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軍
(江蘇省東臺市頭灶鎮(zhèn)農(nóng)業(yè)中心 224247)
潘秀萍 陳寶寬 蘇生平
(東臺市蔬菜研究所)
江蘇省東臺市位于黃海之濱,年平均氣溫14.6℃,受海洋氣候影響,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日照充足,無霜期220d,極端最低氣溫-11.8℃、極端最高氣溫38.8℃,年平均降水量1051mm。東臺市沿海地區(qū)土壤為沙壤土(夜潮土),晝夜溫差較大,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出口示范基地縣(市)之一。東臺怡豐牌青椒已通過國家級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認證,秋延后青椒常年栽培面積2000hm2。
秋延后青椒栽培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前期高溫、臺風、多雨難立苗;(2)開花結(jié)果期病蟲害加劇,特別是煙粉虱、病毒病對秋椒影響極大;(3)后期霜凍危害影響產(chǎn)量。為解決東臺沿海秋椒生產(chǎn)難題,近年來,我們推廣穴盤育苗、滴水灌溉、防蟲網(wǎng)與遮陽網(wǎng)覆蓋以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配套栽培技術(shù),取得了較好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xiàn)將其總結(jié)如下。
選用耐高低溫、抗病、生長勢強、結(jié)果集中、果大肉厚、市場適銷品種。適宜沿海地區(qū)種植的青椒品種有江蔬二號、蘇椒5號、中農(nóng)3號、洛椒四號98A、大果168等。
以前椒農(nóng)多采用撒播方式,二葉一心時分苗,高溫季節(jié)緩苗期長、成苗率低。采用塑料穴盤育苗后,可提高成苗率20%。一般每667m2大田需準備50~72孔塑料穴盤60~80張,田糧牌育苗基質(zhì)6~8袋(50L/袋),備種子40~50g。播種時間為7月中旬。
每袋育苗基質(zhì)噴水5~6kg,攪拌均勻,以基質(zhì)手握成團不滴水、落地就散開為好。將拌好的基質(zhì)裝入穴盤中,稍加振搖讓基質(zhì)填實,再用刮板從穴盤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個孔穴中都平整填滿基質(zhì)。將4~5張穴盤疊在一起,輕輕用力向下擠壓即可,以利于播種。
播種前曬種1~2d,去除破籽、秕籽及雜質(zhì)。播前要進行種子消毒,一般用10%磷酸三鈉或0.1%硫酸銅或高錳酸鉀浸泡種子15~20min,撈出后用清水洗凈晾干。將種子點播在穴盤中,每穴播種2粒,避免漏播。播種后用配制好的基質(zhì)覆蓋種子,用刮板從穴盤一方刮向另一方,去掉多余的基質(zhì),小孔穴整平即可。苗床要平整,畦面鋪1層地膜,然后擺放已播種的穴盤,雙盤排列,寬1.1m左右,長度不限。用小孔眼噴壺噴灑30%苗菌敵1000倍液,噴透基質(zhì),并在穴盤上方搭拱棚覆蓋防蟲網(wǎng)和遮陽網(wǎng),以利降溫保濕促進出苗。
出苗前保持棚溫30~32℃,70%出苗時適當補水,確保齊苗、全苗,全苗后保持白天25~30℃、夜間20~25℃。苗床基質(zhì)發(fā)白時適量補水,并噴灑75%百菌清600~800倍液加10%吡蟲啉1500倍液防治苗期病蟲害。
選擇玉米茬口或大棚西瓜茬口或2~3年內(nèi)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沙壤土栽培青椒,要求重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定植前10~15d,每667m2基施腐熟雞糞1~1.5t或菜籽餅150~200kg、45%氮磷鉀復合肥50kg加硫酸鉀15~20kg,一般將2/3肥料作底肥,1/3施入定植行間,注意肥土混和均勻。為防止秋季澇漬,筑畦寬2m、高15cm、畦間溝寬35~40cm。每667m2用96%金都爾40~50mL兌水40kg噴灑畦面,防除雜草。健全大棚四周溝系,確保水系暢通。注意防止?jié)澈Γ駝t極易死苗,甚至絕收。
溝灌不僅浪費水而且會因漫灌造成辣椒落花落果,發(fā)生病害。滴灌是專為大棚生產(chǎn)而開發(fā)的節(jié)水增產(chǎn)灌溉技術(shù),屬于局部灌溉,使地面局部濕潤,無積水,且水汽蒸發(fā)較少,可為青椒苗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鋪設方法:于表土膜下選擇適宜直徑塑料軟管作滴灌帶(毛管),順棚條型布置,間距和長度視棚長和青椒苗行距而定,一般青椒棚鋪設4根為宜。軟管孔口向上,與支管、主管連接成網(wǎng),并在主管上安裝控制閥與水源相接,形成簡易滴灌系統(tǒng)。灌水方法:堅持勤灌少灌,每次每667m2灌水7~15m3。水源要有壓力(潛水泵吸送),水有雜質(zhì)的要在主管處加網(wǎng)式過濾器(或潛水泵安放在網(wǎng)籃內(nèi))以凈化水質(zhì)。滴灌帶長以70m以內(nèi)為宜,軟管接觸地面應平整,保證水流暢通。安裝軟管和田間作業(yè)時謹防劃傷、戳破滴灌帶或主管。加大流量進行沖洗,防止泥沙雜質(zhì)堵塞管道。滴灌次數(shù)和每次灌水量應視土壤墑情和天氣而定。換茬時將設備拆除后妥善收藏保管于蔭涼處,以延長使用年限。如應用滴灌施肥,應附加施肥器或與水源均勻配成適宜濃度后輸送到青椒苗根際,切忌濃度過高或不勻而傷苗。
