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英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這是由于肝硬化門脈高壓引起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臨床上一般采用小劑量垂體后葉素靜滴收縮血管而達到止血的目的。而對于;大劑量垂體后葉素(500 ml液體加垂體后葉素100U并24 h維持,每天最大治療劑量可達600 u/d)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臨床上并不多,最近我科收治一例,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住院2周,痊愈出院,現(xiàn)將臨床觀察與護理報告如下。
患者男,68歲;因嘔吐,便血約2000 ml,既往有“肝硬化”病史面色蒼白,貧血外觀,神志清楚入院,入院時體檢P112次/min,R26次,BP 為60/30 mm Hg,煩躁不安,入院半小時嘔吐鮮紅色液體半痰盂,血管塌陷,入院的立既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雙管輸液,即一管作輸血液用,一管輸入10%葡萄糖500 ml加垂體后葉素100單位靜滴,其滴速為15~20滴/min并24 h維持。經(jīng)上述治療5 d出血停止,生命體征平穩(wěn),大便轉(zhuǎn)黃,住院2周痊愈出院,在靜脈點滴大劑量垂體后葉素中患者曾感頭痛,胸悶,便感意識強,經(jīng)調(diào)整滴速后,上述付作用減輕甚至消失。
2.1 心理護理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急診科常見的急癥,病情危重,患者常出現(xiàn)煩躁不安,頻危感,家屬情緒緊張焦急,致患者及家屬恐懼甚至對治療失去信心。這時護士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用嫻熟、精湛護理操作技能,豐富的臨床知識和敏銳動態(tài)觀察病情變化的能力,積極配合醫(yī)生搶救。
2.2 改進給藥方法 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即一條作輸血輸液用,一條輸入10%葡萄糖500 ml加垂體后葉素100U,其滴數(shù)為15~20/min,24 h維持,這樣既可滴入垂體后葉素,減少再出血發(fā)生率,又可輸入因貧血所需的血液和暫不能進食所需液體。
2.3 藥物付作用觀察 垂體后葉素選擇性收縮全身小動脈,增加外周阻力,減少回心血量,降低門脈壓。由于其血管收縮作用??稍斐尚哪X和其他重要臟器血供不足,出現(xiàn)相應的不良反應。因此在滴注過程應嚴格觀察,以便于及時處理。例如患者在滴垂體后葉素20 min后出現(xiàn)頭暈,頭痛,胸悶,血壓升高,面色蒼白,更加煩燥不安則減慢垂體后葉素滴速后,癥狀緩解,血壓、脈搏穩(wěn)定。為此在用藥期間,應密切觀察藥物體作用,以便及時處理。
2.4 生命體征觀察 因垂體后葉素心、腦等其他重要臟器血供不足,在用藥期間每15 min測量P、R、BP一次,病情穩(wěn)定后可延長至半小時觀察一次。例如患者在靜滴大劑量垂體后葉素20 min后,出現(xiàn)胸悶、心慌,立即給患者硝酸甘油10 mg舌下含服,2 h癥狀緩解。對呼吸困難者常規(guī)吸氧。
2.5 加強大出血的護理 嘔吐時頭偏向一側(cè),保持呼吸道通暢,并記錄24 h液體出入量。出血期間嚴格禁食,一般在出現(xiàn)血停止24~48 h后方可進溫涼流質(zhì),根據(jù)病情逐漸過度到半流飲食,普食,禁食其他有刺激性和粗糙的食物,以免引起再出血。
2.6 皮膚的觀察與護理 因垂體后葉素含加壓素,具有興奮血管平滑肌作用,使小動脈、小靜脈及毛細血管收縮。該藥漏至皮下,可導致局部組織缺血、缺氧、壞死。例如患者首次靜滴垂體后葉素30 min后,因躁動,液體漏入皮下,6 h局部出現(xiàn)紫紅斑、水皰破潰;經(jīng)清洗消毒、甲紫溶液外涂、紅外線燈照射,8 d后傷口愈合。
通過對大劑量垂體后葉素治療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觀察和護理發(fā)現(xiàn),對藥物付作用和生命體征的觀察是搶救治療的關鍵。由于嚴密觀察了病情,及時發(fā)現(xiàn)了問題,積極搶救,使患者轉(zhuǎn)危為安,避免了因內(nèi)科保守治療止血不成功而需外科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