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紅琴
江蘇省大豐市新金墩醫(yī)院,江蘇 大豐 22417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表現(xiàn)為上腹痛或燒灼感、餐后上腹部飽脹和早飽感,經(jīng)檢查排除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的一組臨床綜合征。作者采用莫沙必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并與埃索美拉唑治療32例對照觀察,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所選擇的64例患者均為2008年6月-2009年1O月門診患者。入選標準:(1)年齡l8-65周歲;(2)反復發(fā)作上腹疼痛、腹脹、早飽、噯氣、惡心等癥狀超過2年,每年發(fā)作持續(xù)>3個月;(3)胃鏡檢查無消化性潰瘍、胃粘膜糜爛、腫瘤等器質性病變及食管器質性病變;(4)無合并心腦血管、肺、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原發(fā)疾病,精神病疾病。把上述患者隨機分為治療、對照兩組。治療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齡32-79歲,平均55.6歲。對照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30-80歲,平均52.5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予莫沙必利(商品名:新絡納,成都大西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5mg,3次/d,飯前或飯后30min口服;對照組予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20mg治療,早餐前1d口服,每日1次。兩組均治療2周。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體征消失或顯著改善。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或接近正常,陽性體征不明顯。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計量資料采用配對設計的均數(shù)比較的t檢驗或成組設計的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的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2周治療后,治療組32例中,顯效20例,有效10例,總有效率93.8%;對照組32例,顯效15例,有效8例,總有效率71.9。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治療組有2例服藥后出現(xiàn)頭暈,2例感覺輕微乏力;對照組3例服藥后出現(xiàn)頭暈。均未影響治療,癥狀能自行緩解或消失。兩組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組有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的上腹痛或不適、脹滿、早飽、暖氣、燒心等消化不良癥狀,經(jīng)生化、內(nèi)鏡和影像學檢查排除了器質性疾病的臨床綜合征,占消化科門診的30%左右,我國人群患病率為20%左右。病因與發(fā)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與胃動力異常、精神狀態(tài)、應激因素、痛閾下降及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與幽門螺桿菌(HP)無相關性。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其發(fā)病主要與胃腸動力障礙有關,主要為進餐后胃底松弛障礙、胃電節(jié)律紊亂、胃竇無力和排空功能減慢、胃竇-幽門-十二指腸協(xié)調(diào)功能失常等,因此,臨床上促動力藥一直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用藥。
莫沙必利屬于促胃腸動力藥,為強效選擇性5-HT受體激動藥,口服可促進正常胃排空,同時還可改善各種胃排空遲緩。但埃索美拉唑為質子泵抑制藥,是奧美拉唑的S-異構體,口服吸收迅速,可特異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細胞頂端膜構成的分泌性微管和胞質內(nèi)的管狀泡上,降低H+-K+-治療TP酶的活性,從而抑制基礎胃酸和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此外,莫沙必利具有的興奮作用,通過調(diào)節(jié)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影響胃腸道功能,從而促進了胃腸道動力,使消化不良癥狀得以改善。我們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莫沙必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起效快,療效穩(wěn)定,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點,是目前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較理想的方案,為臨床用藥提供新的選擇。
[1] 孫燕,候曉華.心理應激與胃腸道動力紊亂的研究[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6,26(10):725.
[2] 左文革,李瑜元.功能性消化不良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廣州醫(yī)藥,2007,38(1):5.
[3] 朱丹,陳雯,陶琳.達立通顆粒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評價[J].藥品評價,2005,2(1):57-59.
[4] 劉文忠,李曉波消化不良的處理[J].中華消化雜志,20O5,25:573-574.
[5] 劉新光.功能性胃腸疾病的藥物治療[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5,(25):27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