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菁琳
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情感的交流和表達。在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有許許多多產(chǎn)生情感的渠道:父母、同學、老師,或者動植物,都有可以孕育出情感的因素。在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感人肺腑、情景交融的文章:詩歌有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等。散文有表達熱愛動物的《雪兒》,贊美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媽媽的《花瓣飄香》。
按理說,既有書本環(huán)境,又有生活環(huán)境,學生應該能夠寫出一些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墒?事實并非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學生所表達的情感大多空洞無物,無病呻吟,真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本烤故鞘裁丛蚰?學生告訴筆者,“老師,我沒有離開過家鄉(xiāng),怎么能寫出思念家鄉(xiāng)的文章呢?”“老師,我沒有和親人分離過,怎么能夠寫出思念親人的文章呢?”在孩子的心目中,要表達情感必須要有大的曲折的經(jīng)歷做背景,而在他們安逸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里,是體會不到這樣的情感的。還有一個原因,現(xiàn)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集萬般寵愛于一身,多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別人對他們的關心照顧和幫助是應當?shù)?很少會產(chǎn)生感動,又哪里來的情感表達呢?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努力為學生搭建陶冶心靈,放飛情感的習作平臺,讓學生的筆尖飛舞起來:
1.實踐,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大家知道,情感教育要有所依托,有感而發(fā),靠想當然、喊口號是行不通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苯滩闹械恼n文大多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資源,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情感因素,引領學生進入作者胸中之境,讓學生感同身受,獲得情感體驗,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在上學期開學初,筆者布置學生帶了一些花到教室里養(yǎng),要求每天給花澆水,觀察自己的花什么時候開,開了幾朵。在勞動過程中,讓學生寫出他們澆花的體會,寫他們看到花開時的喜悅心情。有了親身的體會,再加上老師的指導,學生的情感就像一條條潺潺流動的小溪,通過自己的語言真實而貼切地表達出來。
2.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正確情感。于人于事,于景于物,有了感受和體會就有表達的欲望。俗話說,清的不過山泉水,直的不過孩子嘴。天真、直率是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他們情感的表達欲望更為強烈。但在談感受說體會時,他們往往詞不達意難成體統(tǒng),有時甚至蘭艾難分,出現(xiàn)認識偏差,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站出來“啟”和“發(fā)”了。
筆者曾經(jīng)讓學生續(xù)寫過一篇作文——《花盆被打碎以后》,給出的材料是,“小明在院子里踢球,不小心把王大媽家的花盆打碎了,請你展開自己的想象,續(xù)寫一篇作文。”學生都能夠安排小明主動敲開王大媽家的門去道歉,看來最起碼的是非觀念他們還是有的。可是,接下來他們瞄寫的王大媽的寬容讓筆者大吃一驚:王大媽不僅沒有生氣,還稱贊小明是個很有禮貌的孩子,拿出瓜果讓小明吃。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全班只有3個同學對王大媽提出賠償花盆,其他同學皆是道歉,絲毫不提賠償之事。就是提出賠償?shù)哪菐讉€同學,也在王大媽的堅決推辭下放棄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些孩子,單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希望成人能夠對他們犯的錯誤給予原諒,可是不是所有的事情只道歉就行了的,還要勇敢地承擔自己的行為后果。不要賠償花盆那是王大媽寬容大度,但是作為小明,還是應該有賠償花盆的意識的。學生起初對筆者的說法很不贊同,他們認為道歉了就行了,小明又不是故意的,為什么要賠償呢?于是,筆者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司機不小心撞死了人,他是不是只需要向死者的家屬道歉就行了?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行!”一個例子,輕松地解開了學生的心結,他們明白了:禍無論大小,責任都必須承擔。許多學生重寫了那篇作文:不管王大媽如何推辭,堅決地讓小明賠償給王大媽一盆花。由此可見,情感教育教師責無旁貸,任重道遠。
3.音樂,開啟學生的情感之門。音樂用音響的魅力,給人們以各種感受。好的音樂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鳴、激動、聯(lián)想,如湖上的微風般浸潤著人的心靈,使人們受到某種道德情操、精神品質、思想意識觀念的熏陶滲透,從而達到優(yōu)美崇高的思想境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充分發(fā)揮音樂本身的美,去滋潤孩子的心田,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引導他們表達情感。
蘇教版教材有好多文章是歌曲改編的,如《讓我們蕩起雙槳》、《歌唱二小放牛郎》、《長江之歌》等。因此,筆者都是借助音樂幫助學生理解,許多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情感,就這樣通過音樂流淌進學生的心田,并滋養(yǎng)豐富著他們的心靈。當這些情感在他們心中奔騰的時候,這些情感的潛流便在學生的筆尖流淌,勾勒出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卷,傾吐出真摯動人的情感。
有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學生都特別喜歡唱。在春風中,他們一邊走路一邊唱,一邊跳皮筋一邊唱,他們這種快樂和青春的氣息也感染了筆者。當有個學生又哼起這首歌的時候,筆者對學生們說:“孩子們,你們根據(jù)這首歌寫篇作文怎么樣?”這個提議得到了全班的贊同。在學生上交的作文當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不管學生文字組織得怎么樣,每個孩子的筆尖都流露著對春天的無限熱愛。筆者曾經(jīng)費了很大氣力去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出對家鄉(xiāng)和自然的熱愛,但是收效甚微,沒有想到,“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边@音樂,就輕輕地開啟了學生的情感之門。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只要我們老師肯開動腦筋,依據(jù)教育規(guī)律,依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循循善誘,激發(fā)情感的潛流,學生就一定會筆尖飛舞,文思如泉水在紙上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