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朱雯 吳躍明
近年來,隨著養(yǎng)豬生產(chǎn)技術水平的提高,一些養(yǎng)豬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已逐步普及了仔豬早期斷奶技術(McGlone等,2002)。仔豬早期斷奶有許多優(yōu)點,如縮短母豬的繁殖周期,提高母豬繁殖率,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及生長速度和有利于控制疾病等 (卿軍,2002)。然而過早斷奶會使仔豬在營養(yǎng)、環(huán)境和心理上產(chǎn)生應激,導致采食量減少、生長受阻、體重下降、腹瀉,甚至死亡(程學慧,2000)。在生產(chǎn)中,如不及時采取營養(yǎng)調(diào)控和加強飼養(yǎng)管理等措施,因仔豬斷奶所造成的腹瀉將會嚴重影響仔豬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乃至終生的生產(chǎn)力,給養(yǎng)豬戶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給養(yǎng)豬業(yè)的發(fā)展帶來巨大的阻力。
仔豬的消化器官在出生時雖已形成,但結構及功能尚不完善。初生仔豬消化器官容積小,哺乳期至60日齡時迅速發(fā)育和增大,斷奶時胃腸容積小,運動機能弱,排空速度快,與營養(yǎng)物質消化吸收有密切關系的小腸絨毛長度、小腸上皮凹陷深度、絨毛面積和淋巴細胞等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小腸絨毛很容易被病菌和正常的斷奶措施所破壞而縮小小腸對養(yǎng)分的吸收面積(李雁冰,2006)。斷奶后其小腸絨毛均變短,絨毛表面由高密度手指狀變?yōu)槠缴酄?,隱窩加深,這種變化要持續(xù)7~14 d,因而影響其消化過程中的分泌和吸收能力。
新生仔豬本身能分泌消化母乳的各種消化酶,而且乳糖酶含量很高,并可分泌足夠的脂酶和蛋白酶消化母乳中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質。但3周齡豬的其它酶(如胰蛋白酶、淀粉酶、胰凝乳酶)含量通常少于成熟酶體系消化酶含量的50%(Jensen等,1997),從而導致早期斷奶仔豬對植物性蛋白和淀粉的消化率較低。研究發(fā)現(xiàn),在仔豬0~4周齡期間,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胃蛋白分解酶含量及活性逐周成倍增長,但斷奶后1周內(nèi)各種消化酶含量和活性可降低到斷奶前的1/3水平(乳源性消化酶來源終止),嚴重影響仔豬斷奶后1~2周內(nèi)對日糧的消化吸收。
一般仔豬胃內(nèi)pH值<4時才有利于蛋白質的消化,才能使大量病原菌失活(裴愛民等,2005)。仔豬在哺乳期間建立了良好的微生物區(qū)系,這主要是乳酸菌等有益菌的作用。乳酸菌的生長最適宜于酸性環(huán)境。初生仔豬胃酸分泌量低,斷奶前主要通過母乳中的乳糖發(fā)酵產(chǎn)生的乳酸來維持胃內(nèi)酸度。而斷奶后由于乳糖來源中斷,乳酸生成減少,胃底細胞分泌鹽酸的能力很弱,不足以調(diào)節(jié)胃腸道pH值。同時,由于飼料中的一些蛋白質及無機陽離子也會與胃酸結合,使蛋白質不能被有效的消化吸收,造成消化生理失調(diào),導致胃腸道內(nèi)微生物區(qū)系失衡,為病原微生物增殖、附著和產(chǎn)生毒素提供了適宜的條件(陳澤貴,2005)。
體況良好的母豬所產(chǎn)初乳中乳球蛋白(主要是免疫球蛋白)含量高達7%以上,新生仔豬可完全吸收其中的免疫球蛋白而獲得被動免疫。而常乳中乳球蛋白含量僅0.5%左右,以及腸壁的封閉作用,此時仔豬很難再從母乳中獲得足夠的母源抗體保護,只能依靠主動免疫。仔豬主動免疫一般在10日齡以后開始形成,但在30~35日齡前自身合成的抗體數(shù)量很少,至6周齡才主要依靠自身合成抗體。2~6周齡期為被動免疫向主動免疫的過渡期(Clove C K等,1980)。由于早期斷奶正處在此過渡期,而且與自然吮乳仔豬相比,斷奶后仔豬母源抗體來源終止,而自身免疫系統(tǒng)尚不健全,循環(huán)抗體水平降低,細胞免疫受到抑制,抵抗力極弱,抗病力較差(bolduan,1997)。