青椒苗單株7~8片真葉、苗高16~18cm、根粗0.3cm左右時進行移栽。通常在8月下旬選擇陰天定植,行距50cm、株距30~35cm,667m2栽3800~4000穴。為增加前期產(chǎn)量,由過去單株定植改為1-2-1式雙株定植。定植后澆足底水,封好定植孔,并在畦面大棚架上覆蓋頂膜與遮陽網(wǎng),促進緩苗。
青椒最適生長溫度白天24~28℃、夜間15~18℃,低于10℃時生長受阻,低于5℃時受凍。高溫時應開棚遮蔭,低溫時扣好棚膜。一般定植后5~6d內(nèi),覆蓋頂膜及遮陽網(wǎng),促進緩苗,保持白天棚內(nèi)氣溫28~30℃;緩苗后,撤去遮陽網(wǎng),保留頂膜,夜間氣溫降至15℃時應及時覆蓋裙膜并關(guān)閉大棚;結(jié)果期白天棚內(nèi)氣溫掌握在25~30℃、夜間不低于18℃,后期棚溫低應加蓋小拱棚,夜間霜凍時應在小拱棚上加蓋遮陽網(wǎng)。防凍是秋延后青椒栽培的一項關(guān)鍵措施,決不能疏忽大意。為滿足青椒對光照的需求,溫度回升時應及時放風,揭去遮陽網(wǎng)增加光照。
為減少養(yǎng)分消耗,防止徒長,門椒采收前,應及時打掉門椒以下的側(cè)枝和腋芽,生長勢弱時,應及時摘掉第1~2層花蕾,促進植株營養(yǎng)生長,確保每株都能多結(jié)果增加產(chǎn)量。11月上旬摘除植株上部頂心與空枝,減少養(yǎng)分消耗,促進果實膨大。摘頂心時果實上部應留2片葉。
門椒采收后,根據(jù)長勢每采收1~2次葉面噴肥1次,通常采用0.5%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混和液噴霧或噴愛多收5000倍液。開花結(jié)果盛期,每次每667m2沖施45%硫酸鉀復合肥10~20kg加尿素8~10kg。遇持續(xù)干旱天氣,及時引水滴灌抗旱,每次每667m2灌水 7~15m3。
青椒病害主要有灰霉病、菌核病、根腐病、疫病、炭疽病、病毒?。幌x害主要有蚜蟲、煙粉虱、茶黃螨、夜蛾類害蟲等。
4.4.1 病害 灰霉病、菌核病、疫病、炭疽病發(fā)病后易出現(xiàn)落花落果爛枝現(xiàn)象,可選用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40%施佳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15%腐霉利煙劑250~300g/667m2于傍晚閉棚熏蒸。根腐?。喊l(fā)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病毒病可采取種子消毒并及時防治傳毒昆蟲蚜蟲、煙粉虱等。
4.4.2 蟲害 (1)煙粉虱、蚜蟲:①全面推廣應用黃板誘殺煙粉虱與蚜蟲,利用煙粉虱趨黃性,在田內(nèi)掛黃板誘殺,黃板可以用廢紙盒或紙箱,剪成(20~30)cm×40cm,漆成黃色,晾干后涂上機油與少量黃油調(diào)成的油膏掛在大棚內(nèi),下邊距青椒作物頂部10cm,每667m2大棚掛50塊左右,7~10d涂 1次油膏;②清除田內(nèi)外雜草。田內(nèi)外多種雙子葉雜草都是煙粉虱適生寄主,因此,要通過化除和人工除草,清除田內(nèi)外的雜草,惡化煙粉虱生存繁衍環(huán)境,減少蟲源基數(shù);③及時清除老葉并深埋;④可選用70%寶貴水分散性粒劑 (吡蟲啉)5000倍液加0.5%蟲螨立克(阿維菌素)1000倍液,或15%烯啶蟲胺15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也可用10%異丙威煙劑250g/667m2熏蒸防治。(2)茶黃螨:青椒幼葉葉緣下卷,背面呈褐色油漬狀,嚴重時頂芽干枯,易與病毒病混肴,應及時選用15%掃螨凈乳油2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2500~3000倍液噴霧防治。(3)夜蛾類害蟲(棉鈴蟲、煙青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蛀食幼果,引起爛果。①在半徑300m范圍內(nèi)裝1盞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②在大棚兩側(cè)覆蓋22目防蟲網(wǎng),阻止成蟲入棚產(chǎn)卵;③選用10%除盡1000倍液或15%杜邦安打3000倍液噴霧防治低齡幼蟲。
一般青椒花謝后13~15d即可采收。青椒采收后用網(wǎng)袋裝運銷售。一般上年12月下旬~1月拉秧,667m2產(chǎn)量3000kg以上,產(chǎn)值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