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美女作家埃列特?阿貝卡西同時也是一位學者,她甚至在時尚界也較為活躍。神學、宗教、驚悚、罪惡、愛情和母性等是她小說中常見的元素。本期長篇小說《最后的部落》是阿貝卡西2004年出版的一部作品,小說以一具在雪山發(fā)現(xiàn)的男尸為線索,探尋當年一支以色列部落神秘失蹤后的去處。小說融故事性和知識性于一體,顯示了作者的學者本色。
本期的短篇小說也頗多亮點。喬伊斯?卡羅爾?奧茨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大師級作家,她的《賽馬場之愛》寫得蕩氣回腸,令人唏噓不已。謝爾曼?阿列克謝的小說一般帶有自傳色彩,《戰(zhàn)舞》也不例外,讀者由此可以一睹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活狀況。《毀容疑云》是一篇叫人拍案稱奇的懸疑小說,看來在醫(yī)學驚悚小說界,除了羅賓?庫克,邁克爾?帕爾默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干將。本期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作家是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切,她是非洲新生代作家中一顆耀眼的明星,曾被《華盛頓郵報》稱為非洲寫作之父阿契貝“21世紀的女兒”,今年6月,《紐約客》推出“20名40歲以下最杰出青年作家”,阿迪切榜上有名。獲得今年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的《不屈服的歷史學家》,成功塑造了一位堅強女性恩娃姆芭的形象。
法國當代著名作家讓?端木松我們也并不陌生,他的《挺好的》和《永世流浪的猶太人史》國內(nèi)已有中文版?!斗▏鴽]落了嗎?》顯示了端木松對法國文化的熱愛和焦慮,作者急切期盼法國人重拾“希望”,重振法國文化?!段屹澝赖氖呛椭C》這篇訪談則可以讓我們較全面地了解端木松的人生哲學和文學主張,同時對當代法國文學的面貌有所認識。
今年1月29日是俄羅斯著名小說家、戲劇家契訶夫誕辰150周年紀念日,俄中兩國多個地方和機構先后舉行了多項紀念活動和學術研討會。本期特別刊出史永利先生撰寫的一篇探尋契訶夫晚婚原因的文章,以表達我們對這位文學巨匠的景仰之情。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又如期而至,此次略薩的獲獎可謂實至名歸。烏拉圭出版人兼新聞記者安德里亞?坎波馬爾聲稱,略薩獲獎意義重大,他將“讓拉美文學重新為世人所知”。本刊曾刊登過略薩的短篇小說《星期天的決斗》和介紹文章《略薩和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
2011年第1期要目預告
末日撞擊
〔美國〕道格拉斯?普雷斯頓 著
在美國緬因州,渴望成為天文學家的女孩阿貝?斯特諾用在酒吧打工的錢購買了一架望遠鏡。在與好友杰姬試用這架望遠鏡時,她們意外地拍下了一顆正在墜落的流星。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她們?nèi)ふ夷穷w隕星,結果沒發(fā)現(xiàn)什么流星,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地洞。
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種對人體有輻射的寶石,據(jù)查,它們來自柬埔寨某礦井。前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懷曼?福特受命前往調查,但他發(fā)現(xiàn)那并不是礦井,而是隕星墜落地球時留下的洞口。在加利福尼亞國家太空推進研究所,負責火星任務的科學家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火星二號衛(wèi)星德莫斯的一個名為伏爾泰的火山口里埋著一個古老的儀器。令人詫異的是,這個儀器上原來是個武器!它似乎是為了監(jiān)視太陽系而設置的,一旦發(fā)現(xiàn)有威脅的高等生物侵犯,它就會被啟動用來消滅來敵。可是誰將這個武器放在那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