由于仔豬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且沒有對哺乳動物的體溫調(diào)節(jié)起重要作用的褐色脂肪,隔熱能力差,再加上大腦皮層發(fā)育不健全,對各系統(tǒng)機能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差,導致仔豬體溫調(diào)節(jié)機制不健全,易受冷、熱應激的影響,尤其是冷應激對新生仔豬影響更嚴重(劉慧芳,2004)。
由于斷奶仔豬的消化道尚未發(fā)育健全,免疫和體溫調(diào)節(jié)等生理功能不完善,斷奶給仔豬造成營養(yǎng)、心理和環(huán)境等三大方面的應激。其中以營養(yǎng)應激反應最強烈,影響最大(Funderburke,1990)。因仔豬的消化機能和酶系統(tǒng)本來就不完善,仔豬斷奶后,由于食物改變,小腸結構會發(fā)生改變,腸絨毛長度降低,隱窩加深,甚至隱窩深度大于絨毛長度,因而大大降低了腸道的功能,使腸吸收減少,分泌增加。進入消化道的食物消化不良或消化后未被吸收,不僅為腸道病原微生物生長提供營養(yǎng)基礎,而且造成腸腔滲透壓升高,引起滲透性腹瀉。
由于上述斷奶仔豬營養(yǎng)生理特點的限制,仔豬斷奶后通常不能適應飼料由易消化且營養(yǎng)價值高的、液體的母乳向以植物性飼料為主、難消化的固體仔豬料的轉變,且由于斷奶等應激因素的影響,造成仔豬在斷奶后1~2 d拒食、少食,而2~3 d后由于饑餓有大量進食,短時間內(nèi)食入的大量營養(yǎng)物質在仔豬消化道內(nèi)難以消化,造成消化遲滯未消化的養(yǎng)分尤其是碳水化合物易發(fā)酵,導致胃腸道中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進而導致仔豬腹瀉(王均,2005)。
2.3.1 日糧中蛋白質因素
日糧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和β-球蛋白是引起腹瀉的抗原物質(劉欣等,2005)。仔豬胃腸道在產(chǎn)生免疫反應時會造成腸道細胞損傷及有關消化酶水平下降、腸絨毛萎縮、腺窩增生等,從而導致營養(yǎng)物質消化吸收障礙,誘發(fā)腹瀉(劉正偉,2007)。同時,由于仔豬階段的消化器官及其酶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胃酸分泌少,酶的活性低,尤其是蛋白酶,使日糧中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進一步降低,致使過多的蛋白質涌入大腸后發(fā)酵、腐敗而產(chǎn)生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不但損害腸黏膜,而且由于刺激作用,增加了腸液分泌,使腹瀉加劇。
2.3.2 日糧纖維
日糧中添加適量的纖維類物質可刺激唾液、胃液、膽汁和胰液的分泌,又可降低養(yǎng)分的濃度和提高飽感,從而有助于維持養(yǎng)分的攝入量與仔豬消化能力之間的平衡;另外纖維吸附水分使糞便成形度提高,還可促進胃腸蠕動和食糜流動,從而加快大腸桿菌和毒素的排出,減少仔豬腹瀉(L.Montagne等,2003)。但是,仔豬消化纖維的能力極弱,過多的纖維會使仔豬胃腸道黏膜機械性損傷,粗纖維的含量越高,仔豬腹瀉越嚴重。
2.3.3 飼料中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日糧中含鐵過量,會引起免疫系統(tǒng)損傷,慢性鐵中毒而引起腹瀉。而缺鋅可使仔豬胃腸道黏膜發(fā)炎,胃腸運動和分泌機能失調(diào),使消化酶活性下降,導致消化吸收率降低,使食糜在胃腸道內(nèi)蓄積而腹瀉。缺硒時,GSH-PX活性下降,胃腸道平滑肌細胞膜會因氧化而發(fā)生病變,引起仔豬消化系統(tǒng)紊亂,最終導致腹瀉(王娟,2005)。維生素是維持機體正常生理機能不可缺少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它控制著機體的新陳代謝,仔豬體內(nèi)維生素的缺乏很容易導致機能障礙,并有可能導致仔豬腹瀉。例如維生素E和硒的缺乏,引起仔豬肝壞死,表現(xiàn)出便秘與腹瀉的交替發(fā)生(錢鋒,2009)。
2.3.4 飼料中的抗營養(yǎng)因子
