以看出清時館閣賦受到時文的影響。

      (二)論起手與句式

      所謂“起手”,即賦的開篇起筆,也就是唐以來律賦的“破題”,如浦銑說:“律賦最重破題。”[4]371清代律賦也很重視起手破題,如《見星廬賦話》既高度評價“唐人駢賦,制勝尤在起手。陡然而來,全題之巔也踞,全題之氣已吞,全題之字逼清,全題之神欲動……此處最能動目”(卷一);但更多的還是論清代館閣律賦的起筆之法。如卷六曰:

      賦有如題直起,不必裝頭作冒,而古質(zhì)樸重,屹如山立者,此法最為館閣中制勝之技。如黃尚書鉞《謝鎮(zhèn)西泛江聞詠詩聲賦》起筆……達(dá)侍郎麟《飲易三爻賦》起筆……皆原題直起,深得唐人遺法。

      除這深得唐人遺法的“原題直起”之法外,清館閣賦還有“頌圣直起”。如卷七云:“賦有頌圣直起者,矞皇典重,尤屬應(yīng)制所宜。如吳侍郎其彥《應(yīng)天以實不以文賦》云‘圣天子德鏡高懸,意珠朗瑩’……諸如此類,可相題摹仿之耳?!?/p>

      駢、律之賦的句式,多以四、六為常。但林聯(lián)桂對于能突破四六而有創(chuàng)格的佳作,也頗欣賞。如《見星廬賦話》卷一說:“駢賦之體,四六句法為多,然間有用三字迭句者,則其勢更聳、調(diào)更遒、筆更峭、拍更緊,所謂急管促節(jié)是也?!庇终f:“駢賦起筆,有用單句直起,領(lǐng)起通篇之勢者。此法最稱老橫。如江淹《別賦》起句云‘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白居易《賦賦》起句云‘賦者,古詩之流也?!绱祟愓呱趸?,今之試賦多仿之?!边@是對“用三字迭句”及“單句直起”的肯定。再如卷六曰:

      賦之起手處,有用七字句,如一七言絕句者,此唐初四杰之體。此格生新,最足拓人心目。如程太史恩澤《月中桂賦》起手云:“桂花氤氳滿天闕,東海聞香西海沒。誰家露苑生好風(fēng),一夕珊珊入明月?!?/p>

      近時館閣之賦,起手有迭用四字句,似未到題而題之巔已踞,題之氣已吞,題之韻已流,題之腦已監(jiān)。此訣最為超妙。如錢庶子林澄《海樓賦》起手云:“海遠(yuǎn)天青,樓高云駐。一層試登,萬景爭赴。”

      館閣賦既有“迭用四字句”的“超妙”之作,又有“用七字句”的“生新”之法,而上例所舉程恩澤《月中桂賦》,起手四句全用七言,整齊瀏亮,生動清新,韻律鏗鏘,讀來宛如一篇七言絕句詩,真可謂“最足拓人心目”。

      (三)論用韻

      作賦限韻,是律賦區(qū)別于古賦的重要特征。賦的限韻,是指寫賦要用所限定韻部的限定字押韻。唐代律賦限韻字?jǐn)?shù)雖有二至十韻等多種形式,但在科舉試賦中則多以八韻為主。故《見星廬賦話》卷一云:“唐人駢賦多以八韻解題。后之試賦率用此式?!辟x既限韻,那么在所限的范圍內(nèi),如何選韻用字,講求平仄規(guī)律、押韻次序,以達(dá)聲音協(xié)諧,就有很重要的意義。對此,《見星廬賦話》也有較多論及,如曰:

      賦題所限官韻,近來館閣巨手,固須挨次順押,不許上下顛倒。而且順押之韻,每韻俱押于每段收煞之句。此亦見巧爭奇之一法。(卷二)

      賦篇押韻,一般要依次用韻,即按照所限定的韻序先后挨次順押。但清館閣律賦不僅要求依次順押,還規(guī)定每韻腳字應(yīng)押在每韻或稱每聯(lián)四句的最末一句,如林氏在此段論說之后,所舉蔣立鏞《博選為本賦》、吳其?!对茻o心以出岫賦》、陳沆《星宿海賦》三作,就是典型范例。故林氏最后總評道:“以上三作,皆研煉精工,每韻俱押于煞句之末者也?!庇志砣唬?/p>

