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先秦游俠歌謠述論

      2010-08-15 00:46:01賈立國
      黑龍江史志 2010年16期
      關鍵詞:徐君高漸離季子

      賈立國

      (揚州大學文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2)

      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在先秦俠風醞釀發(fā)展到成熟的過程中,中國古代的俠文學也在春秋戰(zhàn)國俠風盛行的土壤中悄悄地萌芽了,這些稀疏、稚嫩且略顯單薄的綠葉就是先秦的游俠歌謠。先秦留存至今的有關游俠的歌謠數(shù)量非常稀少,有的甚至經不起仔細地推敲。但它畢竟掀開了中國俠文學的帷幕,啟發(fā)了詠俠詩的創(chuàng)作,因此這些早期游俠歌謠的價值是彌足珍貴的。

      一、《徐人歌》

      早期游俠歌謠的產生主要是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俠風盛行的社會現(xiàn)實,作品反映的內容也主要與現(xiàn)實生活中游俠的言行相關,呈現(xiàn)出真樸自然的藝術風貌。有的作品表現(xiàn)的是對先秦時期游俠高尚的人格風范的贊美之情,如《徐人歌》: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帶丘墓[1](p23-24)。

      延陵季子,就是季札,吳王壽夢第四子,為人賢德,曾經屢次讓位,不肯為王,受封于延陵。這首歌謠主要是贊美重諾守信的高貴人格的。據(jù)《史記》記載:“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2](p1459)從先秦時期社會上盛行的劍崇拜的文化心理來看,一口上好的寶劍不僅可以襯托一個人的儀表風度,而且是身份和地位的標志。作為出訪他國的使者,是斷不可以把劍送與他人的,徐君深知此理,是以未開口相求;季札亦深知此理,是以雖看出徐君心意也未開口允諾,但“心已許之”,在自己內心中已經作出了稍后送劍允諾??墒窃谒鍪够貋砗?,發(fā)現(xiàn)徐君已死,為了踐行自己未說出口的承諾,他把劍掛在了徐君墓樹上。徐國人為了感念延陵季子的美意,唱出了這樣一首歌謠。這首作品抒情意味很濃,在七言句式中嵌入語氣詞,節(jié)奏舒緩,帶有強烈感嘆的情緒,表現(xiàn)出對延陵季子的贊美、嘆賞之情。

      二、《漁父歌》

      先秦游俠歌謠還有《漁父歌》:

      日月昭昭乎,寖已馳。與子期乎,蘆之漪。日已夕兮予心憂悲,月已馳兮何不渡為,事寖急兮將奈何!蘆中人,蘆中人,豈非窮士乎?[1](p27-28)

      《史記》載伍子胥受到楚平王迫害逃往吳國途中,陷入了前有大江后有追兵的困境,恰巧此時江中有一漁父駕船而來,渡伍子胥過江。伍子胥以百金之劍相贈來答謝漁父,漁父稱:“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zhí)珪,豈徒百金劍邪?”[3](p2173)謝絕了伍子胥的饋贈。《吳越春秋》中又增加了漁父自盡表明不泄露伍子胥行蹤的情節(jié)。在登船欲渡之時,漁父見伍子胥面有饑色,就先去為他取食物,伍子胥懷疑他去告密,就藏到蘆葦中,漁父取來飯菜不見伍子胥,就唱出這首歌謠來呼喚他。渡江之后,伍子胥又囑咐漁父不要泄露他的行蹤,漁父允諾。伍子胥走出數(shù)步回頭看時,漁父已弄翻船自沉于江了。在漁父身上體現(xiàn)的正是俠者重義輕利、救人困厄而又有著強烈人格自尊的精神。這個漁父當是隱于民間專趨人之急的布衣之俠,至少是大有俠氣的義士。漁父隨口唱出的歌謠句式長短不一,表現(xiàn)出漁父復雜的心理。長句語氣舒緩,似乎唯恐追兵聽到;短句急促,流露出漁父找伍子胥不著的焦急心情,讀來頗為真切自然。尤其最后三句,很耐人玩味,兩個三字句,頗為急切,最后一個五字句中用了“窮士”二字,“蘆中人,蘆中人,你難道不是那個走投無路陷入困境中的人嗎?”由于怕被人聽到,不敢直呼伍子胥,但內心又非常焦急的情態(tài)表露無遺。

      三、《荊軻歌》與《琴女歌》

      在早期游俠歌謠中流傳最廣、最有藝術感染力的是游俠荊軻自作的一首歌謠,這首歌謠《詩紀》題作《渡易水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題作《荊軻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1](p24-25)