對飼料中引起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產(chǎn)生不利影響的物質,以及影響畜禽健康和生產(chǎn)能力的物質統(tǒng)稱為抗營養(yǎng)因子(楊鳳,2003)。幾乎所有飼料中均存在一些能使飼料營養(yǎng)價值降低的抗營養(yǎng)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非淀粉多糖等(宋青龍等,2003)。它們不但可以降低蛋白質、能量、礦物質的利用率,使一些維生素失活,而且可引起小腸絨毛的損傷和發(fā)育異常,嚴重損害腸壁吸收養(yǎng)分的功能。從而造成仔豬消化系統(tǒng)紊亂失調(diào),導致腹瀉發(fā)生。
仔豬發(fā)生腹瀉與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仔豬的體溫調(diào)節(jié)機能不健全,對寒冷的適應性很差。氣候驟變、賊風入侵以及保溫不當時,可造成仔豬免疫力下降,此時其腸道內(nèi)的致病性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仔豬腹瀉。仔豬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8~30℃,最佳濕度為60%~70%。若防寒,保溫措施不到位,空氣污濁,濕度大時都會引起仔豬的腹瀉 (王紅寧,2006)。
引起仔豬腹瀉的關鍵是日糧和應激引起的腸道結構變化,而使病原微生物和毒素有機可乘。主要有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和豬輪狀病毒等病毒,以及大腸桿菌、C型魏氏梭菌、霍亂沙門氏菌及傷寒沙門氏菌等主要細菌和一些球蟲。實際上排除飼養(yǎng)衛(wèi)生環(huán)境差的情況,導致仔豬腹瀉的直接因素主要是日糧的可消化性及日糧的成分,而病原性微生物導致的腹瀉則是繼發(fā)性的。在病原體感染中,可最常分離到大腸桿菌和輪狀病毒(孫洪濤等,2000),其次為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能分離到的病原體有冠狀病毒、副輪狀病毒、豬瘟病毒、腸道病毒、豬梭菌性腸炎等。
主要發(fā)生在仔豬斷奶后1~2周,慢性的主要癥狀是采食量減少,排黃綠色或淡灰色稀糞,直檢體溫正常,腹瀉時尾部肌肉震顫,病豬脫水,精神萎頓,病死豬尸體發(fā)紺,小腸臌氣,水腫和充血;急性癥狀表現(xiàn)為營養(yǎng)狀況良好的豬突然死亡,死前沒有任何癥狀和暫短病史,死后耳及腹部常呈藍紫色(李連任,2006)。
仔豬斷奶日齡的確定要看3點:一是仔豬達到一定的體重,生長發(fā)育良好;二是仔豬在出生后1~2周齡時就開始誘飼,使斷奶前仔豬采食量已達到600 g左右,形成一個成熟的、不受斷奶影響的消化系統(tǒng);三是健康無病。否則就推遲斷奶時間。不要一次突然斷奶,在斷奶前1~5 d適當減少哺乳次數(shù),以減少心理應激的影響。將母豬遷出而仔豬留在原圈內(nèi)繼續(xù)飼養(yǎng)5~7 d后再遷入保育舍,以減輕環(huán)境應激的危害(袁剛建,2006)。
選擇易消化抗原性低的優(yōu)質飼料原料,結合斷奶仔豬的消化生理特點,設計科學合理的配方,配制營養(yǎng)成分平衡,仔豬易消化的飼料。一般,以谷物-大豆粕為基礎的日糧中,添加乳糖和蛋白質飼料有較好效果(周玉剛等,2003)。有報道說明,在降低日糧中的粗蛋白質含量而添加利用合成的谷氨酰胺可有助于增強斷奶仔豬的胃腸功能;此外,有些完整的短鏈多肽可刺激豬的食欲,并有抗菌抗病毒功能。
仔豬斷奶后一周內(nèi)繼續(xù)吃乳豬料,1周后開始更換仔豬料,要用3周左右的過渡期,逐步增加仔豬料混合比例,直至全部更換。仔豬料一定要選用知名廠家生產(chǎn)的優(yōu)質飼料,少喂勤添;對斷奶后食欲較差的仔豬,應適當限飼,逐步增加,避免過量采食產(chǎn)生營養(yǎng)應激。
4.4.1 添加適量的微量元素
許多研究表明,銅、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可以改善飼料的利用率,增強豬的體質和免疫力,從而減少仔豬腹瀉的發(fā)生。如銅可以降低小腸脲酶微生物活性,以抑制產(chǎn)氣莢膜梭菌,鋅可殺死細菌。在飼料中添加125~250 mg/kg銅具有抗微生物作用和增強免疫機能作用(王茂春等,2001)。另外,現(xiàn)已證明鉻是葡萄糖耐受因子的重要成分,直接影響著胰島素的活性,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200 μg/kg酵母鉻或羧酸吡啶鉻,可以減少血清皮質醇的水平,從而減緩斷奶仔豬應激,提高增重,改善飼料利用率。
