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山東省樂陵市中醫(yī)院,樂陵253600)
我科于2007年6月—2009年3月局部外用0.1%他克莫司軟膏聯(lián)合中藥治療白癜風49例,取得較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9例患者來自我科門診,均為尋常型穩(wěn)定期白癜風,皮損局限。面頸部33例,軀干部6例,四肢4例,同時發(fā)生在軀干和四肢6例。入選標準:年齡12~65歲;臨床符合白癜風的診斷標準;無復色現(xiàn)象;患者或監(jiān)護人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孕婦、哺乳期婦女;有嚴重心、肝、腎及其他嚴重器質性系統(tǒng)性疾病者;對他克莫司過敏者;治療前1個月使用過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者。男23例,女26例,平均年齡29.3歲,平均病程3.32年(3個月~15年)。
1.2 方法 應用自擬白斑方:當歸10 g,丹參10 g,白蒺藜30 g,炙黃芪 10 g,雞血藤 15 g,何首烏 15 g,補骨脂 10 g,紅花 10 g,陳皮 10 g,烏梢蛇 10 g,白芷 15 g,菟絲子 15 g,黑豆衣10 g,水煎服,每日1劑,2次/d,服3個月。皮損部位外用0.1%他克莫司軟膏(藤澤藥品制藥有限公司),2次/d,共6個月。6個月后觀察療效。
1.3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復正常膚色;顯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復色面積大于35%皮損面積;好轉:白斑部分消退或縮小;無效:白斑無色素再生或范圍擴大,復色面積<10%皮損面積[1]。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痊愈6例,顯效22例,好轉3例,無效1例,有效率66.67%。他克莫司軟膏對面頸部皮損較好,對軀干、尤其是四肢末端皮損療效差。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有5例出現(xiàn)輕度紅斑,3例伴發(fā)瘙癢,6例出現(xiàn)惡心、胃部不適等,均未經(jīng)處理自行消失。
目前白癜風的病因尚未明確,認為與遺傳、自身免疫、黑素細胞自身破壞及神經(jīng)、化學因素等有關。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由于情感內傷,肝氣郁結,復感風濕之邪,搏于肌膚,令氣血不和,氣機不暢,血不滋養(yǎng)肌膚而致。白斑方系我科自擬經(jīng)驗方,方中當歸、丹參、白蒺藜為君,養(yǎng)血潤膚祛風;炙黃芪、雞血藤、何首烏、補骨脂、紅花、陳皮為臣,補氣、補血、滋養(yǎng)肝腎,理氣活血;烏梢蛇、白芷、菟絲子為佐,祛風通絡;黑豆衣為使,補腎養(yǎng)血,祛風調氣。全方配伍具有養(yǎng)血益膚、祛風通絡之功。他克莫司屬于鈣調神經(jīng)磷酸酶抑制劑,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目前認為外用他克莫司能產(chǎn)生色素恢復可能與以下機制有關:他克莫司能抑制局部的異常免疫反應,使殘存的黑素細胞得以繼續(xù)生長繁殖,或毛囊中黑素細胞向表皮內遷移并分裂、增殖,產(chǎn)生黑素[2]。本觀察中以他克莫司軟膏聯(lián)合白斑方治療白癜風療效滿意,值得臨床使用。
[1]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yè)委員會色素病學組.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2003年修訂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1):65.
[2]Grimes PE,Morris R,Avaniss-Aghajani E,et al.Topical tacrolimus therapy for vitiligo:therapeutic responses and skin messenger RNA ex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J].J Am Acad Dermatol,2004,51: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