      這首歌謠表現(xiàn)的是易水送別的場景,當時“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盵4](p2534)荊軻是一個頗有才能和修養(yǎng)的俠士,雖然經常與酒徒交往,但是“其為人深沉好書;其所游諸侯,盡與賢豪長者相結”[4](p2528),“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wèi)元君,衛(wèi)元君不用[4](p2527)?!彼麨槿擞心懹凶R,胸懷遠大,不屑于私斗。到了燕國后,喜歡與燕市狗屠及擅長擊筑的高漸離交往。因此二人是與荊軻志同的隱于市井的布衣之俠,所以交往甚歡,“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于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4](p2528)荊軻與這些朋友縱酒高歌以宣泄內心的情緒,見出他是一個有文藝修養(yǎng)的人??上У氖?,荊軻與高漸離相和而歌的作品沒有流傳下來,而這首易水邊隨口唱出的短歌就成了荊軻的絕唱。這首歌謠虛實相生,既有涼風蕭蕭、寒波激蕩的景物描寫作為環(huán)境的烘托渲染,又有主人公提劍登車、終已不顧的豪壯情懷的抒發(fā)。寫意傳神,在悲涼的氣氛中一個壯懷激烈的除暴勇士的形象赫然立于讀者面前,甚至易水寒波也成為壯烈情懷的象征。作品聲調激越,豪邁悲壯,沉著有力。因為這首慷慨之歌,《史記》中易水送別的場景成為經典,被無數(shù)文人所追懷詠嘆,而歌謠本身也被文人們在詠史抒懷時寫入自己的詩歌作品進行翻版重唱。

      與荊軻故事相關的歌謠還有一首《琴女歌》:

      羅縠單衣,可裂而絕;八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可負而拔。[1](p33)

      在《史記》記載的荊軻刺秦王秦庭驚變的情節(jié)中,秦王一時惶急,無法拔出長劍,是侍醫(yī)夏無且用藥囊打向荊軻,使秦王有了繞柱逃避的機會,然后左右大臣,提醒說王負劍,秦王才得以拔出劍來刺傷荊軻。而在《燕丹子》中增加了一個情節(jié),即荊軻右手持匕首,左手抓住秦王胸口,“秦王曰:‘今日之事,從子計耳。乞聽琴而死?!偌斯那?,琴聲曰‘羅縠單衣,可裂而絕;八尺屏風,可超而越;鹿盧之劍,可負而拔?!跤谑菉^袖超屏風走之?!雹購摹妒酚洝泛汀稇?zhàn)國策》中關于荊軻與高漸離等人相和而歌的描述來看,荊軻是頗懂音律的,如何識不得琴聲之意?所以《燕丹子》中的這個情節(jié)對荊軻故事來說,大有蛇足之嫌。據(jù)此《琴女歌》并非秦庭上的侍女所作,那么無論這首歌謠是太子丹手下門客在寫作《燕丹子》時所作,還是民間聞聽荊軻舍身刺秦的故事臆測當時情形而作,作品本身都可算是針對荊軻除暴事跡的,從側面也反映出人們對當時的任俠刺客是頗為關注的。

      春秋戰(zhàn)國,特別是戰(zhàn)國時期,俠風熾盛,人們仰慕敬佩游俠的品格,游俠自作歌謠和人們贊美評價或敘述游俠故事的歌謠應該不在少數(shù),但能流傳至今的卻微乎其微。從上面的幾首早期游俠歌謠來看,大都是史家收錄記載而流傳下來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先秦游俠歌謠的生存與傳播狀態(tài),那就是與史相依,關聯(lián)著某些重要的歷史人物而被收入史書或野史小說當中。至于那些通過民間口耳相傳方式傳播于街頭巷陌的作品早已亡佚殆盡了。

      注釋:

      ①司馬遷《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正義引《燕丹子》,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2535頁。

      [1]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中華書局,1983

      [2]司馬遷.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M].中華書局,1959

      [3]司馬遷.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M].中華書局,1959

      [4]司馬遷.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M].中華書局,1959

      猜你喜歡
      徐君高漸離季子
      季子掛劍
      徐君 簡介
      不覺技癢
      論季子的貢獻和文化學影響
      江蘇地方志(2019年6期)2020-01-16 01:35:46
      My Wishes
      最后一擊
      昆崳(2016年4期)2017-01-13 02:58:16
      時間都去哪兒
      《高漸離》節(jié)選
      人非別后,心許生前
      政工學刊(2015年9期)2015-12-03 03:38:42
      季札贈劍
      宣城市| 镇远县| 岑巩县| 上饶县| 顺平县| 孝昌县| 青神县| 厦门市| 都兰县| 赤壁市| 焉耆| 调兵山市| 九龙坡区| 门头沟区| 嘉荫县| 汝南县| 班戈县| 闻喜县| 闸北区| 长泰县| 安泽县| 育儿| 定边县| 淳化县| 忻州市| 都安| 仲巴县| 资阳市| 漳平市| 历史| 九龙坡区| 佛教| 嘉禾县| 建昌县| 中卫市| 余江县| 库尔勒市| 云浮市| 司法| 洞口县| 镇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