4.4.2 應用酸化劑、酶制劑及益生素
由于斷奶仔豬早期胃酸分泌不足,在日糧中添加酸化劑就非常必要。如可添加檸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酸、甲酸鈣等,不僅可以降低胃液pH值,抑制某些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有效地控制腹瀉的發(fā)生,而且還具有抗菌保健、促生長作用(冷向軍等,2002)。添加外源性蛋白酶、淀粉酶等,可降低斷奶對消化道的刺激,提高飼料消化率(金檢,2005);或添加活性酵母菌、乳酸桿菌及蠟樣芽孢桿菌等益生素,以達到控制仔豬腹瀉的效果(蔣治國,2006)。
4.4.3 其他
另外,日糧中添加適量的誘食劑、中草藥添加劑、維生素C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斷奶仔豬腹瀉(陳瓊,2006)。Marquardt等(1999)研究表明,斷奶仔豬飼喂卵黃抗體后可有效預防或治療仔豬腹瀉。高玉紅等(2002)研究試驗結果表明,28 d的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5.3%乳清粉,腹瀉率發(fā)生降低58.33%。提示了添加乳清粉對早期斷奶仔豬腹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一是溫濕度要適宜,斷奶仔豬對環(huán)境溫度的過冷過熱、過分潮濕等調(diào)節(jié)耐受力較差。斷奶時舍內(nèi)溫度應比斷奶前略高,隨著采食量的增加而逐漸降低溫度。30~40日齡仔豬舍的溫度需控制在28%左右,防止賊風侵入。同時濕度不能過大,否則不利于保溫,反倒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繁衍,最適宜的濕度為65%~75%;二是圈舍清潔衛(wèi)生,豬舍內(nèi)外要經(jīng)常清掃,勤換墊草,保持干燥,定期消毒(蘇江坤,2009)。
仔豬斷奶后2周使用抗生素藥物預防,如土霉素、哇乙醇、恩諾沙星、桿菌肽鋅、痢菌凈等(侯英等,2009)。雖然應用藥物預防效果較好且使用普遍,但不能忽視抗藥性和殘留等問題,因此要慎用。濫用抗生素會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的健康和安全,許多國家已禁止使用抗生素(Casewell M等,2003)。在生產(chǎn)中,應根據(jù)我國的國情、科學、合理地使用,盡可能減少其帶來的危害。
綜上所述,早期斷奶仔豬由于其營養(yǎng)生理特點,腹瀉的發(fā)生原因復雜多樣,這給其預防帶來了很大困難。任何單一的預防措施都是片面的,都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腹瀉。因此,只有針對各種發(fā)生原因,提出相應的綜合預防措施,并加強斷奶前后的飼養(yǎng)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仔豬早期斷奶后腹瀉的發(fā)生,使仔豬順利渡過斷奶關,給養(yǎng)豬業(yè)帶來更好的經(jīng)濟效益。
[1]陳澤貴.斷奶仔豬腹瀉的防治措施[J].畜牧市場,2005(08):11~13.
[2]陳瓊.應用兩種抗應激劑防治仔豬斷奶腹瀉及其血液學指標監(jiān)測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
[3]蔡?,?駱先虎,樊銀珍,等.早期斷奶仔豬飼糧添加乳清粉效果試驗[J].養(yǎng)豬,1997(01):8.
[4]程學慧.早期斷奶仔豬的營養(yǎng)需要研究進展[J].畜禽業(yè),2000(8):12.
[5]侯英,王永平.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的原因與防治 [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02):155-156.
[6]蔣治國.復合酶制劑和益生素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D].廣西大學,2006.