      古詩古賦,間有用過轉(zhuǎn)葉韻者,有重沓韻者。律賦則不然,凡賦題所限官韻,或數(shù)字之中有一二韻相同者,挨次順押之中,上下雖同一韻而前后不許重沓。此之不可不知也。

      凡賦題所限之韻,有一二字相同者,前后固不許重沓。即韻字非相同而一二字同出一韻者,挨次順押之處,前后亦不許重沓。此之又不可不知也。

      這兩則所論在挨次順押之處,更有“不許重沓”細(xì)則,可見清律賦對押韻的講求之嚴(yán)。以上是論押韻次序,林氏在每段論說之后均舉清律賦作品為例具體說明之,可使讀者了解或效法。

      限韻之賦押韻,以押虛字最難工巧自然。浦銑《復(fù)小齋賦話》、李調(diào)元《賦話》、王豈孫《讀賦卮言·押虛字例》等多有論及?!兑娦菑]賦話》卷四亦認(rèn)為:

      館閣之賦多限官韻,仿唐人八韻解題之例。然間字韻、限助語、虛字最為棘手。而大家偏從此處因難見巧,意外出奇,令閱者幾忘其為虛字也

      然后再舉如蔣立鏞《博選為本賦》押“唯”及“其”字韻、龍汝言《擊缽催詩賦》押“皆”字韻、祝慶蕃《蘭亭修禊賦》押“之”字韻、伍長華《農(nóng)乃登麥賦》押“乃”字韻等為例,最后總結(jié)說:“皆甲戌同館之賦,工于押虛字之韻者也。丁丑館課,工于押虛字,所謂課虛無而責(zé)有者,亦多有可采之句?!?/p>

      “禁體詩”,是一種遵守特定禁例寫作的詩,如宋歐陽修雪中約客賦詩,約定凡“玉、月、梨、梅、練、絮、白、舞、鵝、鶴、銀等字,皆請勿用”。后蘇軾《聚星堂雪》詩《序》記載此事,并贊賞歐陽修“于艱難中特出奇麗”[5]248?!兑娦菑]賦話》卷四,則以清潘錫恩《澄海樓賦》為例而論“賦亦用禁體”云:

      詩有禁體,如蘇東坡《聚星堂雪詩》之類是也。賦亦用禁體者,殆避熟取新、偏師制勝之一法也。如嘉慶戊寅大考,翰詹題是《澄海樓賦》,以“故觀于海者難為水”為韻,其時欽取一等一名者,則潘學(xué)使錫恩也,其賦仿歐陽禁體,凡字涉水部者概不用。

      賦用禁體,當(dāng)然是一種有特別要求的用韻形式,更能見出作賦者“避熟取新、偏師制勝”的功夫。

      (四)論對偶

      律賦本自駢賦衍變而來,對對偶句式、意義和聲音等方面的要求更為講究。如唐人《賦譜》對律賦隔句對的論述就頗為細(xì)密,指出上句四字下句六字的“輕隔對”、或上六下四的“重隔對”,是唐律賦最重要的對偶形式。其實,四六隔句對在此后歷代的律賦中也仍然最常運用。

      《見星廬賦話》論對偶的篇幅不是很多,但仍以具體賦篇為例,道出了清代律賦在對偶方面的苦心經(jīng)營。如卷三指出:“賦用卦名對偶,近來館閣喜用之。然偶一為之,自然湊合則可,若有意專以此見長,終非大雅所尚?!本砹凇罢摴胖}”時,談到對偶“難于字整句工”,而若“有單行之氣”,就足以法之。卷七則對清人律賦用數(shù)字、干支字等較為特別的對偶現(xiàn)象進(jìn)行了分析評論,如其論以數(shù)字對偶說:

      文章算博士,自來與“點鬼簿”同譏。然題遇“十八學(xué)士登瀛洲”、“三十六宮都是春”之類,又不能不借數(shù)目字面層層剔透,苦心與為分明也。然后再舉具體賦篇賦句為例說:

      朱學(xué)使階吉《十八學(xué)士登瀛洲賦》,其起段云:“十八子名符圖讖,寶箓先題;十八齡躬歷戎行,琱戈早戢?!逼渲卸卧疲骸拔迳踉贫酥?,一條銜頭上之冰。詞定翻瀾,十八灘之璇源噴瀉;筆真搖岳,十八盤之丹嶂峻嶒。迭或成雙,三十六之洞天足領(lǐng);駢還得四,七十二之福地齊登?!薄?/p>

