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占剛
用 CT檢查腦積水,可以解決積水程度、分型及病因三大問題,提供了早診早治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減少并發(fā)癥。
收集我院 2008~2009年來我院就診的 85例因腦脊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部因素造成腦積水病例,其中腦室內阻塞性腦積水 43例,腦室外阻塞性腦積水 40例。功能性腦積水 2例。85例患者中:男 53例,女 32例。14歲以下小兒 25例,占30%。:30歲以下 27例,占 31.76%。
1.1 主要臨床表現(xiàn)頭痛、嘔吐進行性加重。視乳頭水腫。有腦積液檢查記錄者 31例,生化正常者 3例,蛋白增高 10例,余為各種炎性改變。壓力 <180 mmH2O 3例。 >180 mmH2O5例。
1.2 病因 (成人組)腫瘤 16例,炎性粘連 18例,寄生蟲病 2例,良性囊腫 1例,不明原因 23例。兒童組:炎性粘連13例,先天發(fā)育異常 6例,腫瘤 4例,不明原因 2例。經手術治療 54例。其中全或部分切除者 24例,單純引流 30例。單純放療 3例,內科保守治療 25例,不明情況 3例。
CT所見腦脊液的循環(huán)及吸收障礙是腦積水的主要病因。本文著重予觀察腦積水形成后腦室、池形態(tài)改變。部分進行指數(shù)測量。將腦積水依腦室大小分為輕中重三度。從腦室、池及周圍顱腦結構的改變,結合增強前后病灶密度變化,大部分病例均能夠手術前做出分型、分度及病因診斷。
腦室擴大:1側腦室 全部病例均可顯示,對稱或基本對稱擴大者占 81例,局限性單側擴大 4例,發(fā)生積水后,前角首先變鈍,室壁外側緣由內凹弧線轉為平直,進而加重成外凸弧形。腦池 ①枕大池(小腦部分),能見到 52例,占 61%;②基底池中橋腦前池能見到 68例,占 80%;③四疊體池 80例顯示,占 94%;④外側裂池 能見到為 2例,占 73%;⑤腦溝,41例顯示較滿意,占 48%,
4.1 CT掃描檢查腦積水突出的優(yōu)點不僅安全無創(chuàng)傷,而且同時顯示了擴大的腦室、池、及室內外結構形態(tài)和密度,因而彌補了氣腦和血管造影的不足,使腦積水的病因、分型及分度方面診斷都有了提高。
4.2 CT鑒別腦積水的類型可能性與可靠性。由于 CT可以直接顯示了擴大的腦室腦池,而且對病灶本身密度及部位顯示比較準確清楚,對腦室內阻塞性腦積水診斷無困難,準確率高。腦室外阻塞性腦積水的診斷關鍵是對腦池及腦溝的觀察。觀察測量中主要腦池如基底池、外側裂池、四疊體池等顯示率均在 70~80%。CT圖象是生理狀態(tài)下自然形態(tài),不受物理化學物質刺激干擾,因而比較客觀。所以全面地比較觀察,及必要的測量,結合病史對腦積水的分型分類并不十分困難而且還可以做到準確定位。少見的功能性腦積水,主要由脈絡叢乳頭狀瘤等引起,當發(fā)現(xiàn)了腦室內的瘤體,又觀察到腦池及腦溝的擴大,多可以做出診斷。
4.3 CT估計腦積水程度的正確性與可靠性,對采取何種治療方法及估計預后有幫助。腦室體積大小是腦積水程度的標志。腦室擴大程度與臨床征狀可以不成一定比例,尤其對于嬰幼兒,及時了解腦室擴大程度,對臨床治療方案選擇有決定意義。分流術的選擇一般不宜在重度,皮質功能不可逆時才進行。對已進行分流者定期復查、觀察療效、估計預后是必要的。對于腦室外阻塞性腦積水者當進入代償階段(正壓腦積水)后,腦室處于擴大狀態(tài),高癥顱壓狀可不明顯,腦實質受壓的癥狀可以出現(xiàn),及時了解腦室形態(tài)及腦實質改變,有助于臨床及時診治。
4.4 腦室擴大的鑒別診斷中腦室外阻塞性腦積水需與腦萎縮繼發(fā)腦室擴大相鑒別。我們依據(jù) Francoi s等提出正常者腦萎縮者,腦島-內板距離(B)大于 1/3顱中線 ~內板距。(如腦島外緣 ~中線距離為 A,則 2 B>A。腦積水者 2 B<A。對能見到外側側的 62位腦積水測量結果 55例 2 B<A,占 89%。5例疑患腦積水合并腦萎縮者,3例有腦炎史,2例60歲以上。除進行指數(shù)測量外,腦積水者腦室輪廓光整,張力高,腦室擴大重于腦池擴大。腦萎縮者,腦室輪廓不光整,可有牽拉,體腦實質密度減低,周圍腦裂擴大尤為顯著。結合病史多可診斷。
總之總結分析 85例原發(fā)于腦脊液循環(huán)內部病因造成腦積水病例,注意到青年兒童是高發(fā)年齡組。提出腦積水可按各腦室及腦池形態(tài)改變,結合指數(shù)測量確定擴大的程度;并依據(jù)梗阻性質采用腦室內阻塞性(即梗阻性)和腦室外阻塞性.(交通性)及功能性腦積水的分型方法。討論對于腦室外阻塞性腦積水,要全面觀察比較腦池腦溝改變,以做到準確定位的可能性與可靠性。正確估計腦積水程度,包括治療前后的動態(tài)觀察,明確分型及病因是腦積水病例診斷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