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海燕
(北海市人民醫(yī)院,廣西北海536000)
高血脂癥是臨床常見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筆者采用自擬中藥降脂方治療老年高脂血癥,取得了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來源于北海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門診及家庭病床科的老年高脂血癥患者共110例,按就診先后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5例。治療組男26例,女29例;年齡54~75歲;病程1.5~6年。對照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53~77歲;病程 1~7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biāo)準 按《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高血脂中的標(biāo)準[1]。在正常飲食情況下,2周內(nèi)2次測血清總膽固醇(TC)>6.0 mmo/L,或血清三酰甘油(TG)≥1.54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1.04 mmol/L,女性≤1.17 mmol/L者。并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血脂升高。
2.1 治療組 口服自擬中藥降脂方?;痉剑狐S芪15 g,丹參 15 g,黃連 6 g,澤瀉 12 g,三七 15 g,山楂15 g,蒼術(shù)6 g,山茱萸12 g,玉竹 10 g,熟地黃15 g。日1劑,水煎取汁500 mL,分早、晚2次口服。
2.2 對照組 口服辛伐他汀片(上海信誼萬象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054),每次10 mg,每日1次,睡前頓服。30 d為1個療程。
兩組在治療觀察期間,均停服其他藥物。
2.3 觀測指標(biāo)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的血脂各項指標(biāo)的變化。
3.1 療效標(biāo)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1]擬定:臨床控制:血脂各項指標(biāo)恢復(fù)正常;顯效:血脂各項指標(biāo)達到以下任何一項者:TC下降≥20%或TG下降≥40%,或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血脂檢測達到以下任何1項者,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40%;HDL-C升高≥0.104 mmol/L但<0.26mmol/L;無效:血脂各項指標(biāo)無明顯改善。
3.2 結(jié)果
3.2.1 兩組臨床療效結(jié)果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結(jié)果比較 例
3.2.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各項指標(biāo)變化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各項指標(biāo)變化比較(±s) 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各項指標(biāo)變化比較(±s) 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 別 例數(shù) CH TG HDL LDL治療組 治療前5.218±1.288 3.012±0.562#對照組 治療前治療后 55 7.892±0.856 5.466±0.892#3.380±0.638 2.006±0.624#5.821±0.726 4.931±0.736#治療后 55 7.836±0.908 5.956±0.354#3.408±0.528 2.516±0.603#5.720±0.256 5.002±0.985#5.1905±1.305 3.6860±0.756#
高血脂癥及脂肪肝屬于中醫(yī)“痰濁”“瘀濁”“脅痛”等范疇。中醫(yī)認為,高血脂癥是一種微觀血濁,其產(chǎn)生與水、濕、痰、瘀、食、虛等病理因素有關(guān)[2]。由于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因其體衰,氣虛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血行不暢,久而成瘀。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他汀類或貝特類藥物治療高血脂癥,雖然療效不錯,但只是一種治標(biāo)方法,而長期使用血脂調(diào)節(jié)藥,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損害肝、腎功能等[3]。并且因價格的原因,往往會限制其使用范圍。筆者針對高血脂癥的特點,采用自擬中藥降脂方治療老年高血脂癥,重在清除“痰濁”與“瘀濁”,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方中以丹參、黃芪為主藥,現(xiàn)代藥理研究認為,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并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有抗凝、促進纖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血脂等作用。配以黃連、蒼術(shù)瀉火清濕熱,佐以澤瀉、郁金、山楂行滯通脈,活血化瘀、化飲食,消肉積,并有增強丹參活血化瘀作用,輔山茱萸、玉竹、熟地黃補益肝腎,養(yǎng)陰生津;同時方中加用三七,使之能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4],加強丹參活血作用。全方起到化痰祛濕瀉濁,活血化痰通絡(luò),行氣化痰,消食健脾之功效。
本組資料觀察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達到87.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1%。筆者認為,自擬中藥消脂方能明顯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膽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且經(jīng)濟方便,值得臨床推廣應(yīng)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S].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5:71.
[2]劉潤俠,李百文,吳起利,等.益腎降脂膠囊治療慢性衰竭50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雜志,2003,44(2):113-114.
[3]駱雷鳴,劉國樹.他汀類藥物的臨床藥理與應(yīng)用[J].藥物不良反應(yīng)雜志,2001(3):145-150.
[4]沈安娜,丁有欽.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中醫(yī)藥研究概況[J].中醫(yī)雜志,2005,46(1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