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周國紅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反復(fù)地讀與深刻地思外,有目標地寫,也能促進這些能力的形成。當說不能表達得更清楚時,可以讓孩子寫一寫,或許能理得更順;當學生不能走進文本體會某種情感時,可以讓他們寫一寫,或許能體會得更多;當學生的心與作者的心不能相融時,可以讓他們寫一寫,或許能感悟得更深。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提煉得會更精更準。
《語文課程標準》中關(guān)于閱讀的實施建議中講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描寫春天美景特征的課文,短文通過麻雀、燕子等小鳥的爭論表達出春天的美麗和春雨的作用。文中講到了春雨的多種顏色。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如何讓孩子自己去理解麻雀、燕子等小鳥說春雨有不同顏色時,我請學生也來仿照課文寫一寫,在寫的過程中,有一種因果關(guān)系存在著:因為春雨下到哪里,哪里就怎樣了,所以春雨是什么顏色的。比如封雅雯寫道:小狗說:“春雨是白色的。你們看,春雨滴到白玉蘭中,白玉蘭就白了。春雨灑到梨樹上,梨花就白了?!笔┰妼懙溃骸按河晔亲仙?。你們瞧,春雨灑到紫藤上,紫藤花就紫了。春雨滴到郁金香上,郁金香就紫了?!睂W生在仿照寫之前就已經(jīng)在思考這種因果關(guān)系,當學生自己能寫出一段時,那么春雨為什么是紅色、黃色、綠色等等,他們自然就已經(jīng)理解了。如果是光說一說,春雨的色彩可能只留在孩子們的嘴巴里,這樣想一想后再寫一寫,我想不僅是春雨的色彩會印在他們的腦子里,心靈上,而且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提升。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yīng)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也應(yīng)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胖乎乎的小手》是一篇寫蘭蘭胖乎乎的小手為家里做了很多很多的事,贊揚了蘭蘭愛勞動,關(guān)心家里的每一個人的好品質(zhì)。說到品質(zhì),就容易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如何讓孩子在學語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體會到文本所要闡釋的人文性呢?在備課時我抓住“寫”作為突破口,讓學生在讀語文中在習作中,體會到蘭蘭對一家人的關(guān)心,從而感染到自己也應(yīng)該多關(guān)心家里的每一個人。在上課時,當學習第3自然段“爸爸說‘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我請學生補充:想想當爸爸快下班到家時,蘭蘭會怎么想?當爸爸上了一天的班,拖著很累很累的腳步時,蘭蘭馬上把拖鞋給爸爸穿上,爸爸會想什么?爸爸會說些什么?并請他們把這些話寫下來。錢青松寫道:蘭蘭想(爸爸上了一天的班,肯定很累,)如果我把(拖鞋給爸爸拿好,爸爸就可以輕松一點了)。爸爸回到家,穿上蘭蘭拿的拖鞋,心想:(蘭蘭真關(guān)心我)。在學習第4、5自然段時,也請學生寫寫媽媽和奶奶的想法后,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蘭蘭是個關(guān)心家里人的好孩子,而且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學懂了這一課他們自然會模仿蘭蘭也去關(guān)心家里的每一個人。此時,我趁熱打鐵,讓他們寫寫自己曾給家里人做過那些事,或者以后還要做哪些事?!拔乙彩且粋€關(guān)心家人的好孩子,我替爸爸倒過茶;我給媽媽收過衣服;我?guī)屠蠋煱l(fā)過作業(yè)本。”(周宸)“我也是一個關(guān)心家人的好孩子,我?guī)蜖敔斒⑦^飯;我?guī)桶职窒催^車;我?guī)蛬寢寱襁^鞋子?!保ㄔS欣晨)我想孩子們在寫這些的時候就是一種自我教育,在閱讀中體會到了文本所要折射出的人文性。
閱讀教學中的詞語教學是學生理解文章、感悟情感的有效平臺,引導(dǎo)學生品悟詞語的意思、意境,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美麗的小路》是一篇說理的文章,文章主旨是要讓孩子明白美麗的環(huán)境首先是干凈,美麗的環(huán)境要靠自覺維護與保護才能保持。在教學時,我抓住“美麗”一詞,在初步讀懂全文后,請學生找一找“美麗”一詞在文中出現(xiàn)幾次,并讀讀這些句子:兔姑娘輕輕地從小路上走過,說:“啊,多美的小路啊!”兔姑娘又從小路上走過,皺起了眉頭,說:“呀,美麗的小路怎么不見了?”兔姑娘說:“美麗的小路好香啊!”鴨先生對朋友們說:“讓美麗的小路一直和我們在一起吧!”讀了之后,請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再請他們讀讀這些句子,把自己新的感受寫在“美麗”一詞旁邊,幾分鐘之后,請學生再次交流:
兔姑娘輕輕地從小路上走過,說:“啊,多美的小路?。 薄缹懙溃哼@里的美麗是指很漂亮。
兔姑娘又從小路上走過,皺起了眉頭,說:“呀,美麗的小路怎么不見了?”——孫雨強寫道:這里的美麗是指干凈,小路不干凈了,美麗的小路就不見了。
兔姑娘說:“美麗的小路好香??!”——金思嘉寫道:這里的美麗是指又干凈又漂亮,小路干凈了,花也更香了。
鴨先生對朋友們說:“讓美麗的小路一直和我們在一起吧!”——錢青松寫道:這里的美麗是指干凈,讓干凈的小路和我們在一起。
——譚昊寫道:這里的美麗是指勞動,如果不勞動就不會有干凈的小路,也就不會有美麗的小路。
——范才杰寫道:這里的美麗是指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如果大家都講衛(wèi)生,不亂扔垃圾,小路就會一直干凈美麗。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美麗就是漂亮也是很正常,但是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來說,這一點遠遠不夠。老師創(chuàng)設(shè)這樣一種寫的途徑,讓孩子自由寫寫自己的閱讀感受,對他的閱讀能力的提高肯定有幫助,而且在寫體會時對文本所要讓孩子們感受的人文性,他們也一一感悟到了。
誠如清代學者袁枚所言:“蠶食桑而所吐者絲,非桑也;蝶采花而所釀?wù)呙?,非花也?!苯處熢陂喿x教學時,不要逼迫學生“吃?!狈堑谩巴陆z”,“采花”一定“釀蜜”,而是要提供猶如“肥厚的桑葉,鮮艷的花朵”般的“寫”之料,盡情讓學生去理解、體會、感悟。這樣“蠶絲般柔華”“ 蜂蜜般香甜”的閱讀能力自然能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