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敏
海底世界的種種神秘總是令人難以抗拒。各國載人深海潛水器都曾帶回令人興奮的成果:日本Shinkai6500潛水器在4000米深海處發(fā)現(xiàn)了古鯨遺骨;前蘇聯(lián)Mir1潛水器則對海底熱液硫化物和深海生物進行了上千次調查和采樣;美國“阿爾文號”深海潛水器不僅在地中海中找到了遺失海底的氫彈,還于1986年潛入4500米深??疾炝恕疤┨鼓峥颂枴薄?/p>
在第37次深潛試驗中,“蛟龍?zhí)枴痹?759米深處的海底插放了一面中國國旗,此外,它還帶回了四件禮物:潛水器通過高速聲波將一幅海底照片傳送至母船,用時14秒;取樣器將3759米深處的海水保壓樣本帶上了甲板;機械手摘取了兩只長達25厘米的海參;坐底支架空腔帶回了海底的泥土。
漫長的準備
中國研制的潛水器也有其針對性的科研與應用目標。劉峰介紹說,科研上,“蛟龍?zhí)枴笨梢詫π^(qū)地形、地貌進行精細測量,可定點獲取結核樣品、水樣、沉積物樣、生物樣等;資源勘探上,能對多金屬結核資源、鈷結殼資源進行勘查取樣,對金屬硫化物熱液噴口進行溫度測量;此外,它還可以執(zhí)行水下設備定點布放、海底電纜和管道的檢測,完成其他深海探巡及打撈等各種復雜作業(yè)。
劉峰說,“近年來,中國加強深海資源的勘測,這些應用需求正是‘蛟龍?zhí)栒Q生的推動力;其次,我國相應的深海技術也具備了一定的基礎?!?/p>
1990年,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fā)協(xié)會(下稱中國大洋協(xié)會)成立。這意味著中國以積極的姿態(tài)加入了國際海底資源的勘探與開發(fā)。
作為大洋協(xié)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大洋協(xié)會主要進行三類海底資源的勘探:一是海底多金屬結核(銅鈷鎳等);二是熱液硫化物;三是富鈷結殼?!?/p>
1991年3月5日,經聯(lián)合國批準,中國大洋協(xié)會在國際海底管理局和國際海洋法法庭籌備委員會登記注冊為“國際海底開發(fā)先驅者”,在國家管轄范圍外的國際海底區(qū)域分配到15萬平方公里的開辟區(qū)。
中國大洋協(xié)會主要依靠科考船“大洋一號”進行科研與勘探,已在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底進行深海生物環(huán)境、多金屬結核等多項調查工作。
“2000年,協(xié)會提出發(fā)展載人深海潛水器的需求,”劉峰說,“潛水器投入應用后,我們能更為精準地勘探海底情況,為申請新礦區(qū)做準備?!?/p>
中船重工集團公司702所則從技術發(fā)展的角度提出載人深海潛水器的研制。1960年代,中國開始無人無纜自治潛水器(AUV)的研制,1990年代突破6000米深度。1994年在南海海試,1995年在太平洋海試成功,1997年實現(xiàn)工程化。同時,3500米無人纜控潛水器(ROV)、電視抓斗取樣器、深海側掃聲吶和淺地層剖面儀等設備也在科考中投入使用。
徐芑南說,“這些海洋調查設備研發(fā)上的突破和進展,為載人深海潛水器提供了技術準備?!?/p>
深海雄心
2000年,中國深海運載技術需求論證會在北京召開,大洋協(xié)會組織專家以及政府部門負責人進行論證,最終達成研發(fā)載人深海潛水器的共識。2002年1月,中國大洋協(xié)會向科技部報送立項;6月,“863”計劃重大專項“7000米載人潛水器”正式批復。
據劉峰介紹,項目分為四個系統(tǒng):潛水器本體系統(tǒng)(蛟龍?zhí)?、水面支持系統(tǒng)、潛航員系統(tǒng)和應用系統(tǒng)。這四個系統(tǒng)集合了中船重工集團公司702所、701所、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中科院聲學所等100家科研機構和企業(yè)聯(lián)合攻關。
“但這個龐大的項目只是技術體系的一部分?!眲⒎逭f,“中國還有相關勘探技術、開采研發(fā)、冶煉技術、環(huán)保技術等體系的規(guī)劃。”
為保證各類深海裝備與技術的有效應用,國家海洋局向國務院呈報了“關于建立國家深?;氐恼埵尽?。今年8月26日,國家深?;孬@批在青島開始建設?;氐谝黄趯⑼瓿砂ùa頭、廠房和實驗室等在內的基本設施建設,第二期完成深海潛水器工作母船在內的全部基礎建設并投入業(yè)務化運行,為各類學科的深??蒲刑峁┕卜掌脚_。
中國近期在深海研究領域的一系列“動作”開始引起全世界的關注。2010年7月,《自然》雜志撰文介紹了中國“大洋一號”環(huán)球科考與深海試驗。路透社最近則評論說,“蛟龍?zhí)枴痹谀虾:5撞宸艊斓呐e動,“凸顯了中國競爭南海海底資源的野心。”
美國《紐約時報》在9月11日發(fā)表報道認為,“(中國的深海潛水)項目秘密進行了八年,經過深思熟慮”,目標是深海那些“傳遞外交通訊的海底電纜、丟失的核武器、沉沒的潛艇和大量導彈試射后落入海中的彈頭”。
據劉峰介紹,我國的深海研究由科技部與國家海洋局主導,主要目標就是為了資源勘察及相關科學探索,“中國在南海插放國旗的行為,不能與俄羅斯在北冰洋底插放國旗相提并論,我們海試的地點完全是中國專屬經濟海域,不存在宣示主權的含義?!?/p>
事實上,部分發(fā)達國家的深海技術在上個世紀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美國的載人深潛器技術從上世紀60年代起步,目前能下潛到6000米;1989年,日本所達到的6500米保持了迄今為止載人潛水深度的世界紀錄。
“從戰(zhàn)略上,各國將深海技術的研究放在重要的位置,這些探索有科研、資源、國防等意義?!焙\娚賹⒁扛嬖V《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中國進入本世紀后開始重視載人深潛器技術,也加大了研發(fā)投入,但相比起步更早的國家,技術成熟度還有待更多的考驗。”
“積極發(fā)展載人深潛技術可以提高人類對深海的認識,深海潛水器是深海探索必要的技術組成部分。”中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認為,國際海底屬于人類共同繼承的財產,對其研究與開發(fā)需要各國相互協(xi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