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妤倩
素有“亞洲投資教父”之稱的漢鼎亞太公司董事長徐大麟做VC時的風格很像PE。
“我們在中國內(nèi)地的投資正在從創(chuàng)業(yè)投資(VC)向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 簡稱PE)轉型?!毙齑篦胪嘎?漢鼎亞太自1993年進入中國內(nèi)地以來一共投資了近30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了4億美元。
很多接觸過徐大麟的投資人心目中,大多認為徐大麟算得上是一個“人物”。當他結束在ALLIED CHEMICAL公司材料研究的工作,已進入而立之年的他,加入了IBM研究實驗室,并在IBM工作的12年中,被提升為研究部門高級經(jīng)理。
1985年,42歲的徐大麟作為合伙人加入美國漢博奎斯特創(chuàng)投公司,這是美國創(chuàng)投業(yè)和科技投資銀行的鼻祖。隨后創(chuàng)立了漢鼎亞太公司,以私募投資基金的形式管理著世界上最大一筆長期發(fā)展的退休基金。
在“臺灣科技教父”李國鼎的支持之下,徐大麟成功投資了宏基,并衍生出明基(BenQ)的品牌。
幸運的是,中國銀行和美國安泰保險于1993年共同組建“中安基金”,委托徐大麟及其團隊來管理,就這樣,徐大麟邁出了向內(nèi)地市場進軍的第一步。他先后投資了海南航空、北京燕莎百貨等優(yōu)質(zhì)資產(chǎn),并和北大組建了生物制藥公司。
在投資運作上,徐大麟善于利用犀利的眼光發(fā)現(xiàn)潛藏在“海底的大魚”。在張汝京的中芯國際還一無所有之時,徐大麟就意識到其未來前景值得期待,“中芯國際是值得投入的企業(yè)”。正如預料的那樣,當中芯國際成功在香港上市時,幾千萬美元的初始投資已獲得超過三倍的價值回報。
觀摩徐大麟的跨國投資策略,他總是能將資金投放在具有吸引力價值且市場效率欠佳的市場上,以掌握這類跨區(qū)域整合所帶來的商機,同時降低僅依賴本地市場所帶來的投資風險。當漢鼎從星巴克全身而退時,1000多萬美元的風投資金轉眼便獲得了l5億美元左右的回報。
結束了“星巴克游戲”之后,秉承“要投資就一定要控股的”風險投資哲學,徐大麟又撩動了希爾頓酒店的“神經(jīng)”。2006年,漢鼎亞太收購希爾頓中國區(qū)連鎖酒店80%以上股份,以資本介入的方式,在中國發(fā)達城市以及沿海地區(qū)開設更多以“希爾頓”命名的酒店?!拔覀円恢笨春弥袊难鐦I(yè)發(fā)展,下一個目標是中國的酒店行業(yè)?!?/p>
接下來的2007年,德意志銀行下屬的投資機構睿富與私募基金投資管理公司漢鼎亞太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致力于投資中國商務酒店市場,并將在大中國地區(qū)開發(fā)和管理希爾頓花園酒店品牌下25家以上的專注服務酒店?!拔覀兤鸫a在中國投資5000個房間,按照一個房間最低10萬美元估算,總投資在5億美元?!?/p>
徐大麟習慣于把PE尋找目標(比如希爾頓酒店、希捷等)的過程,比喻成在草原上尋找一頭頭肥牛。PE的典型操作手法是以杠桿借貸的方式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權并且完成私有化過程,經(jīng)過重整、 重組、改造后,再以新的面貌重新上市或者出售。
如今,66歲的徐大麟仍然活躍在風險投資市場,用他的熱情點燃每一個像“希爾頓酒店”一樣的種子。(摘自2009年12月24日《投資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