      卿學(xué)士祖培《三十六宮都是春賦》,其前段云:“于三百六十六五度,可知氣朔之盈虛;觀三百八十四爻,是驗行生之招揭。”其中段云:“……雖為六十四卦之乘除,不啻三十六宮之附屬。《屯》《蒙》以下,二十四本十二之所成;《咸》《恒》而后,三十二乃十六而已足?!?/p>

      上述朱、卿諸賦,將數(shù)字、卦名這些原本枯燥的文字恰到好處地運用在賦句之中,不僅對偶精工,而且還使賦篇增添了一份學(xué)理之氣和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故林聯(lián)桂頗為肯定,以為“皆同一匠巧”。

      接著,又以兩則文字,論以干支字對偶。如前一則說“賦有干支字面之題,賦內(nèi)多用干支點綴,映合題面”,如吳孝銘《十二時竹賦》之類。又一則云:

      近來館閣喜用干支巧對,徑有題目非干支字面,而賦內(nèi)喜用干支對偶者,亦避熟趨新之一法也。如楊庶常峻《無逸圖賦》云:“無耽于逸,期寅畏之功深;相譜為圖,著丁寧之意厚?!薄愂9Α栋俟妊龈嘤曩x》云:“黍生己而禾生寅,盼知時之好雨;祈于辛而耕于卯,冀應(yīng)候以流膏?!?/p>

      林聯(lián)桂認(rèn)為:“干支字面之題,用干支字面作映合,為本地風(fēng)光之法?!倍鲜鲞@兩例,題目并非干支字面,但賦內(nèi)卻用了干支字對偶,如楊賦“寅畏”對“丁寧”,陳賦“己、寅”對“辛、卯”。當(dāng)然更是“避熟趨新”之法了,林聯(lián)桂評之為:“此皆以干支對偶,為新巧者也。”

      (五)論“擬體”賦

      所謂擬古,即模擬前人之作,這是自漢以來古代賦史上源遠(yuǎn)流長的作賦現(xiàn)象與作賦方法之一,也是從來論賦者并不回避的論題。對此,《見星廬賦話》亦有自己的看法,其卷四曰:

      賦家擬體,譬諸書家臨帖。正如雙鵠摩空,不必此鵠之貌似彼鵠也。而不能禁此鵠之神不似頗鵠也。故擬古之賦,有貌似者,有神似者,有神貌俱不似而以不似為似者。唐賢以來多矣。

      而近時館閣之作,工擬體者亦復(fù)不少。如吳侍郎其彥《擬李程日五色賦》……以不似為似者也;孫太史源湘《擬庾子山小園賦》……慕擬逼真,此以絕似為似者也;李閣部照《擬唐王子安七夕賦》……不特神貌兼似,而且發(fā)乎情止乎禮義,大有《三百》之遺;常農(nóng)部恒昌亦有《擬唐王子安七夕賦》,華縟茂密,情致渺綿,追擬古人,十得八九……許學(xué)使邦光《擬陸宣公登春臺賦》……鮮潔妥適,大近唐人;李庶常逢辰《擬鮑明遠(yuǎn)舞鶴賦》……古質(zhì)生動,方之明遠(yuǎn)作,不減唐臨晉帖;王庶?,|慶《擬庾信華林園馬射賦》,清新逼近開府……

      又卷六曰:

      荀卿《禮》賦,為賦家文賦之祖……尤未極燦爛之觀也。羅庶常永符《秋為禮賦》,直仿荀卿《禮賦》體格,而四通六辟之論,千門萬戶之形,直能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

      館閣多用律賦,而獨能研都煉京,直入漢人之室者,如阮云臺《盛京恭謁三陵成禮賦》,陳閣部荔峰師《擬潘岳藉田賦》,淵懿古穆,自是一代大手筆。而后來嗣響,能以古賦為律賦,上下縱橫,奇古生辣,居然雄視等輩者,則莫如程太史恩澤之《雪夜入蔡州》一賦。

      以上數(shù)則,均征引清賦為例,比較評說近時館閣擬作之賦與前賢原作的短長優(yōu)劣,論析了擬古之賦“神貌兼似”的辯證關(guān)系,表明了林聯(lián)桂對時人擬體賦要與原作“異曲同工”、“直能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的藝術(shù)追求。