[7]金儉.飼用酶制劑在斷奶仔豬日糧中的應用研究 [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5.
[8]冷向軍,王康寧,等.酸化劑對早期斷奶仔豬胃酸分泌、消化酶活性和腸道微生物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2,14(4):44-48.
[9]李連任.斷奶仔豬腹瀉的綜合防治措施 [J].中國畜禽種業(yè),2006(04):5-6.
[10]李雁冰.不同纖維素、蛋白質水平顆粒飼料對斷奶仔豬腹瀉的影響[D].吉林:延邊大學,2006.
[11]劉惠芳.斷奶仔豬營養(yǎng)性腹瀉及其防治措施[J].飼料研究,2004(05):38-39.
[12]劉欣,馮杰.大豆抗原蛋白與斷奶仔豬腹瀉的關系 [J].飼料研究,2005(2):47-48.
[13]劉正偉.引起早期斷奶仔豬腹瀉的日糧因素及營養(yǎng)調(diào)控 [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7,28(4):92-93.
[14]裴愛民,李連敏.過早斷奶仔豬腹瀉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養(yǎng)豬大視野,2005(4):29-32.
[15]錢鋒.仔豬腹瀉與飼料中維生素、微量元素、礦物質含量的研究[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2):179-180.
[16]卿軍.早期斷奶引起仔豬腹瀉的原因與預防措施 [J].當代畜禽養(yǎng)殖業(yè),2002(06):17-18.
[17]宋青龍,秦貴信.飼料中的抗營養(yǎng)因子及其消除方法[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03(03):9-12.
[18]孫洪濤,等.哮喘大鼠淋巴細胞亞群失衡以及糖皮質激素和雷公藤對其影響[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0(04):317-318.
[19]蘇江坤.斷奶仔豬腹瀉的綜合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09(07):76.
[20]唐仁勇,陳代文.仔豬營養(yǎng)研究進展及無公害化飼養(yǎng)與飼糧配制[J].飼料工業(yè),2003,24(9):11-15.
[21]王紅寧.仔豬腹瀉成因及綜合防治技術措施[J].中國畜牧雜志,2006(06):58-60.
[22]王娟,王永才.斷奶仔豬營養(yǎng)性腹瀉及其調(diào)控措施 [J].飼料研究,2005(08):37-39.
[23]王均.斷奶仔豬腹瀉的防治[J].中國畜牧雜志,2005(11):60.
[24]王茂榮,韓春來,梁勇.早期斷奶仔豬營養(yǎng)的研究狀況[J].飼料工業(yè),2001(01):11-14.
[25]楊鳳.動物營養(yǎng)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3:24-25.
[26]袁剛建.斷奶仔豬腹瀉的原因與預防措施 [J].畜牧市場,2006(08):124-125.
[27]周玉剛,彭惠芬,石愛華.斷奶仔豬腹瀉的原因與預防措施[J].畜禽業(yè),2003(11):56-57.
[28]Bolduan G,et al.Feed Prophylaxis against piglet diarrhoea[J].Pig news Inform.,1997,9:381-385.
[29]Casewell M,Friis C,Marco E,et al.The European ban on growth-promoting antibiotics and emerging consequences for human and animal health[J].J.Antimicrob Chemother,2003,52:159-161.
[30]Clover C K,Zarkower A.Immunologic responses in Colostrum fed and Colostrum deprived calves[J].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1980,41:1002-1007.
[31]Funderburke D W,Seerley R.W.The effects of post weaning stressors on pig weight change,blood,liver and digestive tract characteristics[J].J.Anim.Sci.,1990,68:155-162.
[32]Jensen M S,et al.Development of digestive enzymes in pigs with emphasis on lipolytic activity in the stomach and pancreas[J].J.Anim.Sci.,1997,75:437-445.
[33]John McGlone,Wilson G Pond.Pig Production:Biologic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M].Cengage Learning,2002:20-23.
[34]L.Montagne,J.R.Pluske,D.J.Hampson.A review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dietary fibre and the intestinal mucosa,and their consequences on digestive health in young non-ruminant animals[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108:95-117.
[35]Marqtgwdt R R.Jin L Z,Kim J W,et al.Passive protective effect of egg-yolk antibodies against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K88+infection in neonatal and early-weaned piglets[J].FEMS Immunology and Medical Microbiology,1999,23(4):28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