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彩虹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時,在保證貨物質量的前提下,會優(yōu)先選擇具備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企業(yè)。其原因就在于向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guī)模納稅人購入貨物的稅收差別待遇所造成的,一般納稅人采用購進扣稅法計稅,從一般納稅人身份的供貨商處購入貨物可以索取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以抵扣當期進項稅額;而從小規(guī)模納稅人身份的供應商處購入貨物則無法索取專用發(fā)票,或只能索取到國家稅務機關按征收率代開的專用發(fā)票,這樣會導致所購入貨物的進項稅金不能或不能足額抵扣,因此人們通常認為:從小規(guī)模納稅人購貨的稅收負擔會重于一般納稅人,但實際上并不一定如此。這里我們引入無差異價格臨界點,無差異價格臨界點分析作為稅收籌劃的一種定量分析工具,可以使籌劃方案的選擇更加規(guī)范化和簡單化。
無差異價格臨界點是指兩個或更多個納稅方案下企業(yè)的稅收負擔達到相等程度的價格臨界值,無差異價格臨界點分析借鑒了財務管理中盈虧平衡點分析的原理,利用不同納稅方案的無差異點進行最優(yōu)方案的選擇。其分析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設置兩個或更多個納稅方案。
(2)設置變量X和Y,X和Y一般選取“應納稅額”或“稅后利潤”。
(3)令兩個納稅方案的X與Y在不同納稅方案下無差異,即令X=Y,通過解方程得出兩種納稅方案下的無差異價格臨界點。
(4)比較實際值與無差異價格臨界點值,判定方案的優(yōu)劣,選擇最佳納稅方案。
根據我國增值稅法的規(guī)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什么情況下向什么樣納稅“身份”的企業(yè)購貨更為有利?我們利用無差異價格臨界點來做具體分析:
設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金額(含稅)為A;從小規(guī)模納稅人處購進貨物金額(含稅)為B。
(1)企業(yè)即可以選擇向一般納稅人身份的供應商購入貨物,也可以選擇從小規(guī)模納稅人身份的供應商處購入貨物,變量X和Y分別表示稅后利潤。
(2)如果企業(yè)選擇向一般納稅人身份的供應商購入貨物,則其稅后利潤為:
X=(銷售額-購進貨物成本-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1-所得稅稅率)=[銷售額-A/(1+增值稅稅率)-(銷售額×增值稅稅率-A/(1+增值稅稅率)×增值稅稅率)×(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教育費附加征收率)]×(1-所得稅稅率)
如果企業(yè)選擇從小規(guī)模納稅人身份的供應商處購入貨物,則稅后利潤Y=(銷售額-購進貨物成本-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1-所得稅稅率)=[銷售額-B/(1+征收率)-(銷售額×增值稅稅率-B/(1+征收率)×征收率)×(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教育費附加征收率)]×(1-所得稅稅率)
(注:銷售額為不含稅銷售額,征收率為稅務所代開的發(fā)票上注明的征收率)
(3)兩個納稅方案的X與Y在不同納稅方案下無差異,即令X=Y,則有:
[銷售額-A/(1+增值稅稅率)-(銷售額×增值稅稅率-A/(1+增值稅稅率)×增值稅稅率)×(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教育費附加征收率)×(1-所得稅稅率)=[銷售額-B/(1+征收率)-(銷售額×增值稅稅率-B/(1+征收率)×征收率)×(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教育費附加征收率)]×(1-所得稅稅率)
當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征收率為3%時,則有:
A/(1+增值稅稅率)×(1-增值稅稅率×10%)=B/(1+征收率)×(1-征收率×10%)
B=[(1+征收率)×(1-增值稅稅率×10%)]÷[(1+增值稅稅率)×(1-征收率×10%)]×A
當增值稅稅率=17%,征收率=3%時,則有:
B=[(1+3%)×(1-17%×10%)]÷[(1+17%)×(1-3%×10%)]×A
即B/A=0.86798
其中B/A為無差別平衡點價格變動系數
(4)以上分析表明:當實際價格變動系數(即價格折讓幅度)為無差別平衡點價格變動系數的0.86798時,兩種納稅方案下的稅后凈利潤相等;當實際價格變動系數大于無差別平衡點價格變動系數的0.86798時,企業(yè)選擇從小規(guī)模納稅人處購入貨物所享有的價格優(yōu)惠足以抵扣其向一般納稅人購貨時所多繳納的稅款;當實際價格變動系數小于無差別平衡點價格變動系數的0.86798時,企業(yè)選擇從一般納稅人處購入貨物有利。
此外還有幾種情況,不再具體分析,列簡明表如下:
?
例如某服裝生產企業(yè)(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每年要外購棉布500噸。每年從外省市棉紡廠購入(一般納稅人),假定每噸價格需3萬元(含稅價)。當地有幾家規(guī)模較小的棉紡企業(yè)(小規(guī)模納稅人),所生產棉布的質量可與該外省市棉紡廠生產的棉布相媲美。假定當地棉紡企業(yè)能從稅務局開出3%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那么該服裝生產企業(yè)以什么價格從小規(guī)模納稅人那里購進才不會吃虧呢?
分析:該服裝生產企業(yè)作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面臨著從外省市棉紡廠購入(一般納稅人)和從棉紡企業(yè)(小規(guī)模納稅人)企業(yè)購貨的選擇,該服裝生產企業(yè)從棉紡企業(yè)(小規(guī)模納稅人)購貨能索取3%專用發(fā)票時的無差異價格臨界點為0.86798,即該服裝生產企業(yè)只要以每噸26039.4元[30000*0.86798]的價格購入,就不會吃虧。如果考慮到運費的支出,以這個價格購入還會節(jié)省不少費用。
對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而言,在購貨時巧用無差異價格臨界點原理,正確計算出無差異價格臨界點,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跟小規(guī)模納稅人打交道;只要所購貨物能夠保證質量,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完全可以棄遠求近,從身邊的小規(guī)模納稅人那里購貨,以節(jié)省采購時間和采購費用,增加企業(yè)效益。
對于供貨方小規(guī)模納稅人來說,在銷售產品時利用無差異價格臨界點來說服購貨方(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向其購入貨物,一方面既可以促使購銷雙方達成共識,互利互惠,平等合作;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一般納稅人客戶的流失,擴大其市場經營范圍,開拓了業(yè)務,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