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高華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作文是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笨梢?,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應重在拓寬學生的習作思路,讓學生說真話,寫真事,表達真情實感,使他們樂于表達,自由表述。因此,教師應建立“生活本源”的教學理念,將作文教學回歸生活。
“生活處處皆文章”,要使學生言之有物,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到廣闊的生活中去積累素材。作文離不開生活,作文的源泉來自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為教師要有目的地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讓他們獲得取之不盡的寫作源泉。學生寫文章最感困難的是材料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就是引導學生從觀察、體驗日常生活入手。春天來了,我讓學生去大自然中放風箏,捉蝌蚪,并找來蠶種讓學生對飼養(yǎng)做觀察日記,豐富學生的課本外延。漸漸地,學生對自己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不再“熟視無睹”,他們會感受種植養(yǎng)殖的忙碌與喜悅,產生戲水捕魚、爬樹捉鳥的極大樂趣,體悟娶親送終、迎來送往的風土人情,觀察雷電風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觀……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事,都變成了學生習作的極佳素材。所以,只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豐富他們的見聞,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才能從源頭上杜絕習作“假、大、空、套”的現狀。即時作文是指導觀察的最佳途徑,有意識地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引導學生身臨其境。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即時訓練的機會,如上課時天氣突變——可引導觀察指導如何寫景。課前學生告狀,可讓參與者自述事情的經過,同學討論評判,把經過寫下來——教給如何記事。觀察周圍的人——親人、老師、同學,抓住人物特點,指導如何寫人。
文章成功的關鍵在于貼近自我的心靈。很多學生的作文僅僅是“生活的復印件”,壓根兒就沒有驚喜、沮喪之類的情感因素,很自然寫作主體鮮活的生命力難以顯現,作文也就索然無味。而這種情感因素的生成來自于對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情感越豐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強。小學生的生活空間有限,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活動,在豐富的生活中,讓學生不僅要用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還要用一顆敏銳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當你受到了挫折,不要自怨自艾,這是生活給你的饋贈,細細品味你會明白很多。看到別人吵架,不要當作一場鬧劇,你仔細聆聽一下他們的“言論”,考察一下他們的心理、動作、神態(tài),你會更深入地了解某個人或某件事。學會品味、感受生活的艱辛,成功的樂趣,集體的溫暖和自然的情趣。讓情感貫的血脈穿于寫作的始終。讓學生在對美好事物的贊美中獲得激情,在對丑惡現象的鞭撻中體會義憤,在勞動中收獲快樂,從父母的眼睛里讀懂關愛,在和花草樹木的對話中放飛夢想……如“三八”婦女節(jié),孩子們都在自制卡片,作為送給媽媽的節(jié)日禮物。這正是一次練筆的好機會。我鼓勵他們在卡片上寫上想要跟媽媽說的話。孩子們像發(fā)現新大陸一般,驚喜地拿起手中的筆。有的寫:“媽媽,祝您永遠年輕漂亮!”有的寫:“媽媽,您的微笑像春風一樣溫暖!”一句句滿懷深情的話躍然于小卡片上,讓我不禁為之驚嘆。
忠于生活而不限于生活。文章源于真實的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簡單照抄。“我們允許兒童有自己的觀點自己的表達嗎?允許兒童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嗎?允許他(她)用藍色的蠟筆畫他(她)心中的太陽嗎?”太多的禁錮束縛了孩子們的頭腦,也壓抑了他們的靈氣。他們也曾寫出過“雪融化了變成春天”“月亮喜歡晚上”這樣充滿想象和張力的句子。只是一個個的紅叉叉,一次次的否定,使得孩子們不敢有自己的思考,不敢有自己的想法,童真世界里的爛漫就這樣一點一點地消失了。因此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學生的思路不夠開闊,造成選材的雷同?!盀榱藲g樂而出世的鳥,怎能坐在籠中歌唱?”就學生想象而言,則不能用“合理”來束縛學生,因為在兒童的詞典里,沒有“不可能”這個詞,當看到月亮被烏云遮住,他們會說:“啊,月亮也怕被雨淋著?!彼囆g的本能在小學階段的兒童身上,顯示著強大的力量。作文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保護、啟發(fā)、引導兒童的想象力,讓天真、幼稚、奇妙的心靈世界敞開,讓學生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馳騁。如學了《“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后,我給他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這樣的情景:你是船上的一名乘客,將你的遭遇寫出來。也可以給學生一個畫面,讓他們由此而聯(lián)想開去?!痘实鄣男卵b》的結尾續(xù)編:皇帝游行大典結束后,首先要干什么?是通緝騙子?逮捕小孩?還是嘉獎小孩?抑或懸梁自盡!我甚至拿一篇古詩或一首詞來讓學生寫成一篇文章,結果他們都寫出了非常好的文章。所以,作文教學中只有尊重兒童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兒童化的語言,才能真正解放兒童的手腳,讓他們寫真話,寫出自己的話,按著自己的意愿,用想象創(chuàng)造了一個充滿神奇和幻想的世界。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要讓學生寫真話,抒真情,就應讓作文進入生活,讓生活進入作文。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激勵學生真實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在真誠擁抱生活的基礎上抒發(fā)心靈深處的真實情愫,成為一個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人。