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鋒 李 夏
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湖北 武漢 430060
室性早搏是臨床十分常見的心律失常,病因很多,有器質性亦有功能性,目前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室性早搏有較好的療效,但也有明顯的副作用。穩(wěn)心顆粒是純中藥制劑,研究發(fā)現(xiàn)其有明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筆者應用穩(wěn)心顆粒治療早搏患者92例,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92例室早的患者,均為2008年5月-2009年6月在我院門診和住院治療者,男43例,女49例;年齡20-61歲,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穩(wěn)心顆粒)50例,對照組(心律平組)4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上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室性早搏(>300次/h),經(jīng)病史、體檢、X線、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未發(fā)現(xiàn)有器質性心臟病,有心悸癥狀。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穩(wěn)心顆粒每次1袋,3次/d;對照組:心律平每次150mg,3次/d,均服用5周。
1.4 觀察方法 兩組治療前后均記錄心電圖,部分患者做Holter。常規(guī)檢查血、尿、大便及檢測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觀察胸悶、心悸、氣短、頭昏等癥狀的緩解程度和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程度。
1.5 療效判定 顯效:心電圖檢查早搏消失或早搏次數(shù)較治療前減少90%以上,胸悶、心悸等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有效:心電圖檢查早搏次數(shù)減少50%~90%,胸悶、心悸等癥狀有所減輕;無效:心電圖檢查早搏次數(shù)無明顯變化或減少小于50%,臨床癥狀無變化或加重。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比)表示(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療效的比較 治療組顯效23例,有效2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6.0%,對照組顯效19例,有效17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5.7%,兩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前后癥狀的比較 主要觀察心慌、胸悶、氣短、乏力等主要癥狀的變化,治療組總有效率91.5%,對照組總有效率80.3%,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有顯著性差異。
2.3 不良反應的比較 治療組出現(xiàn)上腹不適、惡心等胃腸道反應癥狀2例,口干、頭昏1例,均能耐受;普羅帕酮組出現(xiàn)低血壓2例,心動過緩3例,兩組患者均無顯著不良反應。
室性早搏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患者可有心慌、胸悶、乏力、氣短等癥狀,有些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學習,甚至可危及生命。目前治療室性早搏的方法主要為藥物治療,傳統(tǒng)的抗心律失常藥物雖然有較好的療效,但同時也有較明顯的副作用。
步長穩(wěn)心顆粒是由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研制,步長制藥公司生產(chǎn)的抗心律失常中成藥,自臨床應用以來,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研究認為,對于頻發(fā)室上性及室性早搏,特別是對功能性早搏及器質性心臟心率偏慢者應首選穩(wěn)心顆粒,盡管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略弱于胺碘酮,但其療效肯定、作用溫和、不良反應少,可長期使用。
穩(wěn)心顆粒中主要成分是:黨參、黃精、三七、甘松、琥珀。黨參對二磷酸腺苷(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明顯抑制和解聚作用,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冠狀動脈供血,增加心輸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黃精具有抗動脈硬化、降脂、降壓、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CBF)的作用。三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能增加CBF,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環(huán),調節(jié)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甘松具有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與其中含纈草酮有關。纈草酮具有膜的穩(wěn)定作用,它能夠延長APD,阻斷折返激動,有效治療室性期前收縮。所以,穩(wěn)心顆粒不但對心律失常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同時還有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左心作功、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增加氧利用率的作用。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穩(wěn)心顆粒在控制室性早搏方面與心律平差異無顯著性,但在改善臨床癥狀方面優(yōu)于心律平,且副作用小,是一種較好的抗心律失常藥物,適宜在臨床應用推廣。
[1]黃宛.臨床心電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68-279.
[2]中華心血管雜志編委會心血管藥物對策專題組.心血管藥物臨床試驗評價方法的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8,26:405-412.
[3]吉儉,邱健強,黃艷平,等.穩(wěn)心顆粒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22:70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