      三、《見星廬賦話》律賦評論的價值特色

      《見星廬賦話》以較大的篇幅和較為豐富的內(nèi)容來評論清代律賦藝術(shù),其價值特色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該書以八卷(卷二至卷九)的主要篇幅,舉具體作品為例評析清代館閣律賦的藝術(shù)成就,可以說是一部以律賦品評為主的賦話集,既表明了賦話作者對當(dāng)時館閣律賦的重視,體現(xiàn)了時人評時賦的“當(dāng)代性”賦論特點,同時也在歷代賦話中別具特色。

      其次,雖然《見星廬賦話》指導(dǎo)律賦欣賞和寫作的性質(zhì)明顯,而理論性、系統(tǒng)性不強,并且在論古、律賦之別及駢賦的演進(jìn)與“古賦”的分體方面承襲陸葇之說,乃至于在列舉賦篇時尚有駢律不分、作者時代先后錯亂之??;但該書在析評清代律賦時仍不乏賦論見解,如該書舉大量具體作品為例,以“生新”、“見巧”為旨?xì)w,論評清代館閣律賦的藝術(shù)成就,解析館閣律賦作法技巧諸如賦題、用韻、對偶、用字、擬古等,并論及賦與詩及八股時文的關(guān)系。其中,尤其突出了賦家的“因難見巧”、“避熟取新”、“戛戛生新”,強調(diào)了律賦創(chuàng)作雖“人人眼中所有”卻能“人人筆下所無”的藝術(shù)境界,即具有啟迪意義。還有,其論“擬體”賦,頗為深入地論析了所謂“神、貌”之“似”或“不似”的意涵及其辯證關(guān)系,充分表明了對擬古之賦“神貌兼似”、“異曲同工”,“且發(fā)乎情止乎禮義”,乃至于“直能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的審美意向。這是在目前所見古代關(guān)于“擬古”賦或所謂“擬體”賦的論述中,最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賦論。

      再次,該書作為一部以清代館閣律賦品評為主的賦話集,在品評時賦的同時,征引整篇或整段的館閣律賦作品多達(dá)200余篇,保存了較多在當(dāng)時有影響的清人律賦作品,錄存了豐富的清律賦文獻(xiàn);此外,也還記載有一些史傳未載的作賦故事。因此,《見星廬賦話》兼具有清代賦論與律賦文獻(xiàn)的雙重價值,值得研究古代文學(xué)尤其是研究清代賦史者注意。

      [1]何新文.中國賦論史稿[M].北京:開明出版社,1993.

      [2]孫福軒.清代賦學(xué)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8.

      [3]啟功.說八股[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2.

      [4]浦銑.歷代賦話校證[M].何新文,等,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陳邇冬.蘇軾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

      I222.4

      A

      1001-4799(2010)06-0078-07

      2010-04-0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基金資助項目:07JA751034

      何新文(1953-),男,湖北通城人,湖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古典目錄學(xué)研究;彭安湘(1974-),女,湖南湘潭人,湖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2008級博士研究生。

      熊顯長]

      猜你喜歡
      作賦館閣
      聲聲慢·作賦桃花庭榭
      故雨吟
      館閣體:整整齊齊才最好
      難圓舊夢
      七旬感悟
      老友(2019年4期)2019-05-10 03:32:20
      館閣體的興盛、極致與消亡
      宋代館閣藏書流失探究
      文化
      健康人生(2017年12期)2017-12-21 02:25:56
      國慶抒懷(二首)
      含笑花(2015年1期)2015-03-12 01:38:09
      論北宋國家藏書制度的完善
      圖書與情報(2012年1期)2012-04-29 06:19:58
      鄂托克旗| 东乡族自治县| 绵阳市| 赤壁市| 谢通门县| 桃源县| 科技| 孟村| 钟祥市| 扎赉特旗| 吴旗县| 唐河县| 扎赉特旗| 昌邑市| 涞水县| 临武县| 怀仁县| 宁津县| 福安市| 平湖市| 朝阳市| 冀州市| 怀仁县| 屯留县| 讷河市| 卫辉市| 盐池县| 高台县| 房产| 长沙县| 大足县| 鱼台县| 县级市| 桐庐县| 通海县| 故城县| 阜宁县| 龙门县| 辽宁省| 高密市|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